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小教本科中文方向学生之文化素质培养
范文

    杜立书

    摘 要:教学素质是师范生的必备素质之一,文化素质是教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教育中文方向的学生将来要从事的职业是小学语文教学,只有拥有良好的文化素质才能适应职业需要。而且,基础教育的基础性、综合性特点决定着合理的知识结构的重要性,小学教育中文方向的学生需要T型的知识结构。中文方向学生的文化素质很多,但是有两点至关重要,即丰富的民族文化和优秀的科学文化素质。

    关键词:教学素质;文化素质;知识结构;民族文化;科学文化

    所谓教学素质,是指一个教师能够胜任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所具备的必要的修养、知识和能力。教学素质是师范生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因素,教学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将来的从业能力。教学素质结构十分复杂,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等方面。对于小教本科中文方向师范生来说更具有一定的指向性,人文精神的修养与熏陶、科学精神的吸纳与灌输、教学艺术的掌握与运用等缺一不可。并且每种素质的内涵又极其丰富,仅就人文精神而言就又包含着文化、情感等因素,本文旨在论述小教本科中文方向学生教学素质中从属于人文精神的文化素质。

    1 职业使命要求师范生拥有良好的文化素质

    我国普通高校专业设置分为三个层次,第一、第二层次“基本上是按照学科分类来划分”,第三层次中有一部分“注意到了社会职业需求导向”,以社会的职业需求为依据。小学教育专业属于第三层次的专业,培养目标是小学教育教学一线的普通师资,是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教育是凭借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递生产和生活经验,即传播和继承文化的必要手段,是一种文化存在形式,可见文化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与文化是同一对象的两个方面,共同为促进人的发展做贡献。师范生将来要走上教育工作岗位成为一名教师,教师作为教育的执教者,成为直接的文化传播者,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该是文化的承载者。

    文化指人类在历史社会发展进程中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讲,是指以社会意识形态为重要内容的观念体系,包括哲学、科学、艺术、宗教、道德 、法律、信仰和习惯等。文化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一切文化都是由人所创造,并为人所特有的东西,都属于人的“人化”。”小教本科中文方向学生将来要从事的是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构建的是人的文化精神世界,语文教学承载着文化传承的任务,而不能仅仅是“语言”或别的什么“知识”“技能”训练,要把语文放在文化的大框架内来考察。人是文化动物,语文教育首先关注的是人。人于本能之外,还拥有一个文化的世界。文化素质是大学生的必要素质。近年来,随着文化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也提出了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应该包括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的意见观点。作为师范生只有拥有雄厚的文化素质,才可以承担起教育的使命。良好的文化素质是成功教学的基础,师范生以承传文化为己任。

    2 基础教育的特殊性决定师范生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小学语文教学具有综合性,涉及内容极其丰富,这就要求小教本科中文方向学生的知识也具有广泛性、综合性,要求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知识与文化虽然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一为外显的标识,一为内在的素养,但知识是文化的一部分,可以作为文化的载体,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知识会转变为文化,由外在成为内核。知识是文化的前提,因此要谈师范生的文化素质自然要谈知识素质。2007年9月9日,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师范大学与学生和老师座谈时说:“做师范生要懂得两点:一是要有爱心。……二是要有知识。知识是无止境的,知识可以改变人生,可以为每个人创造美好的未来。如果大家在师范大学里把这两条都学到了,融在了血液里,并推行整个社会,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就会更好。”作为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对于基础教育的教师而言,拥有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往往比用有相关的知识量更重要。因为小学阶段的教育更具有基础性、综合性的特征,要求小学师资必须具有全面的素质。特别是在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的形势下,小学课程以综合为主,要求小学教师必须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外国学者在研究中发现,“教师的知识超过某种水平(如大专水平),教学效果就不再随着教师的知识水平的提高而上升,这时影响教学效果的,不是教师的知识水平,而是教师的知识结构”。本科生已经超过了大专水平,因而影响教学效果的就是知识结构。

    当今知识结构类型可以分为三种:即宽而不深的横式结构、深而不宽的纵式结构、既深又宽的T式结构。对于基础教育的教师而言需要的当然是T式结构,即既有横向的知识,又有纵向的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类型要在大学期间完成。温家宝在座谈会中还指出“师范大学和一般大学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一是师范大学学习的综合性更强。一般大学的学习重点在于知识本身的研究,为学问而学;而师范大学的学生学习还包括知识关系的研究,为教育而学。一般大学的学生可以“独善其身”,而师范大学的学生则要“兼济天下”。二是师范大学造就的 应该是堪称人师的教育家,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段表述在说明师范大学的学习特点的同时也揭示了出师范生的知识更丰富、知识结构更合理。2008年11月10日《中国教育报》刊登的一篇文章《构建新型教师教育体系》突出“整合课程内容,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的观点,指出“教师教育课程内容的整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学科专业课程间的整合,打破学科界限,沟通课程之间的联系,强调文理交叉、文理交融、文史哲贯通,等等。二是加强教育专业课程的内部整合,它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教育理论课程的整合,例如教育观念及教育史课程。另一方面是教育理论课程与教育实践课程的整合,例如学习理论与学习指导。” 这种课程体系旨在构建师范生合理的知识结构。

