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宁杞1号嫩枝扦插技术 |
范文 | 贾立平 摘要:枸杞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枸杞的品种较多,其中尤以宁杞1号最佳,具有挂果早、果实粒大、产量高、耐盐碱、经济价值高的特点。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多种经营的大力发展,枸杞栽培在我区盐碱地发展迅猛,其中宁杞1号最为抢手。由于用播种繁殖宁杞1号变异较大,品质较差,为了获得质量高、数量大的苗木,枝扦插势在必行。现将宁杞1号嫩枝插技术进行简要总结。 关键词:宁杞1号;嫩枝扦插;技术 宁杞1号为茄科枸杞属植物,属落叶灌木,叶片色深绿,质地厚,叶互生或簇生在短枝,老枝的叶为披针形,为灰白色或褐色,枝长40~65厘米,节间长1.5~2厘米,新枝叶呈卵状批针,叶面广,主要朝叶背反卷,基部全缘,枝条粗壮,少刺,老枝幼果粗壮,为鲜红色,果实形大,一等果率超过79%,喜光照,耐寒、耐旱。因枸杞营养丰富,能养肝、滋肾、润肺,解热止咳,枸杞叶可补虚益精,清热明目,经济价值较高,故而对宁杞1号嫩枝扦插技术进行研究很有必要。 1 选地做床 5月上旬选择周围有防护林带的沙壤土熟地做小畦苗床。先于土壤表层撒施脱肥2000公斤/亩,碳铵50公斤/亩,掺入3%呋喃丹颗粒剂2.5公斤/亩,深翻25厘米,将土块破碎作平畦,2米×(5~10米)。 2 搭棚膜和遮阴 用3米长的竹片间隔1米在苗床上搭高近1米拱棚,后盖塑料膜,两侧用土压紧,然后塑料膜上覆苇帘遮阴。 3 苗床消毒 用多菌灵或百菌清500倍水溶液喷洒苗床灭菌消毒。 4 ?采集插条 5~6月的每天早晨在繁育品种母树上剪下長15厘米已经半木质化的带顶芽的嫩梢,基部1/3叶片去掉。 5 ?生根剂处理 生根剂配方为萘乙酸250毫克/公斤加哚乙酸150毫克/公斤再加0.5%蔗糖水溶液,将已剪截好的插穗下端蘸入药液3~5厘米,时间5分钟左右。 6 ?插穗准备 采集穗条,在采穗圃中萌生条达30厘米的半木质化状态下需作好平茬采集,预防老化;在每日清晨天气稍凉爽的情况下剪取采条最佳,剪后快速运送到室内或遮阴处,适当喷水进行保鲜。把采集的半木质化枝条于阴天剪作长约10厘米插穗,上切口与芽相距0.5~1厘米,并将下半部叶摘除,上部3~4片叶进行保留,喷洒适量水保鲜,准备扦插。 7 ?扦插 将处理好的插穗按10厘米×10厘米株行距在苗床上先打孔后扦插,深度为3厘米左右,并用手指压紧,插完一畦,立即喷水,喷水量以水珠在叶片上不下滴为好。 8 ?苗床管理 一周内上午、下午每小时喷水1次,中午每小时2次。拱棚内温度控制在30℃左右,湿度控制在80%~90%,以后水次数逐渐减少直到生根。1个月后撤去拱棚,进入苗期管理。 9 ?插后管理 扦插结束,应做好保湿调温工作,插后半个月需按照4次/日标准进行洒水,叶面湿润即可;保持土壤湿度与空气湿度分别为8%~10%、90%~100%,为扦插苗生长提供良好环境,预防苗木腐烂。扦插结束15~25天生根期过去且开始过渡至生长发育环节,此时需注意炼苗,做好晒水次数控制,促其慢慢适应自然环境;一个月后则可开展大田抚育管理,期间间隔1周使用0.5%多菌灵对叶面进行喷洒,预防苗木感染,降低成活率。 10 ?园地管理 首先进行中耕除草,首次中耕5月为佳,控制深度约10厘米,做好杂草与徒长枝的清理;第二次中耕时间定在每年6月上旬,达果熟期则快速中耕除草,方便采果时进行落果拾捡;最后一次中耕时间为每年7月下旬,将杂草清除后进行鲜果采集。其次进行园地翻晒,每年9月下旬到10月上旬需对园地土壤进行深翻(以25厘米为宜),并适当晒土。根据枸杞年度生育期营养长势规律,每年5月、6月中旬,以及8月下旬实施根外追肥(包括氮、磷、钾肥),微肥作辅,灌水每次间隔20天为最佳,果实膨大期将灌水时间改成每隔15天一次。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