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用新媒体建思政教育新课堂
范文

    冯魁 赵晓露 葛倚汀

    [摘 要]新媒体时代到来,微信公众平台作为越来越多高校进行思政教育的首选阵地,在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和思想动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微信公众平台的普及,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带来了便利,也使得思政工作开展起来既有情怀又有温度。

    [关键词]新媒体;思政教育;微信公众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还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毋庸置疑,无论是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还是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都在强调我们所做的工作都是在做人的工作。传统的思政教育是单向的,通过思政教育工作者把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给学生,这个过程,师生很少能达到顺畅交流,而且费时、费力、效率低、效果欠佳。新媒体时代来临,教师、学生、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形成强大的交互效应,更有利于思政工作的开展和家校实现畅通交流。运用微信、微博、QQ群等新媒体手段和工具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高校的首选途径之一。其中,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迅速发展深刻影响着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影响着高校的宣传格局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校园里,如果不能寻找到一种灵活、最佳的思政教育方式,辅导员和思政工作者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就会处于被动地位,久而久之,会使得思政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群体之间出现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2014年以来,“新疆农业大学”微信公众平台(以下简称“农大官微”)在新疆高校中火了。该平台注册于2013年5月,是新疆农业大学乃至新疆高校中注册、认证最早的微信公众平台之一,关注人数已经超过5万人。“农大官微”多次获得 “校园十佳微信平台”的殊荣,在《中国青年报》与中山大学主办的首届全国高校新媒体论坛中,“农大官微”获得“全国高校新媒体百强之优秀奖”,位列全国高校第69名,新疆高校中第1名。中国青年报评论:新疆高校微信平台的标杆!

    1 “新疆农业大学”微信平台的特点和研究价值

    1.1 立足学校、服务学生

    该微信平台主要面向所有在校师生,同时兼顾校友、学生家长、报考学校的考生以及关心学校的社会人士,是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机翻阅近三年的推文,可以发现,该平台内容丰富、线上和线下活动精彩纷呈,图文质量较高,内容兼顾通知发布、原创图文信息、校内信息导航、专题策划等。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教学科研文化宣传的重要阵地,连接国内外校友的主要平台,也是学校进行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平台。

    1.2 找准定位、强化功能

    作为新时代的新媒体服务平台,以找准定位为点,以紧扣定位为面,内容精髓,才能更好地让关注者从中受益并广为宣传。“农大官微”以全方位原创资讯为基础,以讲好“农大”故事、传递好“农大”好声音为定位,着重在功能开发和建设上下功夫,贴近学生生活、倾听学生声音,充分发挥信息查询、活动推广等作用,如该平台的菜单栏设置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特点,分为三个主菜单,分别为掌上农大、农大查询、农大生活,二级菜单分别为农大官网、农大介绍、专业介绍、招聘公告、农大校报,一卡通、四六级、查成绩、全景校园、关于新生,我要投稿、精选热文、农大时间、加入我们等。“农大官微”以其精准性、便利性和实用性受到95后,乃至00后大学生的欢迎,较传统媒体相比,具有更智能、更个性的鲜明特点。

    1.3 内容健康、格调高雅

    “农大官微”经过长期的实践,确保每天推送一期内容,该平台运营团队稳定,由大学生记者团负责每天推送内容的策划、采访、撰写、制作,指导老师负责审校、发送,确保输出的信息准确、内容健康高雅。推文不仅涵盖《最美农大人》《特别关注》《招聘信息》《学院介绍》《解疑答惑》《校友风采》《媒体农大》等固定栏目,还有每天发生在校园中最及时的新闻资讯,社会热点话题等,涉及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如2018年暑期,新疆农业大学校园足球队前往同济大学参加2017-2018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总决赛时,学校师生时刻关注着赛况,大学生记者团通过远程采访的形式高频次地推送比赛情况。在最后新疆农业大学足球队获得冠军的推文中,比赛刚结束15分钟后,学生记者就以《新王加冕!新疆农业大学首夺CUFA全国总冠军!》为题单图文报道消息。朋友圈迅速刷屏,短短两个小时,阅读量达3.0万+,点赞量达600+,留言量达150+。文章下维吾尔族学生留言道:我是新生,希望开学后有机会参加校足球队。一组简单的数据体现出学生对足球的喜欢和对足球队获得总冠军的自豪感。新媒体时代,微信平台不但快速、及时地为大学生传递有价值的信息,以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健康的生活、学习,同时也使各族大学生凝聚合力,激发学生的共鸣和对学校的认同感,微信平台当之无愧地成为新时代下思想政治引领的新平台。

