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对我国配电网建设及其关键技术的思考
范文

    孙加增

    摘 要:配电网是整个电力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配送电能,以满足用户实际用电需求。基于社会用电量的不断提高,对电能供应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应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优化配电网结构,提高其运行能力,才能提高供电可靠性。本文立足于配电网建设概念及原则,分析了我国配电网建设现状,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与总结,旨在为配电网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配电网;建设;基本原则;现状;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TM72 文献标志码:A

    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各项生产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电能的正常、可靠输送,而这都需要以配电网的稳定运行作为前提。我国关于配电网的研究起步较晚,在原有配电系统中所用到的技术也比较落后,导致现阶段很多配电网都已无法满足实际用电需求,配送电能能力有待提高。基于此便需要加大对配电网建设的研究力度,提高技术水平,加快其自动化、智能化发展,使我国的电力事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1 配电网建设概念及原则

    配电网建设是指根据配电网运行现状,并对未来负荷增长进行分析和预测,针对配电系统所开展的扩建或者改建活动。在配电网建设过程中,要以保证电能的安全输送为前提,在满足用户用电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电能配送成本,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所以,对于配电网建设,应遵循以下两项基本原则:第一,通过分析和预测未来负荷,了解其密度及分布情况,根据各变电站所在位置,确定最佳的供电区域和供电半径,选择合适的线路走向、网络连接方式等;第二,从长远角度进行考虑,制定切实可行的整体规划方案,并将其划分为多个阶段,逐步完成配电网扩建或者改建,使其功能越来越完善。只有从以上两方面进行考虑,才能确保配电网建设质量,为电能的安全、稳定配送提供保障。

    2 我国配电网建设现状

    配电网建设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就当前我国配电网建设整体情况来看,所面临的困难和主要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2.1 配电网运行水平较低

    现阶段我国很多地区的配电网都已完成改造升级,但是所用设备仍然存在落后问题,与用户发展需求相脱节,技术性能和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配电网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较低,当出现小问题时都可能会引发大面积停电。另外配电网在长期建设过程中,其结构形式基本已经固定,自动化改造难度较大,并且对于相关技术及设备要求,目前并没有较为统一的标准,使得配电网呈现出较低运行水平。

    2.2 配电网络结构不合理

    早期配电网建设活动中,没有从长远角度考虑,同时也缺乏整体规划,配电网络结构不够合理,环网率较低,可以进行互供的线路较少,且存在交叉互联现象,很难灵活的对配电网运行方式做出调整,后期升级改造难度也比较大。当出现线路故障、计划检修、用电高峰等情况,无法通过转供电方式对电能进行科学调度和配置,难以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和持续性。

    2.3 电源点分布不合理

    科学设置电源点,是配电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往工作中没有对整个配电网络进行全面把控,也没有分析并预测未来负荷增长情况,所设置的电源点不够合理,与实际用电情况不匹配。部分地区配电网电源点有剩余,供电能力超出用电需求,造成浪费现象,部分地区电源点不足,供电能力无法满足用电需求,导致线路过载运行,影响了配电网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3 我国配电网建设关键技术

    要想加快我国电力事业发展,便需要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完成配电网建设,保证其功能的完善性和性能的良好性,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用電保证,实际建设过程中所用到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3.1 基于IEC 61968的信息交互总线

    配电网络结构体系庞大,线路交叉分布密集,节点和接口数量较多,并且会产生海量数据,信息管理难度较大,在一次性理清模型、数据和多部门应用时面临较大困难,不利于配电网建设的顺利完成。而IEC 61968(DL/T 1080)标准的提出,规范了线路接口、提高了架构开放程度,能够保证各应用的分部实施,可以构建一个统一的系统平台,实现了跨业务的数据交换和信息集成。依托该标准并借助信息交互总线技术,可以采用松耦合机制将多个独立其平行的信息孤岛进行整合,在保证彼此之间独立性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具有较强关联性的整体,为配电网辅助决策、综合分析、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保障。

    3.2 配电终端加密技术

    现阶段我国配电网所用通信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无线通信、光缆通信等,容易遭受恶意攻击,数据信息安全性较低,影响了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所以便需要提高对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的重视力度,保证配电网通信安全。根据《关于加强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安全防护工作的通知》相关规定,为保证配电网通信安全,应采用基于非对称密钥的单向认证加密技术进行安全防护。在实际应用时,应从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自身特点出发,将算法计算量作为关键指标,并综合通过通信宽带和存储空间进行全面考虑,选择最为合适的加密算法。椭圆曲线加密算法、背包算法、D-H、Elgamal、Rabin等都是较为常见的加密算法,其中椭圆曲线加密算法具有计算量小、运算速率快、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在配电网终端加密方面的应用更为广泛。

    3.3 配电终端户外电源技术

    供电问题是户外配电终端所面临的一大难题,蓄电池和PT取电,是当前最为常用的供电模式,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较大安全隐患,并且其维护周期较短,无法保证电能供应的长期性和持续性,影响了配电终端的整体可靠性。为解决这种问题,通过研究开发出了电流感应电源,不仅体积轻、质量小易于携带,而且成本较低且容易安装,同时还不会因电压互感器安装而出现铁磁谐振现象,除此之外还能减弱过电压对二次设备造成的损害,提高了取电功率和取电效率。另外,超级电容器也是一种新型的配电终端户外电源技术,使用寿命可达15年以上,并且可以进行更多次数的循环使用,充放电能力较强,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大电流放电和充电。

    3.4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

    配电网自动化、智能化是其未来建设的必然趋势,所以便需要实现自动化技术的有效应用。配电网自动化主要体现在运行和管理两方面,以自动化运行为例,其功能包括SCADA功能、FA功能、负荷管理功能等。首先,通过对各配电终端设备中数据进行实时采集,调度人员可以了解配电网实际运行情况,及时采取有效调控策略解决故障问题;其次,运用馈线自动化技术,能够通过对配电网运行的实时监控,对其进行远程合闸、分闸操作等,对其运行方式进行优化,并且能够及时切断故障点,将故障停电范围及影响降到最小。另外,通过负荷管理功能,能够根据用户电力负荷情况,通过降压减载、可控负荷周期性投切等方式对其进行改善,以此来降低供电成本。

    结语

    配电网建设与人们日常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只有提高配电网运行水平和运行能力,才能为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电能保障。当前我国正处于电力改革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构建智能电网的关键阶段,只有加大对配电网建设技术的研究力度,不断对其进行改善好的优化,才能为配电网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推动我国电力事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征,张楠,李博.对我国配电网建设及其关键技术的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36):2664-2665.

    [2]姚远.对我国配电网建设及其关键技术的思考[J].科研,2015(60):15.

    [3]曾通.论城市配电网建设技术的要性[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0):464-49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15:0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