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房屋建筑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 |
范文 | 徐卫东 摘 要:加强对外墙防渗漏施工质量的控制,是施工人员在建筑外墙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一定需要加以重视的必要环节。通过对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的合理使用,在建筑施工成本的合理控制的前提下,使用新型施工材料,进而使建筑外墙具有的防渗漏性能得到保障。本文将会以建筑外墙渗漏的部位和原因的探究作为出发点,并进一步对建筑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的应用与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外墙;防渗漏;施工技巧 中图分类号:TU767 文献标识码:A 1.建筑外墙渗漏的原因 1.1墙体的自身裂缝。 导致建筑外墙出现裂缝的关键环节便是混凝土剪力墙的浇筑步骤,如果施工时出现振捣不实便会导致墙体强度不足,导致裂缝的出现使墙体内部出现渗漏裂缝;又例如施工中选择墙、板两部分共同进行浇筑,使得墙体沉实时间不足,导致墙体出现沉实缝隙。又或者在进行混凝土养护环节时,忽略了对混凝土外墙的养护工作,在出现高温天气时,会由于内外墙体之间的温差不一导致裂缝的出现。除此之外,当墙体的养护没有一个足够的时长时,混凝土墙体会发生收缩导致裂缝的出现。 1.2外墙面抹灰层的裂缝 外墙抹灰层裂缝的出现是由于进行墙体结构工程建设时,因为难以把控精确的垂直度,导致了在外墙找灰抹平时,有些部分偏厚,致使墙体裂缝出现几率激增,从而提升了墙体出现渗漏的几率。 1.3填充墙砌体砖的裂缝 在进行混凝土砌筑环节中,使用竖向透风砂浆导致墙体收缩系数大,密实程度和墙体强度不足;又或者在砌筑施工的过程中,没有保持砖体表面的湿润进行施工;又或者砌筑操作存在问题,在外界温差变化以及荷载变动等要素的影响下,导致砂浆收缩,裂缝出现。 1.4外墙施工中留下的各种孔洞处理不当 在进行外墙部分的施工时,会使用到模板穿墙螺杆、悬挑脚手架等,导致墙体表面存在大量孔洞,尤其是使用穿拉杆在剪力墙上留下的孔洞,如果不采取恰当的措施对这部分孔洞进行封堵,也有可能导致裂缝的出现。 2.建筑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 2.1框架结构墙体的施工 如今,框架梁下与砌体交接处,是跨架结构外墙出现渗漏、开裂等问题的常见部位。所以在开展防渗漏施工时应着重观察墙体找平层中的空鼓、裂缝、渗漏通道、施工孔洞渗漏或者阳台角落渗漏等等,主要采取的防渗漏施工手段有以下几种: 在施工准备阶段中,要对工程中使用的砌砖材料质量进行严格的检验。根据《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规定,选用的砌砖的各项指标应为:抗压强度不得低于5MPa、砌砖的干燥收缩值不得超过0.5mm/m、砌砖出釜后进行养护的时间不得少于28天;使用加气砼砌块进行施工前要保证砖体内部含水量不得超过15%(如果是粉煤灰砌砖可以控制在20%以内),从而避免由于砌砖本身质量问题导致裂缝的出现。在砌砖正式用于施工前,要采取标准规范的存放手段和措施开展砌体堆放,并就可能出现的降雨天气做好应急预案;与此同时,对于建筑梁体、柱体、墙体等拉结筋部分进行安设的过程中,使用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确保工程质量。使用揉压法进行墙体砌筑施工,揉压法的操作流程为放置砖块之前涂抹一铲灰,并在放置砖块后进行揉压,从而确保竖向和水平方向的缝隙中砂浆的密实程度;在开工之前,要根据砌筑施工的相关要求,保持砖体的湿润;在开展砌筑施工的过程中,要将不同类型和规格的砌块进行分别施工砌筑,不得出现多种类型砌块混合施工的情况。在施工过程中每天砌筑的墙体高度控制在1.5m以下,在离梁底约200mm左右处的砌筑线需要静置一周左右,在确保砌体基本稳定后,使用相同材质的小规格砌体与原本砌体之间呈60°~75°角挤紧顶牢;在开展顶砖施工的过程中,要保证砌体之间密实程度,从而确保工程质量。