    3 小教本科中文方向学生应具备的文化素质

    文化的内涵极其丰富,小教本科中文方向学生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也很丰富。下文将论述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3.1 丰富的民族文化是小教本科中文方向学生教学素质之核心。

    民族文化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广义的民族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一切文明成果的总和。这一成果包括物质方面的、精神方面的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制度方面的成果。狭义的民族文化专指民族的精神创造,也可以说是民族人文文化,是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积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的总和。包括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宗教信仰、语言文字、风俗习惯、民间工艺等。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五千年的传统养育了无数的华夏儿女。她提供着不竭的智慧源泉,促使着中华民族教育正在开创新文明的境界,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让她更充满现代化的气息。张志公在《我和传统语文教育研究》中说:“语文是个民族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受一个民族语言文学制约,而且还受这个民族文化传统以及心理特点的影响”。21世纪人才观方案明确指出,人应“具有优秀传统的民族文化素质”。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具备挖掘汉语言文学的民族内涵、品味文学作品的民族精神的能力,时刻牢记“语文教育的民族化,永远是语文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语文教师的民族文化素质,永远是教学素质的永存之义。

    小学教育专业中文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小学语文教师,丰富的民族文化是他们成长的沃土,大学阶段的课程设置已经充分凸显出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他们理应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并且以承传民族文化为己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且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它物质工具的特殊性。古往今来,大量的文学作品和文化典籍,既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同时也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语文教材从中精选的上百篇诗文佳作,虽然只是沧海一粟,但通过学习这些艺术精品,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字知识,而且可以从不同时代、不同体裁的珍品中受到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陶冶,感受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脉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2005年6月,上海市出台的《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以帮助学生树立党的观念、国家观念、人民观念和社会主义观念为目标,指导教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为重点,将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纳入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并且指出作为民族精神教育的三大重点之一的文化认同,又是有四个方面的内涵:即民族语言、民族历史、革命传统和人文传统。这当中民族语言、民族历史和人文传统三块均属于民族文化的范畴。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热爱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作为语文教师,如果没有丰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则无力承担小学语文教学。所以,丰富的民族文化是小教本科中文方向学生教学素质之核心。

    3.2 优秀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小教本科中文方向学生教学素质的支点。

    科学文化素质指人们在科学文化方面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其中在自然科学方面主要体现在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学等知识教育之中,表明人们在这些知识及与之相适应的能力、行为、情感等综合发展的质量、水平和个性特点。简言之,科学素质应当包括三个方面,即科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的理解程度;对科学研究方法与过程的基本理解程度;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的正确理解。同时满足以上几个方面的条件,才可以说具备了基本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质是大学生素质构成的最重要基础之一,对于小教本科中文方向学生教学而言就更为重要。我国教育始终有一个误区,即习惯上将教育分为“文科”和“理科”两大类别。“理科”重自然科学,“文科”重社会科学。文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也很少涉猎自然科学,文科大学生对自然科学教育的理解是极不完整的,更谈不上深入和全面。中文方向师范生自然也不理外,这样的现状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师队伍的科学素质。谢多春、郭英在承担“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计划”部级重点课程“西部地区高师本科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的研究论文中分析了当前文科教师科技素质现状指出存在的几个问题是:科技知识贫乏,对现代科技发展情况了解甚少;科学兴趣不浓,参与科技活动的行为倾向不强;科学技能的掌握程度低,更缺乏运用;科技教育意识淡薄,教育态度消极。

    我认为这个分析很有道理,概括也很全面,而这种情况直接影响着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语文课程标准》“前言”规定“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语文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教科书中的许多选文就是讲授自然科学知识的。如《小蝌蚪找妈妈》《小壁虎借尾巴》《捞铁牛》等。科学知识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的结晶,科学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可以使学生对自然、社会的认识和探索更加积极,更加深刻,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爱好更为直接。语文教师要以自己渊博的科学知识借助语文教学这一阵地,担负起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质的责任,使学生从小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最终能够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以达到推动科学技术和世界文明的和谐共进。学科是一种精神、科学是一种理念、科学表现为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以丰富的知识为支撑。由此可见,中文方向学生只有具备优秀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徐波《论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上海高等教研室1994年1月

    [2]付义朝《中国教育报》2008年11月10日 第六版

    [3]兰永芳《民族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育的思考》《职业时空》2008年8月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5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