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微课在小升初数学衔接中的作用分析 |
范文 | 刘金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微课已经成为教学领域备受教师群体青睐的重要应用形式.初中数学是小学数学的延伸与拓展,在知识难度有所提高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在小升初数学的衔接学习中会遇到阻碍,如果教师不能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完成小升初阶段的数学衔接,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本文围绕微课的教学优势,从小升初的数学衔接角度具体阐述了相关的微课应用,希望能为学生创造更为良好的学习平台. 【关键词】小升初数学;微课教学;应用分析 纵观小升初数学衔接的教学现状,很多教师都没有意识到合理衔接的重要性,对于引导学生转变数学学习思维等未予重视.微课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学应用代表,其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微视频,这对提高教学整体性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尝试在小升初数学衔接中融入微课教学,尽量帮助学生快速突破数学学习难点,进而实现促进学生适应更高层次数学学习的教学目标. 一、基于微课设计部分数学知识衔接预习 进入初中阶段后,由于学习科目骤然增加,很多学生会出现消极懈怠的学习心理,开始刻意回避学习流程的重要性.纵观小升初数学衔接情况,很多学生存在的问题都是缺乏有效的课前预习,这导致他们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难以适应某些知识点所要求的思维转变,使得整体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并且大多数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处于漫无目的的状态.而微课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下的创新应用,有助于学生开展高效预习.因此,教师可以从预习环节入手,利用微课帮助学生提前做好数学知识的衔接预习. 例如,在“正数与负数”一节,学生在学习中将会接触到数与式之间的差异,对此教师可以针对该课时的内容为学生设计具体的微课预习视频.首先,教师利用计算机软件设计好预习视频,视频内容主要是通过气温的表达形式引出正数与负数的数学概念,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正数与负数的具体应用范围和主要应用类型.然后,教师在视频中展示北京市11月份某一天不同时刻的气温变化,由清晨的4 ℃到中午逐渐升高至14 ℃,达到最高点后又逐渐下降,直至晚间的-4 ℃,并将这些温度数值变化情况在一个温度计上标记出来.学生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能明白-4 ℃位于零摄氏度以下,为在数轴上理解负数概念以及区分正负数做好铺垫.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知识,更需要促进自身思维角度层次上的进步.所以,教师在该课时的微课预习视频中可以初步引入“数与式”的过渡思考,即教师利用预习视频带领学生大致完成概念预习后,给学生预留一个思考题,请学生思考“-a是否为负数”.这一思考题会让部分学生在脑海中对“数”这一概念产生疑惑,因为按照他们小学时学习数学的思维,“-a”是负数.教师通过该问题便可以引导学生开始从抽象思维角度进行思考. 二、基于微课开展小升初数学课堂衔接 对学生群体而言,数学这一学科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在开展小升初数学教学时所遇到的阻碍之一就是学生对数学难度的认知偏高.而初中数学的学习时间较紧张,如果教师不能为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创造一个由小学数学学习环境延伸拓展的学习场所,那么学生在小升初数学衔接的学习环节中就难以取得理想的学习成果.因此,教师应将微课作为打造数学衔接课堂的主要工具,通过微课实现教学衔接,促进学生独立学习行为的产生,进而使他们更快地适应由小学数学过渡到初中数学的学习变化. 例如,“有理数”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运用之前所学习的正负数的基础上对有理数进行正确分类.首先,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制作好对应的课堂微课学习视频,而后在课堂正式教学中先以复习导入的方式帮助学生快速回忆起正负数的知识.教师利用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对应的微课视频,视频开头先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为学生指引思考方向:“整数包括什么数?”“负数包括什么数?”随后教师就可在视频中引出有理数的概念,从正数、负数延伸至正有理数、负有理数的分类,并在数轴上标记出一些点,让学生结合数轴知识读出这些点所代表的数值,如1.1,2.5,4,-0.5,-3等,让学生对这些数值进行区分.同时,教师可将数轴上某一区间进行划分,让学生运用除法求出某一段或几段区间所代表的数值,帮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加深印象.最后,在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请学生来回答视频开头提出的问题,并以此作为学生微课学习质量的评价反馈.如此一来,教师通过知识点之间的互相衔接,便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三、基于微课设计课后数学复习衔接 对初中生群体而言,在面对大量的学习任务时,如果他们缺乏足够的自我管理能力,那么学习效率就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在小升初数学衔接过程中,颇让教师苦恼的就是学生从小学延伸至初中的被动学习意识,而教师在衔接阶段不仅要使學生在知识学习方面做到具体衔接,更要让学生从学习意识方面实现层次上的跨越.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微课为学生设计课后数学复习衔接环节,引导学生在知识巩固的环节中逐渐实现自主学习. 例如,教师在安排学生进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课后复习时,制作对应的微课复习视频.该课时的复习视频主要分为基础和高阶两部分,基础部分主要帮助学生回忆在课堂中所学习过的方程、未知数、已知数等概念,从概念角度再次使学生利用抽象思维进行巩固复习.为调动学生的复习兴趣,教师在微课视频中可以设置知识点连线、看图猜知识点、看式子做判断等基础概念题目,如“x=2,3t-1=2,2x+1≠x-3,2-(-3)=-1+6,…”,让学生先判断这些式子是否为一元一次方程,在判断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回顾基础知识点,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一步一步地带领学生规范解方程的方法.教师还可以在全视频中根据知识点穿插对应的习题练习,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也能进行充分思考.为保证所有学生都能认真通过微课实现全面复习,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作业的形式记录自己所做的视频习题答案,并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技巧,以此调动学生课后积极复习的主动性,并在讨论的过程中不断开发自己的思维,收获更多的解题经验.最后,教师可通过批阅学生的作业本来发现学生对该课时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最终利用微课促使学生提高学习自主性. 