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辽西地区大果沙棘优化育苗栽植技术
范文

    朱虹

    摘 要:该文结合辽西地区实际,对大果沙棘的生物学特性、育苗、栽植技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当地沙棘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大果沙棘;生物学特性;育苗;栽植

    中图分类号 S793.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05-0061-02

    沙棘属于落叶灌木或者小乔木,雌雄异株,具有很强的抗逆能力,非常适合在辽西干旱地区作为营建经济林、生态经济林树种[1]。沙棘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活性物质,被称为“天然营养库”,提取的果油在化妆、保健、医药等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加上近些年沙棘资源深加工利用的快速发展,市场对沙棘资源的需求量一直处于增加的趋势,加快发展沙棘大有可为[2]。

    辽西地区之前栽种的沙棘品种为果型较小的中国沙棘亚种,有较多的刺,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当地沙棘的发展。近几年当地引进了大果沙棘优良品种,经过示范推广,综合表现较好,提高了沙棘的产量,一定程度上对当地沙棘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2-3]。为了进一步促进大果沙棘在辽西地区的推广种植,本文现结合当地实际,对大果沙棘的优化育苗栽植技术进行了总结。

    1 生物学特性

    大果沙棘属于喜光性树种,可以在密度稀疏的林间生长,在林间郁闭度大的情况下适应性不佳。适应多种土壤及气候条件,抗旱抗寒能力强,可耐-50℃左右的低温条件,具有较强的抗风沙能力,可耐土壤盐碱、瘠薄的条件,在土壤盐含量达到1.1%、酸碱度9.5左右也可以生长,在过于黏重的土壤上的长势不佳[3]。沙棘的生长一般在降水量400mm以上为佳,积水则对其生长不利。处于幼苗期时的沙棘苗长势娇嫩,不能在光照强度过大、温度过高的情况下生长,忌积水。沙棘具有发达的根系,须根数量多,一般栽植后3年即可逐渐结果,大量结果期开始于栽植后5年左右,盛果期持续时间在4~5年,之后结果量开始降低,再经过3年左右的枝条更新,沙棘又开始大量结果。因各地气候条件的不同,沙棘的产量表现不同,大量结果期时单株沙棘树的产量在2~5kg[4]。

    2 育苗技术

    2.1 播种育苗

    2.1.1 采种 大果沙棘种植后3年逐渐开始结果,辽西地区果实成熟时间在每年的9—10月,采种可持续较长的时间。一般可采取如下2种方法进行采种:一是先将沙棘树的果枝剪下来,经过碾压后置于清水中浸泡24h,再将果皮、果肉用搓揉等措施去除干净,最后再淘洗1次,将其中的杂质等清除干净,晾干妥善储存;二是在寒冷的冬季果实上冻时用棍子将果实敲落,统一收集起来将果皮捣碎,加入清水搅拌,之后过滤晒干。一般大果沙棘果实种子的出仁率在7%~10%,千粒重平均9.2g,发芽率超过93%[1,3]。

    2.1.2 整地作床 沙棘育苗的地块要求地势较为平、土层深厚,且排灌条件良好,切忌在土壤过于黏重的地块上育苗,避开菜茬地。在秋季深翻的基础上,春季再实施翻耕1次,并将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施入。整地后科学做垄,要求将垄面整平、土壤中大土块都敲碎。结合辽西地区的气候、水文、地质等多种影响因素,按照长、宽分别为10、1m的规格建床,要求床面平整、不易发生积水。沿着南北方向在苗床上播种,播种前先在苗床上适当灌溉,要求灌水要透、均匀,避免夹干土出现[4]。

    2.1.3 浸种催芽 沙棘播种前7d左右,将种子浸泡在温水中24h,之后与细河沙按照1∶2的比例混合均匀后置于催芽坑上进行催芽,催芽时间要适当。催芽坑宽、深度分别以100、60cm左右为宜,催芽坑的方向为东西向,催芽坑的长因催芽沙棘种子的量而定。种子放入坑底之前,先铺上1层10cm左右厚度的河沙,再墊上1层草袋,然后再铺40~50cm厚的沙棘与种子的混合物,最后在上方铺1层塑料膜,以起到保温的效果。催芽期间每天勤翻动,前5d一般3~4次,之后每天翻动7~8次。催芽至沙棘种子的1/2左右出芽即可进行播种[4]。

    2.1.4 适时播种 辽西地区沙棘播种的时间以4月中下旬为宜,播种前要浇透底水。采取垄播种的,播种量应超过60kg/hm2;采取床播种的,播种量控制在75kg/hm2。播幅一般在3~5cm,行距控制在15cm左右,播种沟的深度在2cm左右为佳。播种后,铺上1层1~1.5cm厚的细沙,适当镇压。当5cm土层温度达到9~10℃时种子即可发芽,最适合发芽的温度在14~16℃[5]。

