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工作初探
范文

    张睿 张念淮

    [摘 要]知识经济时代,大学教育的首要任务应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辅导员是高校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教育人、引导人、培养人、塑造人的过程中,辅导员必须坚持意识先导,学以致用,扎实推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工作。

    [关键词]辅导员;创新能力;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部署下,大学生培养创新能力既是实施科教興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部署下,大学生培养创新能力既是实施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1 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现状

    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二十岁左右,正处于人生思维创造活动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思维敏捷、精力旺盛、思想活跃。然而,我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是比较低的,具体体现以下四个方面:

    1.1 好奇心强,但创新意识贫乏

    大学生对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掌握非常快捷,已不满足于现成的结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对事物的因果关系的规律性探索越来越感兴趣,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开始逐步地发展。另一方面,他们往往只是在单纯的好奇上停滞不前,不愿意或者不敢于标新立异,提出新观点、新方法,为解决新问题和创造新事物而努力。

    1.2 思维敏捷,但缺少创新思维方法

    大学生随着知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想象力逐渐丰富起来,思维能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思维也较敏捷。但由于知识面窄,学科之间缺乏合理的整合,思维方式往往是单一的和直线式的,致使他们思考问题时,缺乏灵活性和全面性。

    1.3 具有一定的创新想法,但缺乏创新技能

    大学生对创新已有一定的认识,希望在学习中产生新思想与新理论,积极寻找新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许多大学生经过长期的脑力劳动,在大脑皮层留下一些暂时的神经联系,在特定因素的诱发和引领下会产生灵感。但由于学生缺少创新的技能和横向联系,最终是昙花一现。创新技能的缺乏限制了我们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1.4 有创新的热情,但创新精神不佳

    大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和教师的引导,有了一定的创新热情,但由于缺乏广泛的沟通和对社会的全面了解,导致创新目标不明确。另一方面,大学生也缺乏创新的毅力。

    2 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大学生是具有创新潜能的,只要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可以大幅度提高的。相反,如果不进行创新教育,大学生的创新潜能就难以得到充分发挥。辅导员是高校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毫无疑问,辅导员应成为大学生创新意识养成的引路人。

    创新意识是创新行动的先导,思想建设是能力建设的前提,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大力培养学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还要创造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社会大环境。这就需要辅导员在平时工作中,以创新的意识、科学的态度,不断去探索、去追求。

    2.1 强化创新意识的教育

    创新意识就是根据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于现状,执意于创新创造要求的动力。有了意识才能启动创新思维,才能抓住创新机会,才能获得创新成果。对于大学生首先必须强化创新动力观教育;其次,强化创新主体观教育,冲破求稳循规的思想羁绊,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意识。中国传统教育重视对前人成果的记忆,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学生对权威和课本的依赖。所以,作为高校辅导员要牢固树立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开放教育等新型教育观念,要指导学生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价值观和人才观,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

    2.2 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创新人才的成长需要有平等、信任、宽容、进取的氛围,学校方面应该有意识地营造一种平等、民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文化氛围。辅导员要关心爱护学生,帮助他们克服传统保守意识,克服压抑感和自卑感,让学生充分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不断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使之具有文明开放观念,懂得交流与沟通,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此外,要充分利用电影、电视、广播电台、多媒体、图书馆、板报等信息渠道扩大学生视野,引发学生求知欲望;邀请卓有成就的人才,与同学们见面谈心,作学术报告,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培养成才意识。

    2.3 加强实践环节

    高校辅导员应积极帮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认识国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活动的主体,他们对现实的感觉和认识的深度、广度都不是在封闭的环境下所能比拟的。他们身上具备的各种潜能会得到发挥,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得以增强,因而容易产生创造性火花,表现出创新举动。

    2.4 适时点拨学生

    高校目前的教学内容仍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这种教学,学生学得比较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此种条件下,辅导员的主导作用是通过点拨的方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创新能力。

    2.5 鼓励学生参加科技活动

    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科学研究和各种社团,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辅导员可以立足现实,介绍大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鼓励学生成立具有创新性的社团,将兴趣和爱好相同的学生聚集到一起,吸收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科技创新活动。辅导员应帮助学生成立各种社团,通过社团组织开展各种科技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不断地提高学生素质。

    2.6 积极拓展“第二课堂”

    虽然近几年许多高校增加了选修课和辅修课,但由于专业课任务繁重,大学生还是在本专业的狭窄范围内活动,忽视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以及相邻学科的学习,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影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方面辅导员应给予学生合理的建议并做好合理的组织和安排,以免学生茫然不知所措。

    从根本上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人,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启发人的自觉性,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达到培养人、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体现学生个体的地位和价值。着力创新人格的塑造,所谓创新人格就是创新人才的情感、意志、理想和信仰等综合内化而形成的全面发展的现代人格或者叫创业者人格。在创新人格的培养和塑造过程中,我们既要引导学生在自学进取中培养自信,还要引导学生在战胜挫折中培养意志和在对待利益关系调整中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只有坚持创新,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才能承担起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 陈兴文,刘燕.大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培养途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01).

    [2] 王晶宇.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01).

    [3] 冉育彭.创新教育背景下辅导员作为之探讨[J].大学教育,2012(0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