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用语文的学习方法学数学 |
范文 | 钱卢容+++吴召华 在新课改的课堂教学中,学科整合将成为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同时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条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融入语文题材中丰富的形象和多彩的意象进行辅助教学,学生原本感到枯燥生疏的内容就会显得亲切熟悉,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而且还能让学生多样化地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怎样用语文的学习方法来学习数学。 一、巧抓事物特点,理解概念本质 在语文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常要求学生能够抓住事物的特点来进行描写。在数学教学中,若也能抓住概念的特点进行教学,会产生什么效果呢? 在五年级下册“众数”一课的教学中,一位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理解众数的。 师:请大家朗读成语:众志成城 、众星拱月、众目睽睽、与众不同、大庭广众、不负众望…… 师:请说说这些成语的共同点是什么? 生:都有“众”这个字。 师:你是怎么理解“众”这个字的? 生:表示人的数量很多…… 师:不错, “众人”表示人很多;“众星”表示星星很多……“众”可以表示的范围很广。(师出示一组数据:1,2,3, 4,5,4,5,5,6,7,8) 师:你发现这组数据中什么数出现的次数最多? 生:5。 师:你们能给这样的数取一个名字吗? 生:众数。 师:你们为什么要给5取名为众数呢? 生:因为它出现的次数多。人多可以叫众人,数多也可以叫众数…… 以上案例中,教师首先给出了一些有着相似点的成语,引导学生抓住其中的特点,而后由这一特点引申出本节课的重点。这样引导不仅为内容的呈现做了有效的铺垫,还在不知不觉间引导学生明晰了众数的本质。 二、研读重要词语,厘清数量关系 语文的阅读教学中,特别强调“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其实在数学阅读中,也可以通过研读重要词语,来厘清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道应用题都存在着一些重要的词语,或称关键词,它们是解题的题眼。要寻找到这些词语其实并不难:一共、还有、剩下、同样多、还差、比……多、比……少、平均、几倍、增多、一半等都是常见的应用题中的重要词语。难的是如何研读这些关键词,来发现题目中或明示或暗示的数量关系。 如: 一筐苹果,3个一拿差1个,4个一拿差2个,5个一拿差3个,这筐苹果至少有多少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这与3,4,5的公倍数有关,通过显性关键词“至少”,可以进一步确定此题与求3,4,5的最小公倍数相联系。然后再抓住3差1,作为关键词分析,差1就满3说明已经剩下2,4差2即差2就满4也说明已经剩下2……总的说3个一拿、4个一拿、5个一拿都剩下2个。这样抓住“3差1、4差2、5差3”这些隐性关键词进行分析,得出共有的现象就是差2,这样问题就很清楚明了了。 数学家斯托利亚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抽象、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通过分析重点字词的方式呈现出来,显然会更加简单且高效。 三、妙用句型训练,归纳数学知识 小学语文学科的句型训练,包括句式转换、造句等,高年级的学生对此早已运用自如了。要是将这些练习形式迁移到数学的学习中,常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用“把”字句、“被”字句转换巧破数学难点。整除一直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易混点。所谓的整除就是整数a除以整数b,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有的学生总是在判断整除的算式中 “谁能整除谁”的问题时反复出错,将二者的关系说反了。有位教师在教学时先让学生认真观察: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这句话像语文课中学的什么句式?一位学生说像“把”字句和“被”字句。我们看“a能被b整除”,这是一个“被”字句,改为“把”字句是怎么样的呢?“b能把a整除”。就这样顺其自然地运用了语文中语法的知识,使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迎刃而解了。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关联词来帮助我们归纳知识点,其效果更是妙不可言。在五年级下册复习时,有教师安排了用本册数学知识进行“既……又……”的造句比赛,学生很快就将本册中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找了出来。如:一个数的本身既是它的最大因数,又是它的最小倍数;求因数既可以用乘法来求,又可以用除法来求;2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知道正方体的棱长既可以求出正方体的表面积,又可以求出正方体的体积……这样的练习,学生不仅归纳梳理了学到的数学知识,还提高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并且不像常用的第一点、第二点那么枯燥无味。 四、常写数学日记,延伸数学学习 语文学习要多记、多写,常练笔。其实,数学学习也有练笔的必要,比如写数学日记。一个学生就用日记写了他身边的数学故事。 昨天晚上,我和妈妈一起去买橘子。橘子是2.8元一斤,妈妈买了3.5斤,本应该付钱9.8元。可是卖水果的阿姨粗心大意,不知道怎么算的,算成了10.8元钱。还好我利用了这个学期新学的知识,在脑子里算了一下:半斤就是2.8÷2=1.4(元),2.8×3=8.4(元),1.4+8.4=9.8元,马上纠正了营业员的失误。我用学过的知识“节省”了1元钱,真是太高兴了。看来学好数学还真有用! 学生在写数学日记的同时既总结了所学知识,又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感受到了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成功和喜悦,提高了数学学习的兴趣,还能提高写作能力,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要多关注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广阔的数学学习的文化背景,巧妙地整合学科资源,这样严谨的数学才会生动起来、活泼起来,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庆市南川区隆化六校 408466 重庆市南川区隆化七校 40846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