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白芍不同采收期质量综合评价
范文

    王斌 林钦贤 梁伟龙 康志英 王其丰 张华勇

    

    

    

    摘要?[目的]考察安徽亳州白芍不同采收期有效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合药材质量、产量和商品性状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其最佳采收期。[方法]采集亳州地区不同采收期的白芍药材,测定其浸出物、没食子酸、儿茶素、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和苯甲酰芍药苷的含量,综合评价白芍药材质量。[结果]白芍的有效成分含量随着生长时间显著变化,以5年生所含的有效成分含量最高,而同一年份中以9—10月所含的有效成分含量较高。[结论]综合种植成本、经济效益、药材质量和产量考虑,亳州地区白芍应以4年生9—10月份采收为宜。

    关键词?白芍;采收期;有效成分;含量测定;质量评价;亳州

    中图分类号?R282.4;S56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21)03-0185-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03.049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dynamic?changes?of?active?components?in?different?harvesting?time?of?Paeoniae?radix?alba?in?Bozhou?City?of?Anhui?Province.?The?best?harvesting?time?was?determined?based?on?the?factors?of?quality,?yield?and?commodity?character.?[Method]The?contents?of?extracts,?gallic?acid,?catechin,?albiflorin,?paeoniflorin?and?benzoyl?paeoniflorin?were?determined?by?collecting?the?medicinal?materials?of?Paeoniae?radix?alba?from?different?harvesting?time?in?Bozhou?area?and?the?quality?was?evaluated?comprehensively.?[Result]The?active?components?contents?of?Paeoniae?radix?alba?changed?significantly?with?growth?time.?The?content?in?five?years?old?was?the?highest,?while?the?content?in?the?same?year?was?higher?from?September?to?October.?[Conclusion]Considering?planting?costs,?economic?benefits,?medicinal?material?quality?and?yield?comprehensively,Paeoniae?radix?alba?in?Bozhou?area?should?be?harvested?for?four?years?old?from?September?to?October.

    Key?words?Paeoniae?radix?alba;Harvesting?time;Active?components;Content?determination;Quality?evaluation;Bozhou

    白芍始載于《神农本草经》[1],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lactiflora?Pall.)的干燥根,味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2]。白芍主产于浙江安阳、磐安(杭白芍)、安徽亳州(亳白芍)及四川中江、渠县、广安(川白芍),其中以安徽亳州产量大、质量好,是白芍道地药材主产区[3]。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芍具有止痛、抗炎、保肝等药理作用,中医临床上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病,疗效确切[4]。

    白芍总苷(total?glucosides?of?paeony,TGP)为白芍中提取的主要有效成分,主要含有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羟基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等萜苷类化合物,其中以芍药苷最为典型,含量占芍药总苷中总苷量的90%以上,此外还含有没食子酸、苯甲酸、儿茶素等[5]。基于此,该试验采集亳州地区不同采收月份、不同生长年限的白芍药材,测定其浸出物、没食子酸、儿茶素、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和苯甲酰芍药苷的含量,结合多个有效成分含量综合评价不同采收期的白芍药材质量,以确定白芍的最佳采收期。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仪器。DHG-9245A型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HWS-26型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TC-500型电热套(海宁市新华医疗器械厂);XS-204型万分之一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MX5型百万分之一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KQ-500DA型数控超声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DIONEX?Ultimate?3000高效液相色谱仪(赛默飞世尔(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1.1.2?试剂。没食子酸(110831-201605,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纯度90.8%);儿茶素(110877-201604,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纯度99.2%);芍药内酯苷(MUST-16051601,成都曼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纯度99.09%);芍药苷(110736-201539,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纯度96.4%);苯甲酰芍药苷(MUST-16061803,成都曼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纯度99.28%);甲醇(HPLC,Merck),磷酸(HPLC,阿拉丁),甲醇、乙醇等均为分析纯,超纯水。

    1.1.3?试材。白芍药材来自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魏岗镇高楼村白芍种植基地,经广州市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康志英制药高级工程师鉴定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lactiflora?Pall.)的干燥根。

    1.2?方法

    1.2.1?样品处理。

    1.2.1.1?不同采收月份样品。种子法繁殖的白芍植株,2017年3—12月定期采挖,每月按照梅花点法取样,分别于固定的地块每个点取样6株,平均一株重量约0.35?kg,共30株。

