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问题研究
范文

    陆 仰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的个人财富资产也在不断增加,个人理财业务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个人理财业务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培养高素质的专业理财人才,对目标客户进行细分,加强个人理财健康意识的培养等对策。

    关键词:个人理财;发展现状;主要问题;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居民手中的钱财也越来越多。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钱财,如何通过合理的理财活动,使得手中的财富资源不断得到保值增值,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且,从一个国家的经济总体发展来看,个人理财有益于市场经济的运行效率,促进社会经济福利,具有十分重要的宏观经济意义。

    1 个人理财的概念:

    个人理财绝对不是简单的存钱和投资,而是根据需求和目的将所有资产和负债进行积极主动的策划、安排、置换、重组等使其达到保值、增值地目的。它是一个评估客户各方面财务需求的综合过程,由专业理财人员通过明确个人客户的理财目标,分析客户的生活、财务现状,帮助客户制定出可行的理财方案的一种综合金融服务。

    2 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

    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一些商业银行就已经开始尝试向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投资顾问和个人外汇理财服务,可以说是我国理财业务发展的开端。如果从1997年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推出多项个人理财系列服务算起,中国个人理财业务已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然而,我国理财业务真正开展起来,并受到广泛关注,还是在2003年以后。

    2003年以来外汇理财业务受到商业银行的大力推广,品种创新层出不穷。到2004年下半年,人民币理财业务出现了快速发展势头。2004年7月,光大银行上海分行率先推出人民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B计划第一期,预期年收益率达到2.8%,成为个人人民币理财市场的始作俑者。2004年9月,银监会正式批准商业银行开展人民币理财业务。民生银行、中信实业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和兴业银行等五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相继加入到人民币理财市场的争夺中去。2005年初,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继获得银监会批准,经营人民币理财产品。各家商业银行竞相推出具有创新性的理财产品。2006、2007年,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呈现逐年成倍增长的趋势,随后,受到自身发展过程中所累积的问题及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个人理财业务曾一度陷入短暂的停滞而后转入稳步发展阶段。2008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全国53家商业银行发行了2165款理财产品,截至2009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在数量上累计近7 500款,其中人民币理财产品约占一半。

    3 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个人理财业务近几年来已有了一定发展,而且理财产品的种类也日益丰富,但从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运作情况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仍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3.1 分业经营金融政策对个人理财业务有一定制约

    我国现阶段采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银行理财服务受到政策限制,不能涉足证券、保险领域。银行、证券、保险这三个行业,都是严格分开经营的,业务不能交叉,三个市场处于相对分隔状态,三者都只能在各自行业内为各自的客户理财,而无法利用其他两个市场实现增值,银行除了存贷业务,只能代销基金、保险等产品。因此,个人理财服务还只能停留在咨询、建议或方案设计上,不能真正代理客户进行组合投资,使客户的财富资源得到保值、增值地目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3.2 理财市场细分化不够,理财业务门槛相对较高

    个人理财业务定位于少数高端优质客户,服务门槛过高,造成客源稀少。国内银行一般“门槛”几乎都在20万元以上,缺乏合理的市场定位,对市场细分化程度不够,缺乏针对普通居民个人理财需求的理财产品。事实上,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普通居民手中的财富资源不断增加,他们迫切需要适合自身的理财产品,使自己的财产获得保值、增值。这是个不断发展壮大的市场群体,商业银行应该重视普通居民的理财需求,否则,必将制约个人理财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3.3 商业银行缺乏高素质的专业理财人才

    由于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知识性、技术性相当强的综合性业务,它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从业者除应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投资技能、丰富的理财经验外,还应掌握金融、财务、法律等相关知识,并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组织协调和公关能力。目前,国内银行符合以上标准的专业人才严重匮乏,能够提供综合性、全方位理财服务的人才稀缺。虽然各家银行都花了大力气培养理财师,国内的理财规划师(CFP)培训持续升温,但我国高素质的专业理财人才还是十分缺乏,这必将进一步制约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3.4 商业银行受到客观技术条件的制约,电子化规模小,网络化程度较低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我国的大多数商业银行缺少专门为客户设计的电脑软件,以及提供必要的查询和市场资讯服务,更谈不上为客户做理财分析、调查、量身定做理财目标和计划等。个人理财业务必须借助先进网络平台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成果,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服务水平。从长远来看,如何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办理个人理财业务,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必须克服的问题。

    4 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对策研究:

    4.1 加快我国银行业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

    混业经营是当今西方商业银行普遍采用的一种经营模式,中国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既是适应金融国际化、应对外资银行挑战的需要,也是拓展自身业务特别是个人理财业务的需要。商业银行应积极与证券、保险、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努力发展交叉性金融业务。而且,也应该从现阶段的相互业务代理发展到更广泛的行业间接触,国内的商业银行可以适当考虑与外资金融机构合作,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更加便利的产品营销模式,此外还可以利用多个市场实现理财目标。

