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西藏新生代农牧民工继续教育需求研究 |
范文 | 赵燕 张晓莉 [摘 要]新生代农牧民工正日益成长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继续教育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关乎到新生代农牧民工能否实现顺利就业、关乎到西藏城鎮化进程、关乎到西藏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关乎到西藏社会的和谐稳定。本研究对西藏新生代农牧民工继续教育需求进行了问卷调查,结合对相关人员的访谈,从政府、用人单位、培训机构、农民工自身等角度提出满足西藏新生代农牧民工继续教育需求的对策。 [关键词]西藏;新生代农牧民工;继续教育需求;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背景 根据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以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西藏制定了《西藏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藏党发(2015)3号)。这意味着西藏已进入到2020年与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决胜阶段,正处于推进城镇化迈入快速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 要加快推进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新型城镇化,就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升农牧民转移就业能力和农牧民工市民化为重点,大力发展当地特色优势产业,最大限度吸引本地农牧民工就业。然而,较为闭塞的环境、落后的职业教育条件,使得西藏新生代农牧民工在劳动素质、职业技能、竞争能力等方面与当下市场经济要求存在一定距离,导致就业状况不理想。与低弱的劳动素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藏新生代农牧民工的文化水平、生活理念、思维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有强烈的自我提升要求,并希望借助继续教育来改变其所处的尴尬境地。 本课题在把握西藏新生代农牧民工成长背景、个性特征的基础上,以西藏新生代农牧民工继续教育需求为研究对象,从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费用、学习障碍几个角度对西藏新生代农牧民工继续教育需求问卷进行指标设计,形成《新生代农牧民工继续教育需求调查问卷》;开展以问卷调查为主、以“深度访谈”为辅的调查研究;依据调查结论,从政府、用工单位、培训机构、农牧民工自身四个方面,提出满足西藏新生代农牧民工继续教育需求的对策。期望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与创新西藏新生代农牧民工继续教育的政策、内容,通过继续教育提升新生代农牧民工社会生存与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其与城市社会的融合,这对加快西藏城镇化进程,提升西藏城市竞争力,维护西藏的和谐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西藏新生代农牧民工继续教育需求分析 《新生代农牧民工继续教育需求调查问卷》共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资格等级、在城市工作时间等个人基本情况;第二部分“继续教育需求”包括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费用、学习障碍等内容。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27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1.3%。借助统计分析软件,我们对调查问卷第二部分“继续教育需求”进行了频率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2.1 学习目的 在被问及“您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多项选择题)时,在有效调查人数当中,有58.6%的人认为参加继续教育可以提高收入,有34.5%的人认为参加继续教育可以找一份好工作,有22.4%的人认为参加继续教育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有20.7%的人认为参加继续教育可以满足人际交往的需要。 2.2 学习内容 在被问及“您最想参加哪一类工种的继续教育?”(多项选择题)时,在有效调查人数当中,有28.6%的人选择电脑技术,有22.9%的人选择餐饮,有21.0%的人选择管理,有17.1%的人选择家政服务,有17.1%的人选择建筑工程,有14.3%的人选择厨师,有14.3%的人选择驾驶,有12.4%的人选择加工制造,有10.5%的人选择美容保健。 在被问及“您最想参加哪些内容的继续教育?”(多项选择题)时,在有效调查人数当中,有57.6%的人选择职业技能,有31.5%的人选择语言与交际,有23.9%的人选择创业知识,有22.8%的人选择安全保障,有18.5%的人选择管理技能。 2.3 学习方法 在被问及“您希望采用什么样的继续教育方法?”时,有142人选择现场教学,占有效调查人数的51.8%;有60人选择课堂授课,占有效调查人数的21.9%;有54人选择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学习,占有效调查人数的19.7%;有10人选择通过其他途径学习,占有效调查人数的3.6%;有8人选择自学,占有效调查人数的2.9%。 在被问及“您希望参加哪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时,有142人选择利用工作之余参加学习,占有效调查人数的51.8%;有90人选择边工作边跟着师傅学习,占有效调查人数的32.8%,有42人选择脱产学习,占有效调查人数的15.3%。 2.4 学习时间 在被问及“您希望继续教育的时间是多长?”