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柔性防护网在铁路山坡落石防护中的应用
范文

    姜军

    

    

    摘 要:沈丹线为既有线路,建设时受到大量客观条件限制,不得以穿越山区河谷地带,由此造成高边坡,随着时间推移在自然风化等作用下,留下了大量灾害隐患,严重影响了铁路的正常运营和行车安全。为寻求该线路运营中病害边坡最为有效而经济的防护治理方法,本文对该处落石区段提出了综合的整治方案,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山坡落石;落石防护;柔性防护网

    中图分类号:TU45 文献标识码:A

    1.设备主要概况

    沈丹下行K85+580~680位于桥头~金坑间,线路始建于1939年,1943年建成通车,建国前后拆除,1981年恢复重建,1983年通车。线路平面为曲线,曲线半径800m,线路坡度-10.1‰。线路依山傍水,路基为左堑右堤。右侧紧临细河,路堤高度12m,建有混凝土挡墙;左侧路堑山体山坡陡峭,植被稀疏,大多为裸露岩石,如图1所示。

    该线路穿越地区属于山区地带,穿越的路段经开挖后山体陡峻,再加上山体本身受降雨水流下雪冰冻等自然风化作用的影响,山体物理风化等浅表层问题较多,存在较多边坡隐患。在暴雨、暴晒及下雪冰冻条件下,不排除引起边坡局部失稳,重新具备发生局部崩塌的条件,而坡面本身存在的松动小型岩块也有可能坠落形成飞石,对位于坡脚的线路路基及行驶车辆的安全造成威胁。

    2.存在的问题

    2.1 沈丹下行线K85+580~680处山体最高点97m,长100m。山体边坡岩层裸露、肉眼可见浮石25块左右,最大尺寸达0.5×0.5m。山体下半部已采用浆砌片石坡面防护。由于山高坡陡,多为悬崖峭壁,危石无法彻底清理,如图2所示。

    2.2 沈丹下行线K85+650山体顶距地面85m处有一突出岩体,长15m,宽10m,高12m。岩体节理发育严重,存在横、纵向裂纹,之前已简单地采取钢绞线捆固方式加固,虽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病害的发生,但该加固方式远远未达到防护强度,应进行一次全面防护,如图3所示。

    3.落石整治方案的确定

    3.1 沈丹下行线K85+580~680处

    在边坡防护工程中,常采用以护、顶、锚、拦为主,以排水、土石体改良、植被绿化等为辅的工程防治措施并尤以浆砌片石或喷砼护坡、锚固、浆砌片石拦石墙和简易钢结构栅栏等最为常见。

    喷砼护坡作为表层加固的圬工结构施工快捷,维护维修方便,在国内已经被大量应用。但该边坡表面凹凸不平,岩体完整性差,喷砼护坡自身由于具有刚性薄壳的特点,对坡面的适应能力有一定局限性,很难达到与坡面紧密结合的效果。在雨季山体自身的排水能力将由于表面封闭而受到影响,山体内部的水压将可能成为喷砼层破坏的原因之一。同时,喷砼护坡的视觉美观效果差并且完全破坏了植被生长条件,像给边坡做了“绝育手术”,将与周边环境形成巨大反差。

    由于边坡已经过开挖刷坡处理,坡面不存在大规模垮塌的危险,中上部又属于土质和风化岩交错分布的坡面,遇雨水長时间冲刷和风化的影响,有剥落垮塌的危险,对于此类存在剥落垮塌隐患的大面积的坡面,结合之前边坡处理的基本原则,柔性防护网的方式将体现出安全实用的优势:

    ①保证设施及人员的安全,尽量避免崩塌落石灾害发生,即便有岩体松动或脱离坡面下落,也能在防护措施的控制范围内或利用缓冲来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②处理措施简单易行,施工周期短,尽量减少了开挖或不开挖以避免对边坡稳定性的进一步破坏。施工便捷且所用建筑材料轻便,对其他施工作业干扰小或没有干扰。

    ③具有足够的工作寿命,在使用年限内无须或仅需要少量维护,且维护和修复工作简单易行。

    ④出于环保和工程美学的考虑,不破坏原有地形地貌,坡面防护措施与整个周边环境之间不形成明显反差。处理后边坡表面美观,视觉效果好,并且不影响后期自然或人工绿化植被的生长,如图4所示。

    3.2 沈丹下行线K85+650浮石

    首先,最容易想到的就是一劳永逸的方法,直接清除。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浮石下部有铁路路基和运营列车通过,即便是一小块落石落向这些区域,其危害程度和可能带来的损失都难以估量。由于现场地形不存在采取相应临时防护措施的条件,清方过程中伴生落实掉块现象很难避免的,潜在风险很大,因此清除措施不考虑。

    对于这种集中分布的危石群,一旦个别崩落,即会诱发后方更多的危石崩落,若采用拦截措施,拦挡结构的防护能级必然要求很大,更大的困难来自现场缺乏实施被动拦挡的布设位置,因此单纯的拦截措施也不可行。

    其次,就是加固措施了。因所在位置坡面陡峻,最直接的措施就是锚固的方式。如果现场条件允许还可对突出岩体采用嵌补、支顶等传统辅助措施。基于以上考虑,最终方案确定为,采用主动网防护+钢绞线捆束并结合C25混凝土嵌补方案:

    ①清理已破碎石块,对既有浮石节理、裂缝位置用水泥砂浆进行修补,对浮石悬空处进行C25混凝土支护,并于与岩石母体相接处设置牵钉,间隔按60cm设置,具体布置按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②采用Φ21.6mm镀锌钢绞线对浮石进行捆束加固,横纵向均按1m~1.5m间隔设置,实际位置可按现场具体情况进行调整,锚固于周边的稳定地层之内,锚固深度4m,抗拔力不低于50kN,锚杆间距也不应局限为固定距离,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的布设。

    ③考虑到危石仍存在继续风化的可能,必须同时解决表面碎裂块体的掉落隐患,结合K85+580~680处坡面主动防护网将浮石表面覆盖起来进行全面加固,如图5所示。

    参考文献

    [1] TB/T 3089-2004,铁路沿线斜坡柔性安全防护网[S].

    [2]铁运[2008]96号,铁路路基大维修规则[S].

    [3] TB 10001-2005,铁路路基设计规范[S].

    [4]铁运[2006]177,号铁路工务安全规则[S].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1:5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