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差异化教学的小学数学弹性作业设计研究
范文

    彭雯 于敏章 李梦君

    

    

    

    【摘要】

    在差异化教学的背景下,为了改正当前作业布置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出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弹性作业,本文基于差异化教学的内涵,做出弹性作业设计的相关研究,结合实际提出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与方法,对小学生和小学数学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差异化教学;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弹性作业;核心素养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2019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1914389028)”阶段性成果.

    一、小学数学弹性作业设计的实践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传统“一刀切”的作业忽视个体差异,大大降低了成绩靠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使其滋生负面的抵抗情绪,也不能满足成绩优异的学生在思维上更高层次的需要,而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关键时期.为学困生提供可选择的作业,为优等生设计拓展思维的作业,这样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置不同的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作业难度以及作业量,有利于每名学生在数学上学有所获,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二)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设置弹性作业意味着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客观个体差异性.教师用科学的方式引导每名学生在自身条件下实现最大可能的发展,是对传统教育要求“整齐划一”的挑战.基于学生个体差异的作业设置,教师应能树立新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便于在以后数学学科教学中应用

    教师在课堂作业和课外实践作业的设计中总结经验,形成系统性的理论和认识,有利于后续的数学教学.教师研究出适应本班和本年级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弹性作业设计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小学数学采用弹性作业模式的相关作用

    (一)数学基础知识水平提升

    1.纵向比较

    利用SPSS17.0对实验班级前测成绩和后测成绩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表1表明,前测成绩和后测成绩平均数差异值检验的t值为-2.203,显著性检验概率值p=0.033 <0.05,达到0.05的显著水平,这表示前测成绩与后测成绩存在显著差异,后测成绩明显高于前测成绩(后测时,实验班级一名学生缺考).

    2.横向比较

    分别对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的前测成绩和后测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的检验,前测成绩和后测成绩均值差异的检验值t=0.164,显著性检验概率值p=0.870>0.05,这表明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的前测成绩不存在显著差异.两个班级后测成绩均值差异的检验值t=2.294,

    显著性检验概率值p=0.025<0.05, 达到0.05的显著水平,这表示实验班级的后测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班级的后测成绩,综上所示,设计弹性数学作业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见表2.

    (二)数学学习兴趣显著增强

    1.横向比较

    利用数学学习的兴趣量表对实验班级的学生进行前测和后测,对前后兴趣量表的总成绩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得分分别为62.17分和63.09分,t=0644,p=0.460>0.05,未达到0.05的显著水平,这表明实验班级与对照班级在数学学习兴趣方面较类似.两个班级的后测成绩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t=0.378,p=0.706>0.05.

    2.纵向比较

    将实验班级的前测成绩与后测成绩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t=-2.213,p=0.041<0.05,达到0.05的显著水平,这表明后测兴趣得分显著高于前测兴趣得分.

    综上所述,虽然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的后测成绩没有显著差异,但纵向比较表明,实验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较之前已有显著差异,这说明弹性作业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学困生的自信心明显增强,优等生更具拓展精神

    为了让一些缺乏自信心、数学兴趣不高、害怕枯燥的数学作业的学生有明显的变化,教师可以设计弹性作业,也可以在批改时放宽评论标准,让有自卑感的学生通过点滴进步找回自信.同时,教师可以为优等生设计具有拓展思维的作业,为学困生布置一些基础性的习题,既可以避免“一刀切”的作业模式,又能照顾到学习困难的学生,还可以提高优秀学生的拓展精神.

    三、小学数学弹性作业设计的策略与方法

    (一)作业设计目的明确,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十分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因此,在设计数学作业时,教师应该考虑数学作业的功能性目标.新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应全方位、适时地考查教学目标,而非简单机械地重复毫无设计的内容.学生完成相关的数学作业,一方面是复习和巩固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是将知识深化并运用于实践中,从而形成数学技能.数学教学必须围绕教学大纲进行,这是基本原则.而数学作业设计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应着眼于学生巩固知识和能力,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作业目標,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对于课程较难或学生短时间吸收起来较困难的内容,教师应该分解知识难度,循序渐进地提供基础练习.

