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加快构建综合运输体系提升区域交通枢纽能力 |
范文 | 丁宗斌 摘 要:作为皖苏浙交汇区域中心城市,宣城市具备明显地理区位优势,提出“十三五”期间打造“综合枢纽之城”。针对水运发展薄弱环节,需突出规划引领,以项目为抓手,突出互联互通,以建设高等级航道、提升港口专业化水平为重点,整合岸线、港口和配套资源,推进专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 关键词:水路运输;综合枢纽;临港经济;航道规划 中图分类号:[U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7)09-0013-02 宣城市位于皖东南,东与江苏省南京市、浙江省湖州市接壤,北与芜湖、马鞍山相邻。属于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范围、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也是南京都市圈成员。境内的水阳江航道向北流入长江,芜申运河穿境而过联通“长三角”,地理区位优势明显,水运具备加快发展的条件。宣城市提出“十三五”期间打造“综合枢纽之城”,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水运的要求十分迫切。 1 水路运输发展现状分析 1.1 水运现状 “十二五”以来,全市水运基础设施投资6亿元,完成了芜申运河宣城段整治、定埠港区工程,开工建设水阳江航道整治工程、宣州综合码头工程。新增三级航道10公里,港口建设新增8个1000吨级泊位、4个500吨级泊位,吞吐能力增加390万吨。 (1)航道状况。现有定级航道22条,航道总里程423公里,分布在宣州、郎溪、宁国和泾县四个县市区。以芜申运河为主要出口,水阳江航道为主骨架,以汪联河、南漪湖、郎川河等为支航道,组成一个基本航道网。 (2)港口状况。全市现有7个港区18个码头,分布海棠湾、定埠、新河庄和汪联河区域,在青龙湾和泾县陈村水库两个旅游码头,2016年实际发生港口吞吐量560万吨。 (3)船舶船员。全市现有运输船舶2100艘,计360万载重吨,在全省处于前列。拥有技术船员和水运从业人员约1.1万人。这些船舶常年在长江中下游水系从事运输,在本港的船舶不足300余艘。 1.2 存在问题 (1)航道等级低,通航时间短。除已建成的芜申运河宣城段和正在整治建设的水阳江为III级高等级航道外,其他航道通航能力差,通航时间短,网络不成体系。 (2)码头吞吐能力不足。大部分码头装卸机械化程度低,后方交通不畅,集疏运能力薄弱。 (3)水运企业竞争力弱。基本为松散加入形式,缺乏核心竞争力,船舶代理和货物代理等高附加值的水运服务业发育不全。这些因素已成为发展的瓶颈,严重制约了宣城市水运行业的发展,影响了水运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 2 加快发展水运需求迫切 当前加快发展水运是四个方面的需要: (1)建成“综合枢纽之城”的需要。在宣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水运是短板。发展水运可以发挥水路、公路、铁路运输各自的比较优势,做到宜水则水,宜路则路,物畅其流,为建设综合枢纽之城提供支撑。 (2)发挥资源禀赋的需要。宣城矿产建材十分丰富,产品出口量大;港口腹地大宗货源企业较多,如海螺水泥、司尔特等,物流成本较大,急需发展水运提升产品竞争能力。 (3)发展临港经济的需要。借鉴发达地区经验,利用好港口岸线,可以引导、建设沿江沿河沿湖产业带,促进国土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 (4)构筑开放窗口的需要。依托水阳江和芜申运河,打通宣城与长江、太湖的航运通道,与长三角航道联网;建设港口码头设置对外开放水运口岸,提升宣城对外开放水平。 3 水运发展任务和措施 3.1 目标任务 针对水运发展薄弱环节,突出规划引领,以项目为抓手,突出互联互通,以建设高等级航道、提升港口专业化水平为重点,整合岸线、港口和配套资源,推进专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 抓好四項工程: (1)航道贯通工程。一是抓好水阳江综合开发,按三级标准加快航道和船闸建设,提升骨干航道通过能力;二是抓汪联河航道疏浚,将现状等级从六级提升到四级;三是南漪湖区航道整治,包括做好郎川河、毕桥河向上延伸贯通;四是做好狸桥至固城湖航段疏通和梅栗河复航。 (2)港口扩能工程。调整码头结构,引导大型公用码头和液货、LNG等专业码头发展。建设宣城水运二类口岸,完善集疏运设施,打通“最后一公里”。 “十三五”期间要建成16个1000吨级泊位,改造12个500吨级泊位。增加吞吐能力500万吨。一是结合芜申运河全线贯通,做好定埠新港开港;二是加快宣州综合码头建设,确保2019年投入使用;三是做好新河庄——马山埠沿线的建材企业自有码头改造;四是完成宁国青龙湖、泾县太平湖旅游码头标准化建设,同时提前规划南漪湖旅游码头布局。 (3)船舶标准化工程。一是充分利用政府补贴政策,积极淘汰能耗高、技术含量低、船型杂乱的老旧船舶,拆解15年以上的船舶;二是推广建造标准化船型船舶,2020年全市单船平均吨位达1800载重吨,船舶标准化率达到60%以上;三是做好船舶生活污水防污染改造和单壳油船改双壳工作。四是不断调整运力结构,增加集装箱、液体散货、滚装等专业化船舶比重.提高安全性,支持游艇业发展。 (4)水运信息化工程。一是推进水阳江和芜申运河宣城段水路交通视频监控系统、港口岸线管理信息化系统、危化品监督管理系统工程,加快推进AIS岸台建设方案和数据中心建设工程等。建设水阳江电子航道图系统及船闸RFID不停船收费系统。二是引导水运企业发展互联网+,与船老大、船讯网等企业合作,发展水运服务业;三是加快发展多式联运、江海联运、干支直达等高效集约的水路运输组织方式。建设宣城船舶交易中心,搞好船员人才交流市场,提高水运服务信息化水平和保障。 3.2 推进措施和建议 (1)搞好航道规划,争取政策支持。航道是公益事业,没有像高速公路一样的收费政策,一般靠政府投入。因此,只有争取纳入国家网或者省重点航道网,才能得到政策红利,落实部补省补资金。所以要加大与部、省的对接争取力度,要搞好规划,提升等级,在项目建设计划和资金安排上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 (2)加强岸线管理,加强港区建设。港口岸线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要科学管理,深水深用,合理利用,节约化使用。当前港口建设主要是社会化投资,想进入的资本不少,要高起点地规划利用好,配合建设港口物流园区,把好位置好岸线用在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大的项目上。 (3)做好项目前期,统筹项目推进。安徽省市级海事港航管理机构下放到地方后,港航建设进一步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市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指挥部对水运建设的领导加强,发挥各级政府的积极性。做好航道项目的前期工作,增加项目储备。探索收费航道的建设,广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成立宣城市港航投资集团,发挥其港航投资的项目平台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外来资本依法依规参与港口等领域的投资和经营管理。对“省市共建”的项目要设计好方案,做好项目争取,落实好项目资金、征迁和环境保障。 (4)突破用地障碍,推动项目落地。取得用地批复是项目征地拆迁和开工建设的前提,也是当前制约项目落地的主要环节,其中最困难的是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的落实。要采取相应措施,一方面加大本地区耕地指标的储备,一方面强化对上沟通协调,保障建设项目的用地需求。 (5)优化发展要素,发展水运服务业。发展水运的目的最终是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建设,不仅水运管理上要做好“放管服”,而且要优化投资环境,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办事效率,鼓励和引导更多企业入驻临港产业园,更多金融资本参与到水运发展上来。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吸引水运要素集聚,促进内河航运金融、船舶交易经纪、船员培训服务、船用商品供应及船舶保险等高端航运服务业发展,引导航运要素资源集聚。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