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重庆As地铁车辆撒砂装置设计 |
范文 | 摘 要:为了使车辆适应山地城市坡陡弯小的地形特点,保障地铁车辆在大坡道、小曲线半径线路上的安全和可靠运营。本文研究了地铁车辆在大坡道线路工况下车辆粘着利用的问题,首先介绍了重庆As车辆技术参数和技术特点,重点研究了As车撒砂装置的配置、组成、功能及控制逻辑,最后通过装车在实际线路上进行实验,验证撒砂装置在As车辆上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As型;地铁车辆;撒砂装置;设计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18.041 0 引言 由于国内通用地铁车辆主要爬坡能力为35‰[1]。山地城市地铁线路普遍存在坡道多、转弯半径小、车站埋深深的情况。为了克服通用列车车辆在山地城市应用产生的爬坡能力不足、建设和运营成本大、运营能耗高等问题,借鉴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先进经验,研制了适合山地城市特点的一种新车型“山地城市A型车车辆”,简称As车。As车采用了A型车宽度、B型车长度及单轨车内空高度,最大爬坡能力达50‰,正线最小转弯半径300m[2-4]。但是As车辆在坡道50‰的线路上运行,牵引时存在空转或滑行风险,除了使运营安全性降低和能量浪费外,还会使车轮和轨道磨耗量增加。根据国内外对轮轨粘着的研究,在轨道条件较差时,撒砂装置能改善轮轨粘着系数[5-8]。通过对重庆As车辆安装撒砂装置,车辆运行时通过对轨道喷砂增加轮轨间的粘着,减少车辆的空转和滑行,提升As车运营品质。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首创的As车辆技术参数和特点,重点研究了As车辆撒砂装置的配置、组成、功能及控制逻辑,通过装车实测数据分析,验证撒砂装置在As车辆上的应用效果。 1 As地铁车辆介绍 1.1 As车辆主要技术参数 As车辆是国内首创的山地A型车,是在标准地铁A型车和B型车的基础上,通过优化车辆参数和动力配置,以适应重庆山地城市坡道多、转弯半径小、车站埋深大的实际情况而研制的一种新车型,As车辆的主要技术参数见表1。As车辆运行的线路最大坡度为区间正线坡度不宜大于45‰,困难地段可采用50‰;联络线、出入线的最大坡度不宜大于50‰;洞口以内及露天地面线和高架线不宜大于35‰[2]。 1.2 主要技术特点和优点 (1)改善列车通过小曲线半径的性能。最小曲线半径为正线250m,有利于线路的选线和设计。列车设计时采取的措施如下:1)转向架固定轴距为2200m;2)安装干式轮缘润滑装置来降低噪声和减少轮缘磨耗及钢轨磨耗。 (2)提高列车的爬坡能力。车辆最大爬坡能力由35‰提高到50‰,线路最大坡道提升后,降低了車站埋深,减少了车站电扶梯使用,方便乘客出入站,在建设阶段减少拆迁和土建费用。列车设计时采取的措施如下:1)车辆采用5动1拖的动力配置;2)牵引和制动均采用架控方式,提高牵引力和制动力的控制精度;3)基础制动装置采用轮盘制动,确保车轮在长大坡道上的制动安全性;4)每个车轮设置踏面清扫器,提高了车轮粘着和保护踏面。 (3)全列车采用4个受电弓受电,每个Mp车安装2个受电弓,提高车辆受电能力,降低车辆受电弓离线率,减少受电弓碳滑条和接触线的电磨耗。 (4)车体结构的重要改进,主要措施如下:1)采用A型车宽度3000m;B型车长度;单轨车的车内净空高2.2m;2)全列车车门等间距布置,便于车站屏蔽门的设置;3)车体结构断面为矩形,便于铝合金车体采用搅拌摩擦焊,提高了焊接质量,降低了焊接难度和成本。 (5)列车加装撒砂装置,提高了高架露天区段的粘着利用率,降低了列车出现空转和滑行的几率。 2 撒砂装置设计 2.1 总体方案 As车辆撒砂装置的布置原则: (1)轮轨粘着:头车相对尾车粘着恶劣,考虑布置在列车两端车辆上;(2)牵引空转:轮轨粘着恶劣时列车牵引空转,考虑部分动车加装;(3)对称布置:保证两端控车时,撒砂效果一致性。 为便于撒砂,撒砂装置设置在靠近转向架轮对附近。6编组As车有4个动车和2个半动车,在每辆车配置一套撒砂装置,包括一个撒砂控制箱、两个砂箱及撒砂单元和两个撒砂口(在每辆车靠近三轴的位置安装)。每列设6套撒砂装置。 2.2 撒砂装置技术 撒砂装置使成比例的砂子通过砂管喷洒到钢轨上,撒砂量根据要求进行调整。具有如下功能:(1)具有烘干功能,采用热空气将砂箱内的砂子烘干;(2)具备加热功能,防止低温时砂管冻结;(3)具有隔离装置,发生故障时可以人为切断撒砂器。 撒砂装置供电电压为DC110V(+25%~-30%),功耗约为110W,工作压力为2.7bar,耗风量约为3L/min,出沙量为800~1200g/min。主要由撒砂控制箱、撒砂单元、撒砂口、砂箱、砂箱盖等组成。 2.2.1 撒砂控制箱 撒砂控制箱主要由气路板及安装在气路板上的溢流阀、减压阀、撒砂电磁阀、干燥电磁阀等部件。与整车总风风源连接,为撒砂单元提供风源。车辆总风管提供撒砂风源,同时提供干燥供风风源。