    1.2.1.2?不同生长年限样品。种子法繁殖的白芍植株,2017年10月采挖,1~5年生,每生长年限各30株。

    1.2.1.3?样品处理。分别将以上的样品抖净泥土,测量鲜根重。白芍鲜品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2]白芍项下方法进行加工: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经晒干或烘干至水分合格,称干重,粉碎过2号、4号筛。

    1.2.2?浸出物含量测定。

    1.2.2.1?水溶性浸出物。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2201)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测定。

    1.2.2.2?醇溶性浸出物。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2201)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75%乙醇作溶剂。

    1.2.3?含量测定。

    1.2.3.1?色谱条件。依利特Sino?Chrom?ODS-BP(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A)、0.1%磷酸(B),按照表1的洗脱程序进行洗脱;检测波长:230?nm;流速:1.0?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

    1.2.3.2?对照品溶液制备。分别精密称取没食子酸等5种对照品适量,加50%甲醇配制成含没食子酸0.005?mg/mL、儿茶素0.01?mg/mL、苯甲酰芍药苷0.005?mg/mL、芍药苷0.1?mg/mL、芍药内酯苷0.04?m/mL的混合对照品溶液。

    1.2.3.3?供試品溶液制备。取白芍粉末(过四号筛)0.1?g,精密称定,置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50%乙醇约35?mL,超声处理(功率240?W,频率45?kHz)30?min,放冷,加50%乙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2.3.4?线性关系考察。将“1.2.3.2”的混合标准溶液分别进样1、3、5、7、10、15?μL检测,在“1.2.3.1”色谱条件下进行分析,以进样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绘制标准曲线,进行线性回归。

    1.2.3.5?稳定性试验。精密吸取“1.2.3.3”的供试品溶液10?μL,分别于0、2、4、6、8、12、24?h在“1.2.3.1”色谱条件进样分析,测定各成分峰面积。

    1.2.3.6?精密度试验。取“1.2.3.2”的混合标准溶液,按“1.2.3.1”色谱条件进样测定,连续进样6次,计算各成分峰面积的RSD。

    1.2.3.7?重复性试验。取同一批药材,按“1.2.3.3”方法平行制备供试品溶液6份,按“1.2.3.1”色谱条件进样分析,测定各成分峰面积。

    1.2.3.8?加样回收试验。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白芍粉末共6份,每份0.05?g,分别精密添加与5个成分含量等量的对照品,按照“1.2.3.3”方法平行制备供试品溶液,在“1.2.3.1”色谱条件下进样分析,计算加样回收率。

    1.2.3.9?样品含量的测定。分别取不同生长年限、不同采收月份的白芍样品,按“1.2.3.3”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再按“1.2.3.1”色谱条件进样测定,平行操作3次,记录峰面积并按标准曲线法计算样品含量。

    1.2.4?不同采收月份白芍物质的积累动态。用电子天平测定不同采收月份白芍的根鲜重、根干重,计算药材折干率。

    1.2.5?不同生长年限白芍物质的积累动态。分别用电子天平、游标卡尺测定不同生长年限白芍的根鲜重、根干重、药材长短、直径等,计算药材的折干率。

    2?结果与分析

    2.1?色谱条件及系统适应性试验

    从对照品溶液与样品溶液的液相色谱图(图1)可以看出,相同分析条件下,样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中对应的分析时间下均有5个色谱峰出现,经计算样品与其他各成分峰的分离度>1.5,理论板数按芍药苷(峰4)计算不低于2?000,符合要求。

    2.2?标准曲线的绘制?以进样量(X)为横坐标、峰面积(Y)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数据经过回归处理,得各成分的回归方程,结果见表2。

    2.3?稳定性试验?按照“1.2.3.5”方法进行操作,测定各成分峰面积。结果显示,没食子酸、儿茶素、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5个成分峰面积的RSD均小于2.0%,说明供试品溶液在室温下24?h内基本稳定。

    2.4?精密度试验?按照“1.2.3.6”方法进行操作,重复进样6次,定量测定没食子酸、儿茶素、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5个成分的含量,计算其RSD分别为1.2%、1.4%、0.8%、0.4%、1.5%,说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5?重复性试验?按照“1.2.3.7”方法进行操作,测定没食子酸、儿茶素、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的含量分别为0.103%、0.459%、1.303%、2.607%、0.126%,RSD分别为1.3%、1.1%、0.7%、0.6%、0.9%,符合规定。

