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电力自动化系统发生故障的检查方法及评价标准
范文

    周 猛

    摘要:调度自动化是一项涉及多项专业技术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是高技术设备的组合,加之电力系统的连续性和安全性要求,一旦自动化系统发生故障,必须及时迅速排除,使之尽快恢复正常运行。

    关键词:自动化;电力;标准系统

    1 故障分析和检查方法

    1.1 系统分析法

    应首先对自动化系统有一个清楚的了解:系统有哪些子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作用原理如何,每个子系统均有哪些主要设备所组成,每台设备的作用如何等等。利用系统工程的相关性和综合性原理分析判断自动化系统的故障方法即为系统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实际上是一种逻辑推断法。如知道了设备的作用,就会知道该设备失去作用后带来的后果,由此而来,就可知道系统发生什么样的故障是有哪些设备原因造成的。

    1.2 排除法

    简单地说,就是“非此即彼”的判断方法。因为自动化系统较为复杂,而且它还与变电所的一、二次设备有关联,因而应先用排除法判断究竟是自动化设备还是有关联的其它设备故障。例如:

    ①对断路器进行遥控操作时位置信号不变。如主站操作员对变电所的某台断路器进行遥控操作时,调度端显示返校正确但未能反映该断路器变位。对于这种情况,可用系统分析法,如判断主站和通道是正常的,那么问题出在变电所。先检查该变电所断路器在就地操作分合闸时其位置触点是否正确,如断路器无论在合闸或分闸时,其位置触点状态始终不变,则证明问题出在位置触点上。如位置触点状态正确且相关电缆完好,则可以认为问题出在遥信方面,其它方面的问题可予排除。

    ②母线接地信号。当调度端反映某变电所发生有单相接地信号时,首先应运用系统分析法,判断究竟是正确信号还是错误信号。如属于正确信号则一定是某变电所母线或馈线真有单相接地发生,如属于错误信号,则要分清究竟是自动化系统的问题还是相关联的一、二次设备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短接或断开XJJ触点时,调度端能及时反映单相接地“有”和“无”信号时则证明自动化系统完好,故障不在此,可以排除,只需对XJJ触点以上的部分(即不要怀疑母线接地),TV一、二次侧保险熔断),故障肯定在遥信部分。排除法不是绝对的,这需要远动人员多积累工作经验。

    1.3 电源检查法

    一般来说,自动化系统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进入稳定期,设备本身发生故障的情况比较少,但往往又发生了设备故障。这种情况应检查电源电压是否正常。如有熔断器线路板接触不良等都会造成工作电源不正常,因而导致设备故障。而且无论是微机、RTU、载波机等设备,其直流工作电压有几个,如其中一个不正常都有可能导致设备故障,检查时应仔细认真。

    1.4 信号追踪法

    自动化系统是借助数据通信来完成其功能的,而信号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可以借助示波器,毫伏表检测出来。通过示波器、毫伏表追踪信号是否正常,也是判断故障点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1.5 换件法

    如通过上述方法已找到故障设备,而这些设备都非常复杂,一时难以修复,可用备件换用,先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然后再修复故障设备。采用STD总线技术的RTU一般都配有备用模板,如发现某一功能失效,而且判定是某一功能模块故障则可通过更换模板即可使RTU恢复正常。

    2 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进行评价时存在的认识误区

    2.1 重硬件轻软件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以每一到一年半就推出一代的摩尔定律速度向前发展,这为调度自动化系统提供了强有力的实现手段,但也为设计和应用人员出了一个难题。不选用最新型号的计算机,怕时间不久即显得落后;选用最新型号的计算机,则又怕在以后的发展中遭到淘汰,或因技术尚不够成熟而给系统的运行带来不稳定因素。这确实是一个要特别慎重考虑的问题,但有人或过于保守而宁愿选择已明显过时的机型使系统在投运不久计算机即需换代,或过于激进而选择尚无实时运行数据的刚面世机型而使系统一直不能稳定运行,都为系统的长期安全运行带来了较大的不利影响,这些偏差都应避免。

    2.2 重局部轻整体

    有的设计和应用人员或因原来从其它专业转来,或因原来从事系统中某一部分的维护或开发工作仅对其中一部分了解较多,故在评价分析系统性能时往往对某一部分重视较多而易流于片面,从而不能对整个系统作出较准确的把握。

    2.3 重应用轻支持

    有一部分设计和应用人员因对电力系统接触较多,而且由于电力系统的有关技术和理论变化不大,对应用需求很熟悉,但对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调度自动化底层支持,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通信、接口、相应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等了解不够,造成在进行系统评价时对支持部分的轻视或偏差。

    2.4 重人机轻内核

    由于整个系统均通过人机界面与使用人员打交道,所以人们对人机部分最为熟悉,也最为重视。但客观事实是,系统核心部分更为重要。人机部分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修改或补充,而核心部分却难以随时改动,所以应对内核部分更为重视。

    除此以外,还有重外观轻质量、重产品轻服务、重名气轻实质等问题,也应在实际工作中加以避免。

    3 建立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测试评价体系的主要难点

    3.1 标准系统配置的设立

    实际应用的系统配置是个不相同的,没可能用唯一的一个系统配置来评价所有的系统。所以,目前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建立一套标准的系统配置模型,据此测出相应的技术参数。但以不同的思路建立的模型在参数上的分散性较大,需综合考虑。

    3.2 计算机参考参数的确定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其硬件配置参数与软件设计开发平台都在迅速变化,一个时期制订的标准过不了太长时间就可能需要调整。若长期不调整,则与实际的技术水平相差过大,失去了指导意义;但调整过于频繁,一则工作量很大,二则具体应用人员不易适应,容易失去工作兴趣。所以,如何根据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展合理确定调整周期,仍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

    3.3 标准系统与实际应用系统之间的差异

    实际应用的系统总是与标准系统配置之间存在差异,所以,只能按相近的配置对实际应用系统进行测试,然后对照配置的差异评价实测数据的差异,这就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如何将此误差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仍需进一步试验。

    3.4 主观性评价的差异

    由于测试评价体系中有一部分项目尤其是人机界面部分属于通过主观判断来确定的,不同人员的结论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人为偏差。如何尽量减少主观性对总体测试评价的影响,也需进一步讨论。

    结语

    针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评价标准和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际上许多方法可以类推或直接应用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发电厂监控系统、电能量计费系统等。笔者相信,如果能够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电力自动化系统评价和测试体系,会对电力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开发、设备选型、调试维护等带来极大的益处。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1 10: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