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农业检测与农业建设标准化问题探讨 |
范文 | 刘志鹏 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农业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缺陷,并基于分析提出了如何实施农业标准化的相关措施,以此为农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农业建设标准化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制定的标准水平较低,且未形成统一化 在当前阶段,我国农业标准化尚且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同时,我国农业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对标准的制定没有统一的意见,且标准并不规范,要求较低,对于生产中期的要求过多,对于生产之后的标准较少,这些标准往往都不具备充分的可操作性,与市场流通的关系也并不密切。 2、标准未能得到有效的贯彻与执行 当前阶段,我国在农业标准化建设环节中,并未有效的贯彻与落实制定的标准化内容。通常情况下,标准的有效贯彻不仅应当包含计划阶段、准备阶段、示范阶段,还应该包括检查阶段、总结阶段以及反馈阶段。一方面,政府在落实标准的环节中应该积极制定计划,做好多方面的准备工作,为标准的有效执行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依据实际情况,选取某一区域作为试点,进行实验。之后将标准贯彻落实,最后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做出反馈。 3、合格的评定程序有一定的缺陷 合格评定与认证概念一脉相承,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与延伸的,认证活动是一种第三方的活动,合格评定程序就是以认证为基础展开的。当前不同国家由于政策法规的不同以及合格评定程序的不同,导致在检测、认证以及收费的过程中都会存在重复的状况。在我国内部,由于制度规范的不合理以及沟通交流的匮乏,也会出现多头领导的状况,使得合格评定的相关程序难以保证协调统一。 4、检测体系存在缺陷,并不完善 农业检测体系指的是为了保证农业生产具有良好的环境,农产品的质量有所提升,对农业生产实施的全面科学的检测内容。这些检测往往由那些具备相关技术以及相应资质的机构所实施。它们所检测的内容既涵盖了对农业产生品质量状况的检测,也涵盖了对农业生产资料的状况进行检测,除此之外還关注对农业生环境做出检测。 现阶段,在农产品生产的过程中,依旧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许多农民为了让农作物产量有所提升,常常会使用农药或者是化肥,这就使得农作物的表面往往残留着大量的农药,农产品生产不达标。 二、残留检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由于在农产品的种植与生产中对农药使用的关注度较低,导致农产品的农药使用不恰当。缺乏合理科学的农药使用,会导致农药的污染较为严重,在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往往会存在超标的情况,且这种情况日益普遍,逐年加剧。为了进一步保障人们的健康状况,提供高质量、低污染的农产品,减少农药的残留情况,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农药残留的相关检测技术。在对农药进行检测的前期,需要对样品做出一定的处理过程,主要包括:萃取环节、精华环节以及浓缩环节,这些步骤对于高效科学的分析农药残留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它们是保障准确检测的基础。 对农药残留进行检测所需的样品往往种类多样、组成形式多变、浓度各不相同,导致农药的有效精确检测难度较大,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科学的措施,提高检测的准确程度。根据相关统计可以得知,在农药残留的检测过程中,前期的准备工作用时占比较大,可以占据整个分析过程用时的三分之二。为了进一步提升工作的效率,需要不断的优化前期准备工作以及样品制备的程序。当前阶段,对农药残留进行检测与分析的过程中,部分提取的方法已经能够实现部分得到净化甚至是完全得到净化的状态。这就让提取与净化之间的界限更加模糊。相较于传统的技术,这些新的方法能够进一步缩减用时,减少人工劳动用时,节约溶剂的使用,缩减样品数量的投入,不断提高效率,加强监测农药浓度中的自动化程度。 三、 促进农业建设标准化的相关建议 要想实现农业建设的标准化,首先需要制定和完善统一的标准,提高标准的门槛。只有这样才能改变我国农业标准门槛低下、标准不一致以及标准缺乏的现状。具体的农业建设标准应该由以下内容组成:国家统一标准、行业统一标准、地方统一标准、企业统一标准。 在各省应该明确责任、分级负责、加强指导、尽快落实,将农业建设的标准化工作落到实处、有效推进、得以贯彻实施。 在制定统一标准的环节中,一方面需要关注标准能否满足农业生产发展与技术进步过程中提出的新要求,另一方面还需要关注标准能否符合ISO的统一标准,能否适应其他国家相关的标准。除此之外,既要关注标准能否满足我国的国情需要,还需要关注标准是否有吸收和借鉴他国的现今经验。 (作者单位:150000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