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努鲁儿虎山自然保护区开展 社区共管研究
范文

    黄冬梅 谢晓勇

    摘要:努鲁儿虎山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为辽西地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提供了重要保障,随着保护区管理力度的加强,社区发展与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成为保护区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本文针对努鲁儿虎山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共管模式进行简要分析,认为只有将保护区建设与社区经济建设统一起来,协调发展,才能以点带面,有效解决保护和发展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努鲁儿虎山;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可持续发展

    对于生态环境脆弱的辽西地区来说,加快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建设好自然保护区,对全面落实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努鲁儿虎山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概况

    辽宁努鲁儿虎山自然保护区地处朝阳县,努鲁儿虎山脉南麓,总计涉及4个乡镇13个行政村,截至2017年,保护区内共有居民736户,区内总人口2182人,劳动力总数1341人,全部为农业人口。受地理位置、环境因素和文化水平等多方面的影响,居民收入相对低下。主要经济来源以农业生产为主,如种植高粱、玉米、大豆、谷子等,林果业则以种植苹果、山杏为主。

    2 现阶段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问题

    保护区的建立,为保护辽西地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现阶段仍就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如何正确处理好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关系,实现周边社区和保护区协调发展,形成社区共管模式,成为当务之急。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保护区资源管理与社区经济发展冲突日益加剧

    在自然保护区未建立前,保护区内及其周边社区的居民可以到林内进行放牧、砍柴、采药等活动,并将其作为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保护区建立后,管理部门对自然资源进行严格保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村民传统的资源利用方式,使其双方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上产生了冲突。

    2.2 宣传教育内容单一,宣教力度不足

    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部分群众对生态保护认识不足,片面认为保护区管理工作是政府的事,从而出现了不关心、不接受、不配合等现象。

    2.3 建立生态文明与陈旧观念的矛盾

    保护区内的村民普遍还存在着“靠山吃山、广种薄收”等粗放经营的传统模式,当地居民世代生活在保護区内,思想意识封闭落后,不愿离开居住区,烧秸秆、上坟烧纸等陈旧观念严重,增加了人为干扰因素,给保护带来了一定难度。

    3 开展社区共管的实践

    3.1 建立社区共管制度,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性

    鼓励社区农户参与到保护区山林管护工作,可聘请农户作为护林员参与保护区的管护工作,包括巡山护林、野外防火等。

    3.2 加强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

    保护区定期举办“野生动物保护日”“爱鸟周”等专题活动,让广大的村民充分认识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

    3.3 开展集中的科技示范,扶持社区农民早日脱贫

    在保护区周边集中开展农、林技术培训,因地制宜,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农业技术措施。加强技术示范和宣传,逐步改变社区群众的生产经营结构,减缓对保护区资源的依存度。

    3.4 综合开发利用林下资源

    在不破坏保护区自然资源环境和资源的前提下,积极做好对林下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工作。如保护区内的山杏资源丰富,古山子镇山杏林面积已达5万亩,年产杏仁40吨,保护区内的村民每年捡拾山杏、食用菌和采摘山野菜也能带来近2万元的经济收入。

    4 结语

    自然保护区各项工作的开展与社区经济息息相关,社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保护区资源优势的依赖,而自然保护区工作的开展,不可能完全排除在社区之外,二者是协调发展和利益共享的关系。保护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而发展必将促进保护,因此,实施社区共管是有效解决保护和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保护和发展相互促进的重要途径。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2 17:3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