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
范文 | 孟 辉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经济和科技的竞争加剧,国际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尤其创新型人才的竞争,创新型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综合国力的核心力量,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面对21世纪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创新;人才;高等教育 1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使命 创新型人才,就是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以科学的态度探索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变化规律,勇于改革旧事物,创造新事物的人,特别是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知识的人。创新型人才既能继承前人的知识和成果,又能超越前人的成果,能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发展自身的特色则是创新型人才的标志。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拥有强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而拥有创新型人才的途径一是从外国引进,二是自己培养。引进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成本较高,难度较大。因此,自己培养将成为创新型人才来源的主要渠道,美、英、德、法等国家的顶尖人才都是自己培养出来的,我国创新型人才也只能靠自己培养。 高等教育能够开发人的创新潜能,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特别是拔尖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和使命。 2 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 创新型人才是我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人才培养新目标,创新型人才要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全球意识。高等学校培养的创新型人才,应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首先,创新型人才应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创新型人才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包括文化基础知识,即科学基础知识和人文知识;专业知识,即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前沿领域的知识;其他相关知识,即与自己专业联系密切的相邻专业的知识。另外,合理的知识结构还要求具有哲理性的思维头脑,掌握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创新型人才应有独立的人格。这是创新型人才必须具有的人格特征,创新型人才应不迷信权威,对现有的学说和权威的解释不是简单地接受,而是敢于提出质疑,要有跨越前人理论的勇气,这样,才能另辟蹊径,创立新说。任何一个有重大意义的独创性的科学设想,都是对司空见惯的现象提出的质疑,是对原有理论的某种程度的突破。创新型人才独立健全的人格特征,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展、完善创新成果的基础和前提。 第三,创新型人才应具备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超越固定的、传统的常态模式而进行的一种开创性探索未知的心理活动,创新思维不是一种独立的思维方式,而是多种思维有机结合的产物。创新思维包括求异思维、丰富的想象力和灵感的捕捉等,求异是创新的开始,丰富的想象力是创新的平台,而灵感的捕捉则可以使创新信手拈来。 第四,创新型人才还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立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创新型人才必须是国际化的、世界通用的人才,要了解世界其他文化,了解国际竞争规则,善于国际交往,能够与国际同行打交道,具有国际竞争能力。 3 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首先,明确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标准,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高等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首先明确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而目前我们却缺乏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在这方面美国大学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如普林斯顿大学在本科生培养目标的标准中就包含了创新型人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具有清楚的思维、表达和写作能力;具有以批评的方式系统地推理的能力;具有形成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具有敢于创新及独立工作的能力等内容。 高等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社会需求、切实可行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并且做到与时俱进,适时调整与丰富。 其次,加强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通识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树立开放的思想观念,培养学生全面的素质,构筑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拓展知识背景和能力基础,为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奠定基础,同时也为人才跨学科、跨领域创新以及进行新领域开发研究提供条件。本科生的教育目标不可能实现人人都成为创新人才,而是立足于基础知识的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潜能的培养。本科教育强调以通识为基础的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面和较强的科学创造能力,增强人才的社会适应性,为人才发展提供一种知识和能力的前期储备。通识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通才,而在于让受教育者形成开阔的视野,知识经济需要全面发展的人。实践证明,通识教育在增强学生的知识、能力的综合性,提高人文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三,更新教育观念。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活动,要想实现教育创新,首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我国高等教育目前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教育观念,因此,我们必须从建设创新型国家,从落实科学发展观,从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创新导向为主的教育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四、改革教学方法。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教死书,学生读死书,这种教学方法严重束缚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通过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同时辅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变传统灌输式教学为创造性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五,大力发展创新思维。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乃至研究生,有较强的记忆力,基本知识功底不错,但是缺乏创新能力。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同时,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科学实践活动,以提高他们观察社会、认识社会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到培养发散思维和培养聚合思维相结合,发展直觉思维和培养逻辑思维相结合,培养想象能力与鼓励创新实践相结合,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六,提高教师素质,打造一支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素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素质。世界各国著名大学的共同经验证明,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既是决定一所大学核心竞争力,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必须拥有一支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创新型教师必须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合理的知识结构不仅意味着教师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视野开阔,而且还意味着教师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21世纪的人才,是掌握多学科多专业的知识和方法、视野宽广、思维活跃,能够与群体进行协同合作的人才。除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外,教师还必须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必须同时具备,广博是为了精深,精深是为了创新。另外,创新型教师不仅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还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这对培养创新型人才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丁振源.关于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8.(8) [2] 肖慎华.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8.(9) [3] 吴锦淑,张妮妮.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7 [4] 王路江.面向世界培养有特色的创新型人才[J].《中国教育报》,2007年4月9日 [5] 李维平.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及培养[J].《中国人事报》,2007年1月25日.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