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专创融合背景下专业课程内容重构研究 |
范文 | 牛贞福 国淑梅 摘要 为促进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以食用菌栽培学课程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融合方面进行了专创融合建设改革,并对食用菌栽培学课程专创融合途径、效果评价、转变教学理念等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重构;专创融合;改革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05-0265-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05.07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 Cont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gration of Specialty and Creation —Taking Edible Fungi Cultivation as an Example NIU Zhen-fu,GUO Shu-mei (Shandong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Jinan,Shandong 250100)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taking the course of Edible Fungus Cultivation as an example,it had carried out the innovation and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 reform from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objectives,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and explored the edible mushroom cultivation course specialized integration approach,effect evalu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teaching concepts. Key words Edible mushroom cultivation;Curriculum content reconstruction;Integration of specialty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Reform 經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有相当多的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还停留在开设专门的双创课程、举办大赛、开展第二课堂等实践教学的层面,真正将双创理念、内容根植于专业课程的较少,双创教育的服务面和受益面也还不够广,难以适应国家战略发展和社会需求。 “专创融合”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启发提高学生探究兴趣,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与专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它可以改变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相分离的局面,促进其协同发展,提高专业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专创融合教育模式有助于培养既具有较强专业技能,又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1]。为促进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以食用菌栽培学课程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融合方面进行了专创融合建设改革。 1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现状分析 1.1 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 从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内容来看,课程内容大多具有普适性,针对性不强,不能很好地满足农学类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尤其是与各专业的融合度不高,缺乏创新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无法结合行业特点、现状和行业需求来规划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人生定位。 1.2 课程实践不足 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严重匮乏,由于学生实践性创新能力不足,农学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较难。食用菌栽培学是高等农业院校中园艺、生物工程、植物保护、设施农业等专业的专业课程或特色课程,重点培养学生产业认知、菌种制作、栽培管理、保鲜加工、产品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由于学时少,导致学生实践环节锻炼相对较少,专业兴趣与学习兴趣不能有效结合。 1.3 创新思维与实践内容结合不足 在专业教学实践中缺少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缺少引导学生感知、认可和接受专业实践的过程,缺少提升学习兴趣的动力方法。食用菌栽培学主要依托于实验室、实训车间的常规设备,以学习食用菌生产过程的技术为主,均为通用基本知识,创新思维与实践内容结合不足,不利于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 2 食用菌栽培学专创融合课程建设改革内容 2.1 课程专创融合教学目标改革 在食用菌栽培学课程内容中增加创新创业教育的比重,以项目式教学为手段,挖掘和充实课程创新创业资源,在教学中深度融合创新创业教学,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为学生提供申请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等方面的指导,在培养学生食用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2]。 2.2 课程内容建设改革与措施 2.2.1 课程内容模块设计。食用菌栽培学专创融合教学改革,理论知识扩展到文化、创新与创业知识,将食用菌文化、创新知识、专业知识、创业知识4 个模块进行深度融合,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达立业强国的目的。 2.2.1.1 食用菌文化模块。 通过充分挖掘,发挥食用菌作为人类“可食、可药、可赏、可园艺”的文化功能[3],讲述食用菌有关的传说故事、名人轶事、各地风俗等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气质、人格和修养,树立学生从业志向和社会责任感。通过企业参观、社会实践、科技支农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企业文化魅力,培养敬业奉献精神和自主学习兴趣[4]。 2.2.1.2 创新知识模块。 鼓励学生前期选修创新概论、创新思维与方法、产品创新思维与实践等课程,让学生在学习食用菌栽培学前就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意思维、创新技巧,能用创新思维进行食用菌实践创新活动。结合行业发展,观察了解食用菌产业中的需求,提出问题,利用创新思维、方法和技巧设计创新方案,并予以实施。 