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羊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诊治 |
范文 | 徐宁 摘要: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是一种牛、羊、猪、骆驼均易感的病毒性肠道病毒。2018年10月,某羊场饲养的绵羊出现腹泻病情,通过临床表现和病理剖检,结合实验室诊断,综合诊断为绵羊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 关键词:羊;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诊断;治疗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该病毒宿主广泛,可以感染各种牛、羊、猪、鹿等动物。病毒主要经由患病动物的分泌物和排泄物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病毒在呼吸道或消化道的黏膜上皮细胞复制增殖,通过形成病毒血症导致全身感染发病,上皮细胞的坏死和黏膜脱落导致黏膜糜烂,所以本病也称为黏膜病。 1 发病情况 该规模羊场在2018年10月初新引进绵羊50头,两周后陆续出现发热、腹泻情况,发病羊20只,死亡5只,发病羊曾经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结果治疗无效。 2 临床症状 發病羊突然发病,病羊精神沉郁,体温升高41°C以上,出现水样腹泻,粪便带有黏液和血丝,病羊消化吸收不良,发病后采食下降,逐渐消瘦,最后发生消瘦脱水导致死亡。 3 病理剖检 对发病死亡的羊进行病理剖检,眼观病死羊尸体消瘦,剖检可见全身出血,淋巴结肿胀出血,病变部位主要在消化道,胃和肠黏膜出血、溃疡。取淋巴结和肠病变组织送实验室检测。 4 实验室诊断 取送检病料研磨处理,按1∶3比例加入灭菌生理盐水,用研磨振荡器反复研磨,离心取上清液利用病毒基因组提取试剂盒提取病毒基因组RNA,合成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特异性检测引物,以提取的RNA为模板,进行RT-PCR检测,PCR产物跑核酸电泳,通过观察扩增片段的大小进行结果判定。PCR扩增产物经过电泳可见大小为471bp的特异性片段,片段大小与报道一致,说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核酸片段阳性。根据发病羊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结果,结合实验室的PCR检测结果,综合判定该羊场新购羊只感染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进一步采取防范措施,防止继发感染。 5 治疗措施 发生疫情后,对发生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死亡的羊只全部深埋和无害化处理,对发病羊立即隔离饲养,及时补水补液,防止脱水,同时配合对症支持疗法,如体温升高给予降温、补液,补充各种营养物质,改善肠道功能。对畜舍的垫草、饲料和饮食饮水用具全部消毒处理,由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只能通过改善患病羊的临床症状,通过机体自愈,经过积极的预防和治疗,发病羊逐渐康复,没有新发病例。 6 讨论 临床上预防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关键就是要防止患病动物的病毒传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后可以导致持续性感染和免疫抑制,病毒潜伏期7~14天。本羊场发生疫情可能是引种时有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潜伏感染的病羊存在,在长途运输和新的饲养环境下由于应激因素影响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进而导致发病。所以在引种时要严格隔离检疫,对病羊及时隔离饲养,加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防控要以预防为主,畜舍定期消毒,患病的动物要及时隔离饲养。特别是出现腹泻症状时要明确病因,除了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外,主要通过实验室PCR诊断确诊疫情。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易感性强,在牛群和羊群中普遍存在,畜禽一旦感染后要及时隔离饲养,同时对畜舍严格消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危害严重,它可以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新生犊牛或羔羊都会从母体感染病毒,导致天生死胎或弱仔。发生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潜伏感染时,病畜的生长发育都会受阻,而且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极易发病,持续性感染的病畜可以不断向周围散播病毒,成为病毒的重要传播来源,严重危害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所以养殖场一定要重视疾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对饲养的动物要定期进行疾病筛查,通过血清学调查可以了解群体的感染情况,发现潜伏感染和持续感染的动物及时隔离和淘汰。近年来,猪和羊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的报道逐渐增多,说明在现有的养殖模式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传播越发广泛,应该引起养殖单位的重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在羊群和猪群的传播给本病的综合防控带来挑战,一旦发生疫情要对畜舍彻底消毒,有条件的养殖场可以采取净化措施,净化饲养环境,清舍消毒一段时间后再重新饲养。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