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智慧图书馆建设视域下的农学信息资源管理研究 |
范文 | 杨杉杉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图书馆发展模式很难满足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要求,基于此,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为推手的智慧图书馆应运而生,且很快成为图书馆发展的主流模式。本文通过对智慧图书馆建设方面的问题进行阐述,结合农学信息资源管理,进而总结农学信息资源通过智慧图书馆平台推广的有效措施,以期使图书馆的服务得以升级,使知识资源惠及更多需要的群体。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农学信息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智慧图书馆兴起于欧美,其打破了传统图书馆的空间、时间限制,依托先进的技术极大地增加便捷性的同时,也提高了用户感知度。智慧图书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方便读者,其根本任务是图书馆服务的智慧化。图书馆的服务性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传统图书馆的被动服务与现代智慧图书馆的主动服务形成鲜明对比,服务性的提升,不仅增加了读者的浏览量,还使图书资源的利用效率大为提升。智慧图书馆由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相关概念衍生而来,迄今为止,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图书馆尚未建成,但其需要的技术储备与资源储备已基本完成,如何把各个学科的文献资源纳入智慧图书馆,制定出具有前瞻性的发展战略,使其服务更多读者,是现今智慧图书馆建设的重点。 1 智慧图书馆建设途径 互联、高效、便捷是智慧图书馆的明显特征分析,智慧图书馆建设也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1 智慧图书馆的互联性 智慧图书馆依托于网络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是其建立、发展的基础保障。互联网的长足发展使图书馆互联成为可能,但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快速更新又成为其难点。现如今,互联网图书馆建设已具规模,便利地享受海量资源使互联网图书馆得到受众的广泛认可。但是一部分具有时效性的图书更新、上传缓慢也会使互联网图书馆失去一部分读者。互联网图书馆建设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保证馆内图书的及时更新,互联网图书馆的读者年轻化趋势明显,这一群体在图书阅读时具备明显的求新、求异风格,且其忠诚度较低,如果有更好的途径获取所需图书,会造成大量受众流失。第二,方便检索,互联网图书馆要实现模糊检索的高效化,使受众能快速筛选出所需类目图书。第三,存量优势,互联网图书馆的存量优势是实体图书馆无法企及的,要做到藏书广、大、全。范围广,从古至今,从中到外的都要涉及;藏书量大,每个类目都要有大量图书可选;覆盖面全,各个学科、各个种类的图书都要兼顾到,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读者。 1.2 智慧图书馆的高效性 智慧图书馆的高效性,应该从两方面来解读。其一是图书馆方面,高效性兼顾资源高效更新、检索高效准确、管理高效有序。图书资源更新是检验图书馆竞争力的有效指标,其与图书馆的读者群体数量呈正相关。检索高效准确是留住读者的有力举措,上文提到的模糊检索的高效化就能极大地提升用户体验。智慧图书馆的外部体验优劣,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管理水平的高低,从转变思维模式开始,兼收并蓄优秀图书馆发展的经验,并逐渐摸索、开发出适合自身特点的有效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率。其二是读者方面,智慧图书馆的核心体现在“智慧”,广泛与其他媒体合作,比如报纸、期刊、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科研网络合作,大量的资源整合以后,使读者可以做到“一号在手,无限拥有”,从而提升读者阅读的高效性。 1.3 智慧图书馆的便捷性 智慧图书馆的便捷性主要体现在时间、空间两方面。不论是快速检索还是实时阅读,都能为读者省下大量时间。智慧图书馆没有阅读限制,读者在任何时段都可以检索自己所需图书、文献进行阅读,对图书馆而言极大地延长了服务时长,对读者而言少了时间上的束缚。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智慧图书馆的空间优势更为明显,比如有些馆藏图书必须到图书馆实地阅读,而只要图书资源共享,即可不分地域进行实时阅读。 2 农学信息资源管理 传统的农学信息资源管理,有很大的局限性。各地农学文献不能有效流通,大量的农学文献集中在少量图书馆中,文献信息的利用率严重不足。我国是农业大国,农学信息资源高效利用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促进农业稳定、持续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将农学信息资源管理纳入智慧图书馆,使农业信息资源得以合理配置,使农学信息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智慧图书馆中,农学信息化管理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2.1 提高对农学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视度 对农学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视度,应自上而下提高。农学信息资源管理的提高,需要国家及各级政府的支持,不仅要在税收、产业信息、采购等方面出台有利政策,还要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智慧图书馆建设中,信息网络基础的建设,不仅需要资金支持,还需要专业技术人才方面的支持。另外在进行网络基础设施建設的时候,要形成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重要来源的多元化资金引进体系。 2.2 加快农学信息资源网络化建设 农学信息资源网络化建设应分为两部分,其一,网络信息服务建设。网络信息服务是图书馆扩展信息服务空间的必由之路,以网络硬件为依托,以应用软件为工具,以信息资源为对象进行图文信息服务、发行电子刊物、联机检索等服务。智慧图书馆建设中,要正视物力、人力资源方面的缺陷,寻求对外合作,建立新型信息服务集团,使无墙图书馆成为现实。其二,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分为三部分,一是有效利用自身资源,大力开发自身馆藏图书文献;二是整合资源,做到优势资源互补,与各大农业高校、农业图书馆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开发;三是开发市场资源,进行市场信息搜集、整理、加工、传递,使农学信息价值最大化。农学信息资源的开发,不仅有利于图书馆发展,更有利于农业生产,为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做出贡献。 2.3 以品牌优势提升知名度 农学信息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完毕后,要进行有效的宣传工作,让更多读者了解到其优势,从而吸引更多读者。通过对图书馆服务项目及服务功能的宣传,提升现有用户的消费意识,刺激潜在用户的消费欲望。图书馆在服务过程中,不断向读者提供有价值信息,在价值传导过程中,进行整体品牌或者单一品牌构建,比如农学信息服务群体不断增加,其所创造价值增加后,创立农学信息品牌形象,借此提高图书馆的社会知名度。 3 结语 综上所述,智慧图书馆视域下的农学信息资源管理,要依托智慧图书馆的互联性、高效性、便捷性等优势,使农学信息资源更好地服务农村,服务农民。同时,也要注意加强农民的培训工作,提高其信息化水平,使其可以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创造农业价值。通过有效的信息服务与信息传导,最终做到价值传导,使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价值得以深度挖掘。 [参考文献] [1] 单轸,邵波.图书馆智慧空间:内涵、要素、价值[J].图书馆学研究,2018(11). [2] 夏立新,白阳,张心怡.融合与重构:智慧图书馆发展新形态[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8(01). [3] 沈洪杰,孙波.Web2.0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探讨——以吉林大学农学图书馆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02). [4] 王芹,颜玉怀.农业院校图书馆农学类藏书质量研究——以国内6所高校图书馆农学类馆藏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10). [5] 文竹,雍春玲,潘延给.基于大数据的农业图书馆资源建设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5(1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