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职教育改革的困境与出路探析 |
范文 | 李理 [摘 要]改革是高职教育面向未来的着力点,是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文章从生源质量、改革速度等方面入手,分析当前高职教育改革面临的困境,并从改革教学指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高职院校软实力等方面,探究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出路,希望能够为高职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推力。 [关键词]高职;教育改革;困境;出路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教育部的关注重点。近年来。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提升学生整体水平,我国各大高职院校积极进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改革路径,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可否认,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改革中仍面临着一些困境,分析这些困境并探究出路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1 高职院校改革的困境 1.1 缺乏学科定位 准确的学科定位,是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方向性的建设问题。但是当前,定位不明确的问题在我国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部分高职院校在改革过程中,盲目引进其他院校先进的方案,忽视自己实际情况,导致自身优势不断被弱化,教学质量不但没有得到有效提升,甚至出现下降的趋势,这给高职院校的招生工作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 1.2 办学模式的改革进程过快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着力点,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近年来,社会形势不断变化,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这种形势下,大多高职院校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大量高职院校涌入专升本的浪潮中。进行专升本,提升自身水平本来无可厚非,还是一种提升高职院校含金量的重要方式。但是当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为了实现专升本的目标,忽视教学质量,盲目追求本科办学理念,导致学生职业技能培养难以得到有效落实。这种情况不仅难以实现专升本,还会弱化高职院校本来的优势,给高职院校的长期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1.3 社会需求导向过于片面化 当前,大多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模式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忽视人才培养与市场的对接,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但是长此以往,会直接制约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这种形势下,高职院校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对人才能力的培养与市场需求供求关系的认识,因此极易出现学生综合水平较高,但是在市场上无用武之地。另外,高职院校教育改革中,往往强调单一标准的人才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指导下,高职院校难以深入挖掘学生潜能,导致学生综合能力不够,在实际就业中难以发挥出多方面的才能,因此竞争力不足。 2 高职教育改革的出路 2.1 充分发挥王牌专业建设的龙头作用 任何一个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王牌专业,可以说这是高职院校的金字招牌,也是对接产业集群的重要着力点。因此,高职院校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王牌专业的优势,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突破教学资源瓶颈,在保证王牌专业主导地位的优势上,加强其他专业的教学建设,进一步实现高职院校教育的目标。王牌专业建设决定着学校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因此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应做好专业规划,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当前的社会环境,从长远的角度规划王牌专业,提升该专业的整体实力,进而提升高职院校的整体竞争力。 2.2 建立校内教育教学资源库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各个领域带来了较大影响,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应抓住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契机,建立校内教育教学资源库,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完善和丰富现有教学资源。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以保持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库,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开拓学生视野。同时要构建教师资源数据库,实现对教师相关信息的采集和记录,包括教学成果、研究方向等,实现教师与学生培养的融合。需要注意的是,高职院校在建立教育资源数据库的过程中,要保证校内各种资源的系统化和数字化,并不断补充和更新资源库中的信息数据,促使资源库更加适合学生发展。 2.3 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高职院校教育改革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同时要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工匠精神”是我国积极鼓励的精神,在高职院校教育改革中结合“工匠精神”,能够帮助学生放下浮躁的心绪,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首先,高职院校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融入工匠精神的内容,为学生讲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可以在课余时间为学生播放关于工匠精神的记录片和电影,例如最近大火的《我在故宫修文物》《大国工匠》等,让学生了解工匠的真实生活,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匠心”;其次,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应言传身教,自身不断践行工匠精神,为学生树立榜样;最后,要将工匠精神从课堂延伸到实践中。实践是高职院校的教学重点,因此在实践中,应重视对工匠精神的培养,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思维模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4 增强高职院校的文化软实力 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的软实力,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高职教育改革过程中,应重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是高职院校改革的目标和重点,文化软实力则是验证改革效果的重要指标。因此,高职院校改革过程中应积极营造活动文化氛围、学术氛围,为高职院校打造独特的文化环境,凸显高职院校的文化特质,吸引更多学生。 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应以技能化、实践化、职业化为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着力构建富有职业特征及自身特色的校园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深入研究、分析的习惯,保留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促使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要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培养。 2.5 切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在高职院校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虽然高职院校教师的整体水平较高,专业知识和思想素质水平均过硬,但是当前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手段难以跟上社会发展需求的现象较为普遍,因此,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应抓好教师队伍建设。首先,高职院校应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保证人才的教学水平、专业能力和思想观念,逐步壮大教師队伍;其次,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高职院校应制定完善的培训制度,注意近几年发展较快、社会影响力较大的新技术,并在此方面加强对教师的培训,确保教师能够与时俱进;最后,要强化教师地位,为教师提供良好保障,在工作福利、薪资待遇方面为教师提供保障,尊重教师的教学地位,进而留住优秀的教师人才。 3 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应深刻认识当前教育改革中面临的困境,分析导致这种困境的原因,不断强化教师地位,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同时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确保学生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从而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与市场竞争力,提升高职院校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孟晓燕.高职教育改革的困境及路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37). [2] 王振洪.高职教育改革创新的实践困境与路径抉择——基于布迪厄“实践逻辑”的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2). [3] 郑亚娟,王忠东,邢雪峰.大数据环境下的高职教育改革[J].成人教育,2017(03). [4] 王文涛.刍议“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