2.2.1.3 专业知识模块。学习食用菌生物学、菌种制作、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控、保鲜加工等基础理论知识内容;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为目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创新课程理论学习,设计基于创新思维菌种制作、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控等创新性实践项目,对工具创新的要求将模型设计出来,并调试运行到满意的性能要求;对方法创新的要求将方案进行详细描绘,促进方法创新、工具创新与专业知识的交叉渗透。 2.2.1.4 创业知识模块。 通过学习农业创新类、全国大学生生物类创新设计竞赛、大学生“挑战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赛、专业比赛与综合比赛等案例、课题项目实践环节,进行基于创新理论的创意设计、制作与控制实践,以成果产出导向为课程目标(OBE),寻找创新创业着手点,撰写创新创业作品说明书或计划书。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将创新与专业知识融合,增强就业能力。通过开展食用菌创新创业项目、竞赛、综合创新项目、食用菌市场调查等途径,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5]。 2.2.2 专创融合内容。 2.2.2.1 教学目标的融合。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教学目标不仅要兼顾食用菌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也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对食用菌知识的学习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培养学生寻找创新创业机会的能力,组建与管理团队的能力[6]。 2.2.2.2 教學内容的融合。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专创融合内容以应用型、成果型、项目任务型为主,突出过程性考核、弱化纯知识点考核。通过案例教学、项目实施、创新设计、产品实战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体验、总结课程各章节的知识点,增强学生对项目知识点的灵活运用和综合应用。课程对应的双创能力项目见表1。 2.2.2.3 教学形式的融合。专创融合的课程教学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组建团队合作的形式进行项目实践,各团队成员在项目实施中模拟企业实际运营中不同的岗位,通过参与式教学,让学生体验真实的企业运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创新创业能力。 3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专创融合探索 3.1 课程专创融合途径 课程专创融合途径有师资、教学资源、社会服务等,具体见表2。 3.2 专创融合课程效果评价 专创融合课程效果评价可通过评价体系[7]、评价重点、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多种途径进行[ 8],具体见表3。 3.3 教师主动转变教学理念 在课程专创融合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等为理念,是实现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深度融合的前提和基础[9]。还需要教师主动转变教育教学理念,调整课程教学过程,优化学生学习氛围,增加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适当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将创造思维、批判思维、系统思维等创新思维方法用于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4 课程实践效果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通过实战化专创融合的教学实践[10],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适应时代需要、满足行业和企业岗位能力需求、深受企业喜爱的创新人才,取得了丰硕的育人成果和社会效益。学生参加“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大学生“挑战杯”、互联网+等赛事活动积极性普遍提高,近3年,教师立项1项教育部校企协同育人项目,出版1部省级统编教材、3部著作;学生完成食用菌栽培学课程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项,发表研究论文3篇,申报专利9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5项、发明专利2项,获得省级比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 项、优秀奖2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评价,也提高了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 5 小结 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立足学生和食用菌行业长远发展需要,构建“新农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创新创业能力和个人发展潜力,有利于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撑与科技保障。 参考文献 [1] 付晓莉,车江宁,张伟杰.基于专创融合的《工业设计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工业设计,2019(12):29-31. [2] 牛贞福,国淑梅,颜亚男,等.互联网背景下食用菌课程的创新教育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0):243-244. [3] 牛贞福,国淑梅,殷兴华.文化视角下食用菌产业的创新发展研究[J].中国食用菌,2018,37(5):87-89. [4] 国淑梅,牛贞福,高霞.产业融合视角下“食用菌+”跨界发展探讨——借鉴“茶+”融合发展之经验[J].食用菌,2018,40(5):7-8. [5] 牛贞福,国淑梅,董仲国,等.基于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培养[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33(1):45-47. [6] 熊璐.基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电子商务专业专创融合模式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3):18-19. [7] 牛贞福,国淑梅,徐金强,等.基于职业能力的《食用菌》课程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3):383-385. [8] 陈守辉,章伟,李霞,等.“专创融合”课程建设与考核方法改革探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0):30-31. [9] 王华丽,谭新旺,王立杰.双创师资培训对专创融合促进作用的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4):7-10. [10] 牛贞福,国淑梅,张鹤,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的食用菌课程教学模式创新[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19):253-25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