在进行框架联接部位的施工中,要在砌筑前保持施工部位表面平整干净,随后使用配比为1∶1的水泥砂浆进行涂抹,水泥砂浆厚度控制在0.05cm左右,保证缝隙的密实程度,避免在不同结构的交接位置出现渗漏通道。 2.2外保温层的施工 ①应该选用性能可靠的玻璃纤维网格布以及带有热镀锌的钢丝网,在确保钢丝网搭接长度足够后,方可将钢丝网进行布置,并对其采取防腐措施。 ②强化网格的安装要位于建筑窗框周边和尖角部位,以便于分散预应力。 ③在建筑结构极易出现变形的部位设置变形缝。 ④为了让抹灰和保温层的黏粘强度得到保障,在进行保温抗裂保护层施工过程中,其需要的抗裂砂浆应该采用优质的强化抗裂药剂加入其中。 ⑤进行保温层部位的抹灰施工,要分为两次完成施工,首次要根据楼层划分施工,其抹灰厚度要位于2mm~4mm,在首层抹灰结束后,等待加入抗裂剂的砂浆凝固后,开始进行铺顶网的安装,在钢丝网安装质量经过检验通过之后,开始进行二次抹灰施工,第二次的抹灰施工要求力度大,以避免砂浆表层出现缝隙,并强化砂浆层与钢丝网之间的粘结效果;两次抹灰的厚度相加要控制在5mm~7mm。 2.3外墙装饰面层的施工 再进行外墙部分的抹灰施工之前,要对基层部分进行处理;首先,清理掉松散物体、浮尘以及脏东西,进而使砂浆对墙面的附着力得到增强,然后保持墙体表面的湿润,将墙体表面的湿润程度控制在13%上下,从而避免由于基层可能吸取部分抹灰层中的水分导致墙体表面裂缝的出现;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抹灰流程之前通过水泥浆将墙体表面拉毛,这样会使建筑结构层表面砂浆的附着力更强;在墙体表面初步风干后进行检查。在抹灰施工结束后,要进行防水防晒等处理措施,并进行墙体的养护工作。在外墙部分进行装修施工前,要保持装修材料表面干净整洁,进行清洗后方可用于施工;對底部抹灰层的空鼓情况进行检查,如果空鼓面积200cm2以上,厚度在20mm以下,高度15mm以上均存在渗漏的可能,必须采取措施进行修补,修补施工结束后,方可开始进行外墙的装饰施工。 进行施工时,保证好黏结砂浆的饱满度需要重点注意;其中,块料四周留缝宜6mm~10mm,通过勾缝器的使用先行将黏结砂浆勾严溜实,再掺用素水泥浆,之后将黏结砂浆的表面进行二次勾缝,凹入程度不能太深,以构成圆弧形平缝的最终效果为宜;要严格控制勾缝深,以1.5mm~2mm为宜;勾缝完毕后要注意湿润养护,密缝擦缝不得遗漏;拆架前应全面仔细地检查灰缝饱满度。在涂料饰面施工前,应选用与涂料相匹配的腻子和封底涂料(如弹性涂料);对墙基体的含水率保持一个严格控制范围,原则是小于等于8%,对基线找平封闭所选用的外墙专用腻子应该符合主要几点:性能指标合格、透气性良好、能够与保温系统形成配套。 由于通过提高砂浆密实度、增强抗渗能力的方式可以使裂缝出现的几率降低,所以在进行涂料饰面施工时,通常要进行3次的分别抹压:①底层,则待EPS板检查合格后,选用聚合物抹面砂浆薄抹,厚度控制在2mm~3mm,然后在翻包网格布及门窗口、大角等部位,将增强网格布压入砂浆中,以不露出为准;②压网层,则先将大面积的网格布铺平,无皱褶,然后由中间向两边用高标号的水泥砂浆压抹,并注意养护;③面层,则是在压网格布砂浆湿润状态下,再用砂浆压抹一次即可。 结语 通过全文论述,我们可以明确,高层建筑的外墙渗漏作为常见的质量问题,需要在施工前后都要报以足够的重视,并通过相关措施进行防治和解决。这不仅需要防水设计的科学合理,更是在其贯彻在施工的过程中,通过质量管理的加强,以遵照施工规范为前提做到精益求精。采用优秀的施工工艺和新型建筑材料,同时优化改进相关的施工措施,进而使高层建筑的外墙渗漏问题的出现保持在一个可控制的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高丽雪.建筑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的几点思考[J].中国房地产业,2011(3):55-57. [2]孙利.如何做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J].科技传播,2011年(4):32-3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