    (二)布置适量作业,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作业布置需要考虑儿童的身体和知识承受能力,在量的选择上应适度.多数数学教师和家长迷信题海战术,但事实上作业量并非越多越好.有关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成绩与作业量基本呈正态分布,作业过多或过少都无益处.例如,低学段的学生正处于形成计算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常规的口算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但当常规练习到不适宜的程度时,学生将会产生逆反心理,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和高昂的情绪.因此,量的把控显得尤为重要.数学作业的量并不是提高数学成绩的关键因素,如常规口算练习包括两本,分别是《口算题卡》和《心算口算巧算》,如果两者都要完成,学生的作业压力就会很大,并且两本作业练习中有很多重复交叉的部分.因此,为了保证基本技能的形成,教师可以每天根据教学进度在两本练习题中选择一本让学生完成,这样既避免了学生重复进行相同的作业,又保证了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质量,不仅精简了作业的数量,而且提高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

    (三)作业形式多样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作业的功能也在不断拓展,课本作业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教育的教学要求.作业的功能不仅是巩固知识技能,而应该更加多样化,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等.多样化作业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这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表现出来,包括呈现形式多样化、内容多样化、完成主体多样化、完成实效多样化等.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教学,笔者主要从内容、形式和完成主体的多样化角度进行研究.常见的作业类型有:常规型作业、创作设计类作业、实践类作业和兴趣培养型作业.

    1.常规型作业

    常规型作业是最日常的作业,以复习课为例,复习课包括随堂复习课和章节单元复习课.前者涉及的是讲授新课之前的复习、课堂教学的讲习和课堂教学总结.这类复习将已学知识融入认知结构中,并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后者一般是指章节复习、期中复习、期末复习等.数学复习课主要是指教师通过复习帮助学生系统地归纳章节知识点,形成系统和完整的知识,从而让学生将知识加以实践、应用,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缺乏归纳整理的能力,复习课一般围绕某一个核心知识点展开,以点带面,辐射全局.相配套的作业设计也需要紧紧围绕知识点的本质,变换多种非本质属性或无关属性.

    2.创造设计类作业

    小学生活泼好动,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且偏爱视觉性学习.因此,作业设计应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把创作空间还给他们,让他们创造性地完成作业,这不仅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3.实践类作业

    实践出真知,只有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才能真切地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类的数学作业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问题学习为导向,要求学生独自完成作业,克服困难,将内化的知识升华为能力,使抽象的数学显得生动有趣,与日常生活更为贴切.

    4.兴趣培养型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小学生已经能感受到他人较为丰富的情感并能进行不同层次的情感交流,这是儿童社会化的表现.在弹性作业的设计中,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是否多样、有趣,将会引起学生的情感反应,如果弹性作业设计显得丰富有趣,就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态度.因此,教师有必要设计可以提升学生数学兴趣的作业,如枯燥乏味的口算练习可以通过猜数游戏的形式展开.

    (四)作业要求体现层次性,适应学生的差异性需求

    数学活动是层层递进的,在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对同一个数学问题设计梯度性练习,会使每名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是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出适合各类学生的作业,以此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效地完成作业,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分层作业的设计更利于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对知识汲取的需求存在差异,如成绩优异的学生青睐具有拓展性的学习任务,成绩中等或学习困难的学生认为拓展性任务加重了学习负担,因此,可供选择的作业比较人性化,能满足不同学生不同水平的发展.

    (五)注重评价多元化,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每名学生都有独特的智能优势.在设计作业时,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耐心地发现每名学生的长处,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有些数学问题的答案是多元化的,这样的作业不仅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感悟,更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及解答问题的能力.在设计作业中,教师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标准的答案,這样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

    【参考文献】

    [1]杨雅妮.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业负担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6.

    [2]宋秋前.有效作业的实施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9):54-57.

    [3]李满盈.数学作业设计要形式多样[J].教育教学论坛,2011(4):145.

    [4]李学书,李嘉玮.任务式作业的功能、设计原则及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9(3):9-12.

    [5]杨会兵.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研究[J].黑河学刊,2011(12):149,152.

    [6]左晓华.小学生数学家庭作业设计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