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如何发展家庭农场,带富一方百姓
范文

    张翠连

    临县大禹乡神峪塔村刘启平种植家庭农场位于临县大禹乡神峪塔村,占地面积83.1亩,从事蔬菜、食用菌种植,农场紧临208省道,交通便利,发展势态良好。刘启平家庭农场是这个村子的唯一的一个家庭农场,农场主刘启平是该村的一名中年党员,先后担任过村两委班子成员、村委主任、党支部书记,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是他梦寐以求的愿望。

    一、适应时代发展,创建家庭农场

    2013年,家庭农场正式写入中央1号文件,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符合农业生产特点,契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场主刘启平因此看到了希望,决心创办家庭农场。根据自己多年的农业生产经验,决定搞设施农业,多方筹借自筹资金10余万元,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申请了5万元贷款,作为农场前期建设投入资金,资金有了土地是个大问题,刘启平开始了挨门逐户苦口婆心与农户协商,凭借自己多年在村里良好的口碑,最终以1000元/亩流转土地80余亩,随即开始了紧锣密鼓的修建大棚工程,通过请技师规划,雇用技师工人数十名,不到两个月,面积50余亩的50个大棚建成,挂上了”刘启平种植家庭农场”的牌子,开始了他依靠农业脱贫致富的道路。

    二、瞄准特色种植,注重科学管理

    刘启平是蔬菜种植老手,他创建家庭农场,就是想在特色种植上大做文章。

    首先,通过农业部门,不惜花大价钱,积极引进设施蔬菜和瓜果(主要是甜瓜)的优良品种,严格按农技部门的标准进行种植和管理,确保这些设施蔬菜和瓜果种苗,在他和家人的呵护下茁壮成长。

    其次在管理上,把施肥、撒药、间隔性放风等技术性问题,提高到最高标准,不仅自己严格按标准操作,同时严格要求家人以及农忙时请来的雇工,一丝不苟的对待每一株菜苗和瓜苗,一旦发现问题,哪怕是微小的瑕疵,都要与农技部门联系,请农艺师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秋,刘启平家庭农场的第一批成品,终于以质高颜美的姿态出现了,很自然他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在三交镇、临县城的集市上,刘启平家庭农场的设施蔬菜每市斤比其他村民的普通蔬菜经常高0.1元至0.3元左右,而且比较好卖,甜瓜也因颜质高、口感好,每市斤比其他甜瓜高1元左右。第一年,家庭農场的毛收入达到了5万元,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但仍然是微弱盈利,因为除租金、雇工工资外,还有基础设施这一块,银行贷款它只能还一半,不过总体上他还是觉得很欣慰,对自己农场的前景充满信心。

    三、站在时代前沿,争做职业农民

    农场主刘启平仅为初中文化,通过创建家庭农场这一年的小试牛刀,让他深有感触,动辄雇人花钱干活的代价就是资金的大量支出,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很难赚到钱。于是刘启平变得勤学好问了,遇到同行的佼佼者,他虚心请教,不耻下问,希望能学到些真正的东西。在田间操作时,对有些问题反复寻找缘由,并喜欢和村民们共同商讨问题的产生和相应解决的办法,一来二去,刘启平成了村里的“能人”,村民们爱和他唠叨,愿意听他说教,请他帮忙。

    同时,刘启平非常喜欢和重视县相关部门组织的农技培训和讲座,一有消息,他都当仁不让踊跃参加,在培训课堂上不耻下问,截止目前刘启平与家人共参加各种农技培训40余次,荣获多个不同种类的结业证、合格证,成为全县知名的新型职业农民。用刘启平的话说,时代发展了,种地“土包子”不行,当农民没文化不行啊。

    四、着眼未来市场,带富一方百姓

    为了使自己的农场发展的更好, 刘启平东奔西跑,多方考证,决定改种食用菌香菇,而这需要更大的投资,比如需要大量的水泥支架,而且还必须建设数量可观的冷库,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设备,在这种情况下,刘启平没有退缩,义无反顾的进行了资金的筹措,共筹资30万元(其中自筹10万元,银行贷款20万元),使这一工程迅速落到实处。2016年当年就有了收益,共收成品45000多斤,毛收入达到18万元,除去菌棒,雇工支出仍有可观的结余。通过几年的发展,刘启平种植家庭农场可以说是蒸蒸日上,由原来购买别人家的菌棒,发展到现在自己能做,节约了很大的一笔开支,同时各种基础设施也日趋完善,操作经营基本规范化。在他的带领下,村里大部分农户都从事蔬菜种植,他还经常用自己的小型运货车,帮村民们代运或代销,村民在农场打工也有了稳定的收入,在自己增收致富的同时,带动本村及周边贫困户就业脱贫。村边建起了蔬菜批发市场,村民脱贫致富有了牢实的产业基础,他所在的神峪塔村也已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村,“刘启平种植家庭农场”被评为市级示范家庭农场。

    综上所述: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们国家的基本经营制度,家庭农场的发展正是坚持和完善了这一基本经营制度,顾名思义“家庭”即为一家一户,以农户为基础的经营模式最适合农业生产特点,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组织基础。通过对刘启平家庭农场的调研,深有感触,一家一户的农民要想增收致富,首先必须热爱农业。“心在哪梦就在哪”,只要怀着感情去努力奋斗,没有办不到的事,刘启平家庭农场,凭着农场主对农业农村的那份深情,致力于农业潜心钻研蔬菜,几十年如一日,为的就是靠土地靠农业走出一片新开地,他成功了。其次发展家庭农场,人才是关键。家庭农场经营水平的提高,最终是由农场主来实现的,因此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大力组织有意愿投身农业的家庭农场主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提升家庭农场主的农技运用技能、农业生产技能、质量控制技能、市场营销技能等,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作者单位:033000山西省吕梁市农村经济管理局)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19:0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