    2.6?加样回收率试验

    按照“1.2.3.3”方法平行制备供试品溶液,在“1.2.3.1”色谱条件下进样分析,计算加样回收率,结果符合规定,见表3。

    2.7?不同采收月份白芍物质的积累动态

    测定不同采收月份的白芍生长量,结合每公顷种植白芍45?000~60?000株,以3?500株计算白芍的产量,产量(kg/hm2)=单株药材干重×3?500×15,结果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9—10月白芍药材根部干物质积累量达到最高峰,平均为0.187?kg/株,产量也较高,此时白芍药材粉性足、商品性状良好、经济附加值高,可以作为最佳采收期。

    2.8?不同采收月份白芍各成分含量的测定

    从表5可以看出,5个成分含量总和以4月份含量为最高,4月份之后含量开始下降,9—10月份含量变化较为平稳,12月份含量回升,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变化规律与有效成分含量基本一致。在采收月份内,白芍的有效成分含量呈现出波动的趋势,9—10月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且药材粉性足、指标成分芍药苷含量较高、折干率较高、产量高,此时采收较为合理,可作为最佳采收期。

    2.9?不同生长年限白芍物质的积累动态

    从表6可以看出,白芍2年生干物质增加较快,较1年生白芍干重增加了122.9%,3年生、4年生白芍干重比前一年的增加率均在30%以上,5年生白芍干重比前一年的增加率仅为8.1%,与4年生比较产量增加不多。

    2.10?不同生长年限白芍各成分含量的测定

    从表7可以看出,5个成分含量总和以栽后生长5年的白芍中含量最高,4年生含量最低,但芍药苷含量仍高达1.842%,符合《中国药典》芍药苷不得低于1.6%的规定。1~2年生白芍的有效成分含量较高,但产量较低,且白芍药材根细小、质地疏松捏之下陷、性状不佳,经济效益差;3年生白芍虽有效成分含量较高,但产量一般,经济效益较差;5年生白芍虽产量及有效成分含量都较好,但有部分根茎出现木质化和空心,降低了药材品质,且比前一年產量增加不多,种植成本过高。确定最佳采收期需要从药材的产量与质量2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当产量与质量的变化趋势不一致时,就要考虑活性成分的总获得量[6]。综合种植成本、经济效益、药材质量和产量考虑,白芍药材最佳采收年限应为4年,这样既能保证药材的质量,又有较高的产量。

    3?结论与讨论

    该研究建立了HPLC法同步测定白芍药材中没食子酸、儿茶素、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和苯甲酰芍药苷的含量,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良好,为建立白芍的多成分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于白芍适宜采收期的研究[7-13],一般为2~5年、6—10月不等。该试验综合分析了白芍植株的生长情况以及白芍中多种有效成分含量累积、浸出物的变化情况,确定白芍以4年生较好,而同一年份中以9—10月较好,此时采收的白芍药材形体饱满、粉性足,质量和产量均高,可作为最佳的采收期,这与金传山等[9]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此次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白芍的有效成分含量存在差别,结合白芍药材有效成分的积累量、种植成本、土地利用率、产量和经济效益等因素综合考虑,亳州地区白芍应在移栽4年后的9—10月晴天采收,此时收获的白芍药材多种有效成分较为稳定、粉性足、商品性状良好、产量高,经济附加值也高。

    参考文献

    [1]?吴普等述,孙星衍,孙冯翼辑.神农本草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65.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259.

    [3]?金传山,方成武,王德群.安徽白芍的采收季节与产地加工探讨[J].基层中药杂志,2000,14(3):30.

    [4]?韩珍,贺弋.白芍总苷的药理作用及其毒性研究进展[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8,30(4):538-541.

    [5]?高小荣,田庚元.白芍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6,15(16):416-418.

    [6]?龙全江.中药材加工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8.

    [7]?王甫成,时维静.不同采收年限亳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变化[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23):51-53.

    [8]?孟祥松,蒋磊.不同年限及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J].安徽医药,2008,12(12):1167-1168.

    [9]?金传山,蔡一杰,吴德玲.不同采收期亳白芍中芍药苷与白芍总苷的含量变化[J].中药材,2010,33(10):1548-1550.

    [10]?马福家,仓婕,孔铭.等.不同生长年限白芍中主要成分含量的比较研究[J].上海医药,2016,37(15):75-79.

    [11]?胡敏伶,任江剑,王志安.采收期和加工方法对杭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中药,2010,12(1):27-29.

    [12]?黄明远,伍照万,张兴国.采收期与栽培年限对中江产白芍质量的影响[J].中药材,2000,23(8):435-436.

    [13]?吕华,郭兰萍.不同因素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20):1643-164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4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