四、基于微课视频简化抽象几何概念 与初中数学内容相比,小学数学中的几何知识较为简单,学生根据具体图形的已知条件便能直接解决问题,没有更复杂的知识内容.而初中几何内容无论是在知识深度还是在解题难度等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学生处在小升初阶段,思维难免停留在小学时期简单的几何学习上,思维定式难以一下子完全消除,且初次解决复杂的综合题型时,往往会出现不知道怎样分析题目、不知道如何写解题过程等问题,学习自信心极易受到打击,容易对初中数学的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能够将知识点进行形象化处理的特点,将其合理应用到小升初几何抽象题型转化的教学当中,将一些复杂的几何内容进行碎片化处理,让学生反复观看,先熟悉基础的几何知识点,随后研究解题思路与方法,逐步提升抽象理解能力,发展立体几何思维. 例如,在教学“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时,小学时期学生学习的几何内容大多是平面图形,而学习立体图形时可能会与以往所形成的图形认知概念有一定的碰撞.基于此,教师可以首先通过微课为学生播放一张北京举办奥运会时奥运村的模型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各种各样的模型来感受立体图形的美感,并对此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紧接着,微课视频以其中一个长方体形状的建筑物为中心,将其从整体当中抽出来进行放大,并且以旋转的方式出现在学生眼前,这时,教师可以暂停视频,让学生观察该长方体建筑物旋转到一定角度时学生从正面观看到的视图形状,学生结合小学观察物体的方法画出长方体建筑物的三视图,将这一立体图形进行平面化处理.接下来,为使学生理解立体与平面的关系,微课视频中出现了学生所画的三视图,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将这些平面图片搭建成一个三维空间的长方体.通过这种方式,微课视频将学生学习之初较难理解的立体图形运用其熟悉的平面图形进行了形象化处理,在重组的过程中既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又使其明确了平面与空间的关系,有利于其形象理解抽象几何概念,为后续的几何内容学习做好铺垫. 五、基于微课视频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第一步,对其日后学科素养的形成与能力的提高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升初环节,小学数学课本知识较少,且多借助生动形象的图片展开,十分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而初中数学内容增多,教材也远不如小学时期生动.因此,在衔接环节,部分学生容易出现学习兴趣低、课堂主动性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进度的顺利开展.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视频合理弥补教材内容不够生动形象這一缺点,利用互联网搜集与教学主题相关的素材,进行合理延伸,以此创新知识教授形式,使学生耳目一新,点燃其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例如,在“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这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微课视频分为三部分内容:首先是基础知识复习内容,大概占用2分钟的时间,视频中展现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形象,带领学生一一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性质、概念、定义、参数意义、方程符号等基础知识.其次,介绍一元一次方程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时的应用情况,并展示一些真实的生活场景,如“大耳朵图图与妈妈去超市购物,图图看到自己喜欢吃的苹果和橘子,说出了它们各自的价钱——3.2元/千克和2.6元/千克,他拿起袋子分别装了不少,一共是6千克,妈妈去付钱时花了18元,那么请问图图分别买了多少苹果和橘子”.在生动的情境下,学生的听课兴趣明显提高,开始围绕题目信息列出方程,并在小组中讨论自己最终的求解结果,这一过程大概需要5~8分钟的时间,如此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能够使学生将一元一次方程知识合理延伸到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当中.最后,微课视频可以展示题目的分析过程,如如何从题目中标注关键信息、如何根据关键信息列方程式以及标准的解方程步骤和应用题作答方式等,此过程大概需要2分钟的时间.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微课视频的指导,结合自己在草稿纸上的运算过程进行自我检查,找出自己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失误,以此规范解题步骤,提升运算水平.微课视频以一种更加轻松、灵活的方式带领学生初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内容,在这种氛围下,学生能提高学习兴趣,开始发现数学学科的独特魅力. 六、基于微课视频串联重难点知识内容 将知识进行碎片化处理是微课视频在教学中的一大优势,在小升初衔接教学中,学生首次接触较为复杂的知识点时,学习思维尚未形成,学习方法与习惯也仍旧沿用小学时期的,因此学习效率较低,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尽如人意.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能够将知识进行碎片化处理的特点,将重难点知识内容展开详细讲解,并合理进行知识内容的串联,帮助学生系统化理解,逐步克服小升初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不适感. 例如,在教学“直线、射线、线段”时,对于这几个知识点的概念学生可能出现记忆混淆的情况.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视频将这三个知识概念放在一起进行解释,如画一条长长的线,没有起点和终点,可以一直延伸下去,以此引出直线的概念;随后,在直线上取一点作为起点,继续向下延伸,以此引出射线的概念;最后,在直线上取两点,引出线段的概念.教师将这三个知识点进行对比,建立表格帮助学生进行纵向、横向比较,并引出一些线段、射线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如确定两个地理坐标之间的最短距离——将两点连接起来取线段等.在以上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微课视频的带领下分别掌握了这三个抽象概念的图形表示和性质特点,并且在对比的过程中将其进行了有效串联,有利于系统化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结 语总而言之,教师利用微课开展小升初数学衔接教学时,一定要根据学生当前的数学学习基础,从知识衔接、思维能力等多角度来设计对应的微课视频,令学生快速实现数学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尽可能地让学生提高学习觉悟,最终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季伟.“微课”在小升初衔接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7(19):23. [2]鲍洪兰.微课在小升初数学衔接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89-9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