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刍议水稻种植现状与新技术应用的效率 |
范文 | 苏永元 仇桂珍 水稻的高产稳产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科学的选择种植方式,注重水稻品种的合理搭配与组合,加强田间地头的灌溉措施,同时也要注重病虫害的防治管理,制定科学有效的农田管理规范,在政府的领导下逐步实现全自动、半自动机械化种植与收割,加强本地区两熟季节的接茬方案,对于关键性因素和环节要提前制定计划,从而实现水稻高产高效栽培的目的,打造绿色种植示范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首先是以机械为主要发展方向,我们要根据自然特点建立有关水稻高产种植技术体系,并逐渐向绿色、优质、高产、全程机械化方向不断努力。 一、优化水稻优质高产品种组合 1、积极培育高产优质品种 要根据本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和地理位置条件的影响因素,主要围绕水稻的“早熟、高产、抗虫害”为主要种植目标,其中高产、稳产是周年主要栽培方向,优先选择优良种子的发展方向,并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选择水稻的品种种植,尽可能适期播种,在品种选择上注重早中晚搭配,如2018至2019年度搭配如下:水稻2000亩,以扬粳9108为主,盐粳15号搭配。 2、合理确定水稻基本苗 基本苗要围绕优化群体质量而制定,偏晚播的水稻应走主茎成穗为主,分蘖成穗为辅或两者并重的模式;晚播以主茎成穗为主。水稻品种5月26日开始秧盘育秧,每盘用种150克,每亩机插1.8万穴左右,基本苗6-8万,高峰苗控制在38万;人工移栽高峰苗控制在35万。水稻栽插期过迟可增加秧苗,保证高峰苗为预期成穗数1.2倍左右。 二、建立推广水稻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1、水稻稀播长秧龄技术 延长水稻秧龄可以使得秧苗生长周期变长,增强秧苗的城火星,并有利于两季茬口的快速衔接,一般情况下是利用增加秧盘数量、降低播种量、增加土壤肥力等手段达到这种效果。首先每亩稻田准备播种稻种8斤至9斤,使用七寸标准秧盘30至40个,九寸标准盘20至30个,七寸秧盘中栽种稻苗2200至2400株,九寸秧盘栽种2600至2800株,按照规程对秧苗的三叶一心定期喷洒多效唑,在调节秧苗期龄。采用此种技术可以将秧龄从原来的二十天增至近三十天,可以有效环节插秧机生长期不足的问题。 2、水稻旱整水栽培技术 水稻种植过程中程序较为繁琐,农户从耕田到栽秧的实践耗费较多,而且当地土壤透气性较差,都直接影响水稻种植的质量和产量,对于下茬种植也有很大程度上的影响,针对此现象我们建议和推广机械旱整、机械插秧、机械翻耕、接卸旋耕等技术。原本的整体时间大约为一周时间,采用水稻旱整水栽技术可以将其减少到四天左右,同时节省了上水时间,减少了灌水量。水稻旱整水栽培技术还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的通透性能,有利于水稻根部的发育成长。经实践证明,采用水稻旱整水栽培技术,相对于水整技术根茎量多12条,植株高度增加两公分,水稻停止浇水后土壤含水量减少约百分之二,促使水稻播种提前三至五天。 3、机插稻钵形毯状机插技术 钵形毯状机将水稻根部集中收拢,形成上毯下钵形状,以往的水稻育苗在常规平地插秧硬盘中下部根系错综复杂,无法形成单独个体,不利于机械化操作,这样独立性的秧苗可以使得水稻种植、取秧更加精准,对于秧苗伤害较小,同时能够携带土块一同插秧,提高了机械插秧的漏秧率,有效提高了水稻秧苗的成活率。而且机插稻钵形毯状机插技术成本较低,在群体性插秧技术中可以较好的普及和推广,是为农户创收的重要技术。 三、完善水稻高产配套技术体系 1、高水分水稻通风暂存、烘干技术 在水稻收获阶段,由于各个农田都有大量的水稻需要集中收割、晾晒以及烘干,所以致使场地与机械严重不足,为了缓解这样的供需矛盾,我们建议使用高水分水稻通风暂存、烘干技术,将高水分农作物的存储时间延长至十天至二十天不等,使得水稻作物产品可以分期分批进行过晾晒和烘干,为延长操作提供了有效时间,对于集中化规模性收割、晾晒创造了有利条件,减少了播种、栽培时间过长的问题。 2、水稻病虫草绿色防控技术 病虫害是水稻种植的较大阻碍,严重影响种植质量和产量,针对当前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特征,坚持以预报、预警为技术基础,大力发展机械化、智能化病虫害防治措施。农药作为广泛使用的病虫害治疗手段,需要有正确的剂量使用,要坚决杜绝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产品,加强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倡导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农业物资、农业种子、粮食加工一体化质量控制体系,从生态环境到农业生产施行全面追踪措施,对于水稻全程可进行追踪,全力发展绿色农业,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关注中高端农业产品的深加工,摆脱现有农业生产的现阶段生产模式。 3、水稻抗逆栽培技術 水稻抗逆栽培技术可以有效的分析和总结地区内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原因和危害结果,是易发灾害的主要防治技术手段。例如当地区内出现温度异常现象,采用此技术可以确定使用深灌水技术,保持土壤水分充足,并针对叶片喷洒磷酸二氢钾、腐殖酸等药物,防止高温低冷对农作物的伤害。对于洪涝灾害,建立三沟系统帮助水稻田间迅速排出多余积水,防止渍害发生。 综上所述,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水稻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为了更好的满足消费群体的需求,提高水稻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同时也为规范水稻生产作业程序,适应新时代的农业作物生产,作者通过多年的经验总结水稻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范,为读者提供种植建议,旨在提高作业质量,促进大面积平衡增产。 (作者单位:1.223225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博里镇农技推广中心;2.223225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博里镇农技推广中心)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