标题 | 套袋梨常见病害发生特点与绿色防控技术 |
范文 | 郭翠翠 葛宪省 杨军 明广增 [摘 要]梨果套袋减轻果实病害,提高梨果商品价值,但也加重了某些病害的发生。本文对目前套袋梨果实常见病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控技术做了探讨,供参考。 [关键词]套袋梨;病害;发生特点;绿色防控 [中图分类号]S436.612.1 [文献标识码]A 套袋已成为当前生产优质梨果的一项主要技术措施之一,梨套袋后,可提高果面光洁度,降低农药残留,提高梨果商品价值。但由于袋内复杂的微环境,也加重了某些病害的发生。作者就目前套袋梨果实常见病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控技术总结为梨农提供参考。 1 梨黑点病 1.1 发生危害特点 发病初期果实萼洼周围或果肩部出现一颗颗针尖大的小黑点并逐渐扩展,至7~8月份长成直径1~3毫米的近圆形黑色小斑点,少则1~2个多则3~5个以上,黑点上常附着白色胶质但只发生在果皮表面不深入果肉内部。生长后期和贮藏期也不扩大蔓延,也不腐烂,对内在品质没有影响但对外观品质和售价影响很大。 1.2 病原 该病病原为细交链孢菌和粉红单端孢菌真菌侵染所致,两者单独侵染或混合侵染均能引起套袋梨果黑点病。该病菌都属于弱寄生、高温高湿型真菌,只侵染套袋梨果,裸果很少有报道。 1.3 发病规律 影响该病的发生轻重的因素,主要是纸袋质量、气候条件、立地环境,以及果园施肥状况等,此外与套袋梨的品种有关 。果袋的透气性差是发生黑点病的主要原因。幼果套袋一般在6月上旬开始发病,7月份梨果膨大期,呼吸强度增强,袋内温度和湿度剧增,适合该病菌生长,如再遇连续降雨,发病快且严重。不同品种的梨套袋后发病程度也有差异,绿宝石、早酥、鸭梨等绿皮梨品种发病较重,而黄金梨、大果水晶等发病较轻。 2 梨黑斑病 2.1 发生危害特点 主要危害果实、叶片及嫩梢,初次侵染的果实受害初期在果面上产生一至数个针头大小的圆形斑点,呈黑色,逐渐扩大,略凹陷,表面遍布黑霉,后期果面发生龟裂,可达果心。大果感病,前期症状与幼果上的相似,但病斑较大,黑褐色,后期果实逐渐软化,腐烂而落果。 2.2 病原 该病的病原为菊池链孢霉,属半知菌亚门,从梗孢目真菌。病菌以分生孢子及菌丝体在发病枝梢、芽及亚鳞、病叶、病果上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可进行再侵染,生长季均可发病。 2.3 发病因素 黑斑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一般气温在24~28℃,同时连续阴雨时,利于黑斑病的发生与蔓延,如气温达到30℃以上,并连续晴天,则病害停止蔓延。该病在不同品种之间发病差异较大,一般日本梨系统的品种易感病,西洋梨次之,中国梨较抗病。七月酥、爱宕、二十世纪等最易感染黑斑病,丰水、幸水较抗黑斑病。 3 梨黑星病 3.1 发生危害特点 主要危害梨树叶片、新梢、果实、花等。发病的主要特征是在病部形成显著的黑色霉层,极像霉烟。幼果实染病时,大多造成早期落果,或在病部形成木质层而导致果实畸形;大果染病,往往形成多个疮疖状凹斑,常发生龟裂,表面粗糙、坚硬,霉层很少,果实不畸形。采收前受害,果面出现淡黄色小病斑,边缘不整齐,无霉层,如遇短期高温,也产生黑色霉层。 3.2 病原 梨黑星病病原为梨黑腥孢菌,主要危害中国梨,也有危害日本梨和西洋梨的报道。梨黑星病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芽鳞片内、病叶、病果、病枝处越冬,翌年春季温度适宜时借风雨传播。侵染危害。 3.3 发病因素 春季温暖潮湿易于发病,春季遇雨放出子囊孢子,进行侵染,产生霉层,形成雾芽梢,形成发病中心,进行再侵染。一般年份梨黑星病有两个发病高峰期,一个是4~6月份,另一个是9~10月份,分别与该期冷凉气候及降雨有关,降雨次数或降雨偏多均有利于黑星病的发生。此外,地势低洼、树冠茂密、通风不良、湿度较大的梨园,以及树势衰弱的梨树,都易发生黑星病。 4 绿色防控技术 4.1 加强清园 冬季结合冬剪将病残枝果及落叶清除干净并烧毁,全园地上及树体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与尿素20倍液的混合液,铲除越冬病菌,降低初侵染菌源;生长季节结合修剪将病枝、病叶、病果、病花等病组织随时剪除,并集中销毁,减少侵染源,防止病菌进一步蔓延。 4.2 加强栽培管理 选择性状好、抗病强的梨树品种;增施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注重氮、磷、钾配合施肥,并适当搭配微量元素特别是钙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干旱时及时喷灌,雨季注意排水,避免水涝。 4.3 合理修剪 在梨树全年修剪中要精细修剪,稳定结构,控制树高、冠径,保证行间适当的间隔和合理的覆盖率,稳定枝类组成和花果留量,重点是保证梨园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梨园湿度,改善梨园小气候环境。 4.4 严格套袋 选用透气性好、遮光好、柔韧度高、防病虫害效果好的优质梨袋,套袋时间在花后15~20天,晴天上午9:00~11:00和下午2:00~4:00套袋,不在高温干燥和湿度太大条件下套袋,严禁在果面有露水和药液未干时套袋,套袋前如梨园干旱,应进行喷灌,以防梨果日灼,套袋时袋要鼓起,使幼果在袋内悬空,袋口要封扎严密,保证套袋质量。 4.5 喷药防治 落花70%时喷85%乙磷铝800倍液;套袋前喷杀菌剂,使所套的幼果表面不带有活的病菌。套袋前喷1~2次40%福星乳油8000倍液+1.5%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剂500倍液,或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农抗120水剂400倍液等。此次喷药一定要保证质量,使果面均匀着药,将幼果表面所带的病菌全部杀灭。喷后待药液干燥后即可进行套袋,喷一次药可套袋2~3天,2~3天后效果大减,可边喷药边套袋,严禁药液未干即进行套袋,否则会产生药害。对黑斑病发生严重的果园套袋后还应继续喷药防治,药剂可用波尔多液、代森锌等,每隔半月一次,药剂交替使用。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