    2.1.5 播后管理 沙棘苗出土后的当年需要间苗1~2次,分别在幼苗长出真叶后、第1次间苗后14~21d进行;灌溉以4~5次为宜,及时开展松土除草等工作。秋季及时将基肥施入,主要为缓释效果的有机肥,春季、夏季选择速效性化肥施入。沙棘苗出齐后即可结合实际情况灌溉,要求灌透、灌均匀,28d后即可实施疏苗,将长势细弱的沙棘苗清除掉。如果进行床作,则沙棘苗的密度适宜控制在40万~50万株/hm2。沙棘种子出苗后21~42d时苗木长势脆弱,需要结合需要选择稀释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喷洒,用量在1500~2250g/hm2,对水750kg/hm2,混合均匀后施入。出苗后56~72d,施入尿素300kg/hm2,分别在6月、8月各施1次,对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沙棘苗木的生长效果良好。除此之外,还需要及时开展常规的除草、松土等管理[5]。

    2.2 扦插育苗、起苗 沙棘育苗除播种育苗以外,还可选择性状优良、长势健壮沙棘良种进行扦插育苗。相对于播种育苗方式,扦插育苗的成活率更高。3月中旬至4月中旬,采集长势健壮、直径4~6mm、长度20cm左右的沙棘枝条进行扦插,也可在头年初冬时采集储藏后,在扦插时提前将插条取出来置于流水下浸泡4~5d,再按照10~15cm的间距插入到苗床上,插入的深度以芽眼露出1~2个/株为宜,生长1年的插穗成活率不高,建议选择生长2~3年的沙棘枝条作为插穗,可大大提高成活率。起苗造林的时间一般在秋季,需要提前对扦插床浇透水1次。起苗时动作尽量轻缓,不要对沙棘苗木的根系产生损伤输尿管,根系的长度至少在18cm。大果沙棘幼苗起苗后,可结合苗木的情况进行分级,蘸泥浆、假植等。运输过程中一定要求对苗木进行细致的包扎,避免长途运输队苗木造成的损伤,期间及时补水,以免导致苗木的失水死亡。

    3 栽植技术

    3.1 栽植 大果沙棘的造林栽植的时间在春季、秋季均可,沙棘苗每年很早就开始发芽,因此春季栽植时建议尽早,在土壤20~30cm深度土层解冻即可进行栽植造林。沙棘栽植造林的苗木以苗高30~100cm、生长1~2年、根长20~30cm规格的为最佳。栽植深度宜深,与原土印相比,沙棘栽植的适宜深度以深5cm为好,也可在栽植造林后采取截干措施。

    3.2 优化树形 在任其自然生长的情况下,辽西地区雌性沙棘树的树形主要有以下几种:(1)宝塔形。此树形下,沙棘树主干长势笔直健壮,分枝多,层次不明显,在主干上的排列方式为螺旋上升;不同的地块上,沙棘的产量有所差异,如在林地的边缘地带或者疏林地上,沙棘的产量相对较高,树冠紧密;内膛比较空,结果部位外移,果实的颜色为橙黄,个体小,且果实收获的难度较大。(2)伞形。此种树形下,沙棘树主干上分枝的部位均较高,且比较集中;较短的距离分离出来的主枝数达到3~5个/株,往周围扩展,无法体现出明显的主干优势;此种树形下沙棘树的高度平均在2m左右,枯萎的枝条占比极少,结果枝条占比高,果实个体大且长势密,枝条下垂,果实为橙黄色,整体产量高,收获果实相对难度较小。(3)丛生型。此种树形下平均每丛沙棘树有2~4株,株距在20cm以内,相互之间的生长受到了影响;外部枝条长势好,内侧光照条件不佳的枝条枯萎死亡,出现内膛空虚、外部结果的情况;果实为淡黄色,个体比较小但密度大,整体产量不高。

    以上3种树形均难以将沙棘树的高产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辽西地区沙棘栽植管理適宜选择自然纺锤形的高产树形,树高以低于2m为佳,采取短截勿放、及时对根蘖苗进行清理的原则,使母树旺盛的生长力、结果能力得到较好的保持。

    参考文献

    [1]孔凡武.大果沙棘品种引种栽培试验初报[J].山西林业科技,2020,49(3):4-5,23.

    [2]张雷.榆林毛乌素沙地大果沙棘的发展前景探析[J].种子科技,2020,38(5):120-121.

    [3]李天洪.大果沙棘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20(22):96-97.

    [4]刘晓静.辽西地区大果沙棘建园丰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2020(6):36-37.

    [5]车凤斌,李永海.新疆大果沙棘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村科技,2019(6):26-28.

    [6]张海旺,王洪江.辽西地区大果沙棘繁殖和栽培技术[J].辽宁林业科技,2019(6):74-76.

    (责编:张宏民)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8:4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