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锦州地区红薯生产技术浅谈 |
范文 | 闫琦 摘要:红薯作为人民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百姓喜爱。锦州地区位于欧亚大陆东部,是大陆性季风区,季节差异明显且干旱少雨光照时间充足,最适宜红薯的生产。本文就锦州地区红薯生产技術进行简要介绍,以期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红薯;生产技术规程 1 植株的培养 1.1 育苗方式 在对红薯秧苗进行培养时有苗全、齐、匀、壮的要求,目前育苗过程主要采用的方法有温床、露地、和薄膜育苗3种形式,就锦州地区而言适合采用温床育苗的方式。 1.2 苗床的选择与制作 宜在地下水位较低、排水容易、阳光充足、风量小,且3年内没种植过同种作物的疏松土壤中作为苗床的选择,育苗前对苗床进行翻土,平地、整细。苗床一般制作成宽度为130厘米左右,长度视情况而定,深度在400~500厘米的圆弧形。 1.3 放置酿热物 将挖好的圆弧形坑中分层加入新鲜的牲畜粪便,处置好的农作物秸秆等酿热物,并且在酿热物上铺4~9厘米的肥沃土壤。 1.4 排种 排种一般在栽插前45天左右,锦州地区而言在3月上旬进行,在种子选择上一般要求质量在150~200克大小均匀,变皮新鲜无明显斑点的红薯块,每亩地所需重量约在80公斤,每平方米排种约25公斤。在排种之前应当先进行消毒,将选好的红薯块用稀释好的消毒剂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浸泡,在种植时将红薯的芽部朝向土地,头部朝上,块头较大的红薯埋于深坑中,块头较小的埋于浅坑中,最后用地膜进行覆盖保证温度。 1.5 苗床管理 在红薯苗未齐全之前应当高温催齐,保证温床处于30~35℃,温度过高要及时开膜进行降温,在红薯苗长到6~7个叶时在气温不低于20℃时,进行揭膜操作,经过3~5天后就可以进行剪苗栽插了。在此期间应当适时浇水施肥以提高红薯苗的产量。 2 种植与田间管理 2.1 选地 红薯属于块根型作物,适宜在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且透气性好,阳光充足且昼夜温差较大的土地,并且选择垄地进行种植,这样有利于灌溉与排涝。 2.2 施肥 每亩地施撒2000公斤以上优质有机肥,并需要施以施磷酸二铵10~20公斤,硫酸钾20~25公斤,尿素5~10公斤作底肥,并按照作物的长势情况加以追肥一般以氮肥为主,移栽成活后新蔓长5~10厘米时追施苗肥,追肥尿素5~7公斤/亩。 2.3 合理密植 为了增加土壤的受光面积,增大根部的吸收营养空间,在备垄环节将其高度设置为30~40厘米,每垄栽插2行,选用斜插或者平插的方式使薯苗入土3~5厘米左右,压实土壤提升成活率。 2.4 植株管理 对于缺苗现象要及时进行补苗,并对补苗加强管理,尽快使补苗跟上正常薯苗长势;在红薯茎叶未填满整个土地之前容易出现杂草,因此需要进行2~3次中耕;对于红薯茎蔓尽量避免人为损伤。 3 病虫害防治 红薯常见的疾病有黑斑病、根腐病等,对于不同病症合理选择药品,黑斑病可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500倍液进行灭杀,每隔7~10天1次,连喷3~4次。甘薯根腐病与品种、茬口、土质、气候关系密切,因此种植甘薯要选择抗病品种,避免连作,要和玉米、高粱等不易发生根腐病的作物轮作。红薯植株常见的虫害有蛴螬、斜纹夜蛾、卷叶虫等,要选择符合气候条件的优质、高产、抗虫能力强的品种进行种植。 4 收获与贮藏 红薯的收获一般在10月初为宜,收获太早或太晚均不利于红薯的贮藏。其中保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是贮藏的关键,一般在11~13℃,湿度在85%~9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