    4.2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对目标客户进行细分,提供合适的理财产品

    生命周期理论是指导个人理财的核心理论之一,它从生命周期整体出发考虑理财,掌握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点,可根据客户的年龄、风险承受能力、家庭收入组成、理财目标的不同等内容对目标客户进行细分,设计合适的理财产品。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可以将人的一生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单身阶段。单身阶段主要指大学毕业参加工作至结婚的这段时期。年轻的单身男女大多有自己独立的收入,尽管收入水平一般不高,但没有什么经济负担,可支配收入较多。他们较愿意满足自身的消费愿望,因此其消费和开支会比较大。这段时期是投资自己的大好时期,个人进修、结婚创业等都会是这类人的主要理财目标。商业银行应该针对这类客户可承受风险的能力强的特点,为这类客户设计有一定风险的理财方案,投资组合中股票比重可占很大的比例,甚至可用一部分做投机用途以增加收益,也有人偏好投资外汇、期货和期权,储蓄和债券所占的比例可以很小。

    成家阶段。成家阶段是指刚刚结婚的新婚时期。这一时期是家庭的主要消费期,经济收入增加而且生活稳定。为提高生活质量,需要有一些较大的家庭建设支出,如购买房产、购买高档消费品汽车等,处于这一阶段的客户,其理财目标的选择可能更着重在家庭的建设和为未来生育子女准备资金积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大多数家庭都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房产,每月还房贷的压力比较大,因此为这类客户设计的理财方案,风险性应该稍小一些。在投资组合中股票比重略少一些,增加基金的购买比重,储蓄和债券所占的比例可以适当增加。

    满巢阶段(子女经济未独立)。满巢阶段是养育孩子,培养孩子上学接受教育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时间较长,虽然家庭收入持续增加,但是家庭支出也在不断增加。处于这一阶段的客户,生活压力较大、负担较重,需要继续承担每月的房贷;为子女准备教育资金;准备医疗保障资金以及未来的养老资金等。处于这一阶段的客户,其风险承受能力较弱,为这类客户设计的理财方案,应该选择风险性较低的投资组合,可以增大储蓄和债券所占的比例,增大基金的购买比重,只持有少量成长性公司的优质股票,同时为其提供未来可以返还年金的养老保险以及教育保险等。

    空巢阶段(子女经济已独立)和退休阶段。空巢阶段是子女就业结婚、离开家庭,父母退休的时期。这一阶段,子女能够参加工作,自食其力,家庭开支较小。处于这一阶段的客户,主要的目的是安度晚年,投资和消费通常都非常保守,可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弱,其资金为辛苦半辈子的积蓄,不会放到风险大的计划中去。为这类客户设计的理财方案,应该选择保守且套现能力较强的组合上,以备有需要时(如紧急医疗等)能够有足够现金应急。退休阶段最忌讳的便是盲目投资,应该增大储蓄和债券所占的比例。

    4.3 培养高素质的专业理财人员

    理财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拥有资深理财专业人才的银行将占尽先机。因此,商业银行急需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理财专业人才,尤其要熟悉我国当前特殊的金融运行环境,以便争取客户资源,维护银行品牌形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缺乏这样的人才。因此,银行应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客户经理,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管理,对其进行营销、理财知识等方面的教育,使其能够为客户提供综合性、高质量、高效率和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使他们成为既有金融专业知识、理财知识,又懂得营销技巧、通晓客户心理的“通才”。其次,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根据客户经理的知识水平、实践经验、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等标准将其分为不同的等级,根据等级授予不同的权限,分配不同的客户和任务,并根据等级高低实行不同的报酬,通过业绩考核,激发其工作潜能。

    4.4 培养个人科学理财的健康意识

    近年来,我国居民个人储蓄存款不断增加。自2003年起,我国的股票和基金等证券市场非常活跃,体现出我国居民对购买股票和基金的热情,但到了2008年,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居民对于购买股票和基金的热情大减。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居民继续将钱存银行,而另一些居民则大量持续购买彩票,妄想一夜暴富。这些理财观念都是不成熟的,理财并不等同于投机,它应该是一种持续的投资行为。而且,在个人理财过程中,还要培养自身对风险的防范意识,因为每种理性投资,都会具有一定的风险。

    参考文献

    [1]闵静.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J].金融经济,2008(6).

    [2]闫涛,刘静芳.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分析[J].经济师,2008(2).

    [3]张鹏.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市场现状研究[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2).

    [4]李诚丁.浅谈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J].西南金融,2009(4).

    [5]刘光岭,张雷.基于生命周期的个人理财需求模式分析[J].经济问题2008(3).

    [6]王宏伟.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市场细分实践[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4).

    作者简介:陆仰,女,(1981-)江苏常州人,邮编:213001,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会计学院金融系助教。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9: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