    2 把握微信平台传播策略,做新时代思政教育引路人

    2.1 加强队伍建设,巧借新媒体提升思政亲和力

    建设和运营好一个新媒体平台,首先,要建设一支政治素养高、懂新媒体、懂大学生心理、年轻化的大学生队伍,成立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发挥学生在新媒体建设中的主观能动性。新媒体队伍除了要对新媒体感兴趣以外,还要有较好的文字功底、要懂得心理学、传播学、新闻编辑学、美术、设计等学科交叉知识,要对微信平台的功能和利用有深入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制作出更符合大学生口味的内容。高校党委宣传部和学生工作部应当重视网络文化工作室的队伍建设,采用定期培训等形式提升新媒体队伍采、编、发的科学性,搭建起新媒体平台为思想政治工作服务的运行机制,使微信平台成为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其次,工作室还要承担起信息筛选的责任。创作出的内容必须能够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微信平台的特点是以一对多形式的传播,如果格调不高,即便当天把内容删除,也会留下不可修复的痕迹,久而久之就会和用户之间造成一种不信任,降低官方平台的“权威”,不利于平台的建设和内容的传播。最后,工作室需灵活运用图片、文字、短视频等形式,借助网络上强大的编辑器进行美化编辑,这种接地气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师生更易接受。如“农大官微”在每年“招生季”通过“有院相识”栏目专题介绍各个院系的基本概况、专业情况、名师风采、院系活动等,并留有咨询电话和院系新生群;再比如生活服务方面,及时公布学校餐厅、浴室等师生关注的公共服务场所节假日营业时间,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思政教育者和大学生之间的距离,使思政工作有血有肉、变得鲜活起来。

    2.2 善用“网言网语”,打造形式丰富的原创内容

    当前,微信平台众多,呈现出涨粉难,点击率下降等问题。据调查统计,新疆农业大学50%以上的学生手机中关注有30个以上的公众号,50%以上的学生平均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为2小时以上,如何充分利用校园微信平台的优势,让学生阅读并喜爱微信平台制作产出的内容,毫无疑问,“内容为王”、“新鲜”、“有趣”“有料”成为破解微信平台进行思政教育瓶颈的一大法宝。如果一味转载主流媒体和校园网站上的信息,而不加以加工融合和创作符合院校特点的接地气的原创内容,很快就会失去大学生群体,丧失网上思想引领大学生群体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时,该平台策划了一期《大学生献礼自治区60周年,太攒劲啦!》的内容,组织校内13个新疆的主要少数民族同学身着本民族服饰,摆出各种造型,展示出了活力四射、蓬勃向上的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也揭示出“三個离不开”的真实写照,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同时也让大学生感受到了思政教育工作者满满的诚心。“我与国旗合个影”“我与农大的第一张合影”“住在我上铺的小花帽”“女神来了”等策划,通过新媒体的手段,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和“网言网语”的风格,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取得了扎实有效的效果。

    2.3 关注学生成长,打造线上线下联动传播模式

    经过几年的发展和摸索,高校官方微信平台的优势渐渐凸显,一般来说,高校微信平台承担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环境下,高校微信平台走进大学生,了解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乐于接受的新鲜事物,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打造线上线下联动传播模式,使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如“农大官微”开展的“早起签到有奖”“我的大学梦200字微征文”“赏花节之‘校花由你选”“美丽校园随手拍”等活动,不再单单是发布微信团队学生采编的信息,而是让师生直接参与互动交流,使学生融入大学生活,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学生开展各种文艺晚会时借助微信平台,实现留言上墙互动,调动师生的参与性,使新媒体对学生的思想引领达到最大效果。只有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改进思政教育方法,才能让微信平台为思想政治工作服务。

    3 结语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后,各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始焕发出勃勃生机,对于从事思想政治和学生工作的教师来说,更要紧紧围绕学生、关心学生、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因此,我们必须紧跟时代,依靠新媒体,用好新媒体,把近年在学生中广泛流行的微信平台作为思政教育的工具纳入思政教育中。同时在输出内容时,不忘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尤其是当前在新疆各高校中广泛开展的“三进两联一交友”“两学一实践”“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如果充分运用好微信平台,打通与师生联系的“最后一公里”,把微信平台当做学校沟通师生员工、家长和校友的桥梁,开展起活动来会更有成效。经验告诉我们,建设和运营好微信平台,不仅能促使师生双向交流与沟通,还能营造师生平等对话、交流的和谐环境,微信上聚集着学校最大的学生群体、教师群体、家长群体、校友群体,对于从事思想政治的工作者来说,学生在哪里,传播阵地就应该办在哪里。思政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一个优秀的微信公众平台,总是“于无声处听惊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参考文献]

    [1] 张洋.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08-23.

    [2] 赵婀娜,张烁.立德树人有道 春风化雨无声——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综述[N].人民日报,2016-12-07.

    [3] 程池超,雷贵荣.微信社群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提升效力策略[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6).

    [4] 叶铁桥.官微都没有,是不是太low[N].中国青年报,2015-04-13.

    [5] 吕婷婷,曹梦石.高校微信公众号何以凝聚青年“铁粉”——“团中央学校部”微信热文的传播启示[J].人民论坛,2018(1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5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