由车辆提供DC110V的工作电源,工作压力为0~900kPa。 2.2.2 撒砂单元 撒砂单元具有撒砂、干燥功能,工作原理图如图3所示。执行干燥工作时,通过干燥供风口dD提供的干燥风分成气流 A 和 B 流经砂箱,确保砂箱内始终保持在干燥状态。执行撒砂工作时,通过撒砂供风口S提供的风分成气流A和B流经砂箱,气流A和砂砾混合,形成气砂混合物,与气流B一起最终由R口流出。因为气流A和B的总量一定,撒砂单元可以通过控制气流B的流量来调节气流A的流量,从而实现撒砂量的调节。 砂箱容积为12L,根据轻量化设计要求,砂箱采用铝合金材料的钣金焊接而成,沙箱结构图如图4所示。砂箱不仅具有存储撒沙所需的沙子的功能,还具有承载整个撒沙装置的作用。为保证整体强度,砂箱内部增加了加强支架。砂箱上设置了沙位视窗,便于操作人员观察砂箱内剩余沙量,判断加砂时间。砂位视窗分为双层,内层选用耐磨的钢化玻璃,外层选用抗击打能力较强的PC板。砂箱盖同时也安置在砂箱上,撒砂装置安装时,砂箱盖应靠近车侧,当需要添加砂子时,打开砂箱盖,通过注砂口向砂箱内注入砂子。 2.2.3 撒砂喷嘴 撒砂喷嘴安装在转向架构架的支架上,进砂口与撒砂单元的出砂口相连。安装示意图如图5。当列车运行的环境温度≤5℃时,列车对撒砂喷嘴的加热棒通电,以避免喷砂管内部结冰,影响撒砂效果。 2.3 电气控制策略 撒砂控制分为手动和自动,手动撒砂通过按钮实现,自动撒砂由列车网络控制。 2.3.1 手动撒砂 手动撒砂是通过司机台上的“撒砂”按钮,按钮采用自复位按钮带灯,按下时按钮灯亮起,进行前向撒砂。手动撒砂分为网络正常模式和网络故障模式。 (1)在网络正常模式下,撒砂指令传输至网络由网络发布撒砂指令,控制撒砂继电器得电撒砂,撒砂时间控制逻辑为:车辆速度≤5km/h时,允许最长连续手动撒砂时间为10s;当车辆速度>5km/h时,手动撒砂时间与“撒砂装置”按钮被按压的时间相同。 (2)在紧急牵引模式下直接通过硬线发布撒砂指令,控制撒砂装置撒砂,手动撒砂时间与“撒砂装置”按钮被按压的时间相同。 (3)手动撒砂提示,列车网络每200ms检测所有车的滑行状态,当检测到不少于4个转向架处于滑行状态后进行手动撒砂提示,TCMS弹出提示画面,该信号保持5s,5s后不符合撒砂提示条件撒砂提示自动清除。 2.3.2 自动撒砂 自动撒砂在以下情况被激活:(1)正常运行过程中,制动级位≥85%最大常用制动且连续滑行超过3s;(2)紧急制动且滑行时,由列车网络发布撒砂指令,控制撒砂继电器得电撒砂,列车前进方向的撒砂单元执行撒砂指令。 2.3.3 砂箱干燥和加热控制 列车升受电弓后,车辆上具有高压电后,自动施加370KPa压缩空气干燥砂子。溫度低于5℃,砂箱加热器和沙嘴加热器自动启动,每轴对应设置2个砂箱加热器和2个沙嘴加热器;温度高于7℃,停止工作。需要TCMS从空调控制器采集车外温度,参与控制。 2.4 气路控制 撒砂控制单元与总风管相连,通过溢流阀、减压阀、电磁阀给撒砂装置供风。当列车总风压力大于700KPa时,溢流阀打开,列车撒砂功能可用;当总风压力小于700KPa时,溢流阀关闭,列车撒砂功能不可用。主控信号投入,VCB闭合后,撒砂干燥电磁阀处于常得电状态,持续施加370KPa的压缩空气,自动干燥砂子。 3 试验结果 As列车分别以100km/h、50km/h初速度施加最大常用制动(纯空气),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一直喷洒降低粘着的液体。将相同速度下撒砂装置工作与不工作的制动距离、平均减速度进行对比,分析撒砂对粘着的改善效果。试验结果见下表2,安装了撒砂装置的比无撒砂装置的制动距离减少,平均减速度增大。 4 结束语 从上述试验结果可知,在As车辆上安装撒砂装置,能有效提高轮轨间的粘着利用率,保证As车辆的制动距离,对As车辆在湿滑轨道上的空转或滑行有改善作用,确保了As车辆在大坡道上运营的安全可靠性。 参考文献: [1]GB/T 7928-2003 地铁车辆通用技术条件[S]. [2]DBJ50/T-259-2017 山地城市A型地铁车辆通用技术标准[S]. [3]陈金龙.As型地铁车辆的研制与应用探讨[J].铁道车辆,2018,56(11):28-30+6. [4]冯伯欣.山地城市A型地铁车的特点[J].都市快轨交通,2018,31(04):40-44+57. [5]陈国清,郑玄.地铁车辆轮轨低粘着问题改善措施探讨[J].机车电传动,2016(03):95-98. [6]邵军.机车撒沙与提高黏着牵引力关系试验研究[J].铁道机车车辆,2016,36(06):39-41. [7]张冬冬,陈磊,陈玄圣,王振宏.不同速度等级动车组撒砂装置对比分析[J].中国高新科技,2017,1(02):87-89. [8]蒋红果,徐红星.撒砂装置在低地板车辆上的应用[J].铁路技术创新,2013(06):93-95+114. 作者简介:王元贵(1987-),女,重庆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地铁车辆建设。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