时,有128人希望继续教育时间为7-15天,占有效调查人数的46.7%;有54人希望继续教育时间为15-30天,占有效调查人数的19.7%;有44人希望继续教育时间在7天以内,占有效调查人数的16.1%;有34人希望继续教育时间为1-3个月,占有效调查人数的12.4%;有6人希望继续教育时间为6个月至1年,占有效调查人数的2.2%;有4人希望继续教育时间为3-6个月,占有效调查人数的1.5%;有4人希望继续教育时间为1年以上,占有效调查人数的1.5%。 2.5 学习费用 在被问及“您能承受的继续教育费用是多少?”时,有100人希望继续教育是免费的,占有效调查人数的36.5%;有82人能够承担100-300元继续教育费用,占有效调查人数的29.9%;有54人能够承担100元以下的继续教育费用,占有效调查人数的19.7%;有24人能够承担300-500元的继续教育费用,占有效调查人数的8.8%;有12人能够承担500-1000元的继续教育费用,占有效调查人数的4.4%;有2人能够承担2000元以上的继续教育费用,占有效调查人数的0.7%。 2.6 学习障碍 在被问及“您认为影响您参加继续教育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时,有150人認为自己没时间参加,占有效调查人数的54.7%;有40人认为费用过高,占有效调查人数的14.6%;有30人认为自己基础不好,怕学不好,占有效调查人数的10.9%;有22人担心参加继续教育对就业和收入的提高没有帮助,占有效调查人数的8.0%;有12人认为交通不方便,占有效调查人数的4.4%;有10人认为继续教育没有自己想学的内容,占有效调查人数的3.6%;还有10人认为是其他一些因素影响自己参加继续教育,占有效调查人数的3.6%。 通过分析西藏新生代农牧民工对继续教育的具体需求,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新生代农牧民工认为接受继续教育对增加收入、实现优质就业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他们有较为强烈的接受继续教育的意愿;(2)受科技进步和西藏第三产业高速发展的影响,新生代农牧民工更愿意从事一些电脑技术及管理方面的工作,对餐饮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3).新生代农牧民工对继续教育的方法和形式要求灵活多样,尤其偏重于应用性的学习,并希望在不影响收入的情况下,通过继续教育能够直接有利于提升工作技能和工作绩效; (4)受工作性质和用人单位管理制度的影响,“时间”成为束缚新生代农牧民工的重要性因素,农牧民工对30天以内的继续教育需求较高;(5)新生代农牧民工的经济收入有限,继续教育支付能力较弱,他们期望政府和用人单位能够提供更多的免费继续教育。 3 满足西藏新生代农牧民工继续教育需求的对策 3.1 充分发挥政府在西藏新生代农牧民工继续教育上的主导作用 第一,通过完善相关政策,使新生代农牧民工继续教育工作日趋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第二,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要广泛树立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理念,把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放在战略的高度,注重部门间的协调与沟通,充分发挥资源的整合优势;第三,要逐步加大财政对西藏农牧民工继续教育的投入力度,避免资金过于分散,充分发挥继续教育经费的集聚效应。 3.2 激发用人单位开展新生代农牧民工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时间安排和技能培训的针对性上看,用人单位在开展新生代农牧民工继续教育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西藏区内部分企业继续教育观念落后,在育人方面缺乏责任感,因此首先要树立用人单位在新生代农牧民工继续教育上的责任意识,让用人单位意识到定期的培训不仅能够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也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和凝聚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政府应加强对用人单位的指导、支持和服务,通过出经费、出师资或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用人单位根据自身需要开展对新生代农牧民工的教育与培训;用人单位应在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下,委托区内公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对员工开展更深层次的职业技能教育,与职业院校共建专业化、综合化的员工继续教育基地和产学研基地。 3.3 对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开展继续教育进行有效的监管和引导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在西藏农牧民工教育培训上发挥着主阵地的作用,然而这些培训机构普遍存在教育设施落后、师资力量匮乏、办学条件简陋等问题,因此政府要着重考察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和教育教学水平,以确保其能顺利完成教育培训的任务。 3.4 明确西藏新生代农牧民工接受继续教育的方向性和目标性 通过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和网络、移动端等新媒体大力宣传继续教育政策,使新生代农牧民工提高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重要的是明确接受继续教育的方向和目标;在新生代农牧民工准备或刚刚开始职业经历之际,就要为他们做好职业咨询以及职业倾向测试,帮助他们客观准确地认识自我,明确自身能力水平,树立科学的择业观。 [参考文献] [1] 杨时民.西藏“三农”政策体系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3. [2] 刘天平,张敏,杨晓梅.关于西藏农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与教育培训[J].职业教育研究,2009(1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