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综合业务接入区优化建设探讨 |
范文 | 侯程远 【摘要】随着移动全业务的大力拓展,网络及客户对光纤的需求急速增加,业务接入方式多样、带宽需求激增、网络安全保障层级不断提升,原有规划综合业务区块网络在基本满足全业务发展初期接入要求情况下,需根据市场发展,更具有针对性地调整网络结构,优化网络层级,均衡网络资源,强化业务接入能力。 【关键词】综合业务接入区;PON;全业务;规划 【Abstract】With the mobile business to expand vigorously, the network and customers of the rapid increase in the demand for optical fiber, business access to diverse ways, the surge in demand for bandwidth, network security level continues to improve, the original planning integrated business block network in the basic to meet the full business development Under the initial access requirements, according to the market development, more targeted to adjust the network structure, optimize the network level, balanced network resources, and strengthen business access capabilities. 【Key words】Integrated service access area;PON;Full business;Planning 1. 综合业务接入区概念 为了建立起层次分明、结构完善、面向全业务的接入层光缆,引入了综合业务接入区。综合业务接入区是指满足基站、集团专线、家庭宽带等各类业务的接入需求,并且结合行政区域、自然区域、路网结构、客户分布,将城市区域或其他业务密集区划分成若干个能独立完成全业务汇聚的区域。每个综合业务接入区应包括1-2个业务汇聚点、2-4个光交环、若干个分纤点(综合业务接入区光缆网架构分层示意图见图1)。 2. 综合业务接入区接入技术PON (1)城域接入网位于网络的末端,直接面对最终客户,所采用的技术也是十分丰富: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 、接入交换机、DSLAM(Digital Subscriber Line Access Multiplexer) 、 “光猫” 、PDH。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这些技术各有特点,但是从组网能力、管理维护能力、建设成本来看,PON技术的优势十分明显,这也使得PON成为各大运营商构建接入层网络的首选。中国移动综合业务接入区采用了PON接入技术。 (2)PON是一种点到多点(P2MP)结构的无源光网络,无源光网络技术指的是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信号传递是通过无源器件完成的,无源器件都不需要电源的支持。 (3)PON系统由光线路终端OLT、光网络单元ONU和无源分光器POS组成。PON网络采用单芯双向的传输技术,下行数据流采用TDM技术,波长1490nm,OLT连续广播发送,ONU选择性接收;上行数据流采用TDMA技术,波长1310nm,时分复用多址接入,ONU突发发送,采用测距技术保证上行数据,不发生冲突。 (4)PON组网是将光缆先从接入机房至光分器,经过1:16、1:32、1:64分光后再通过光缆连接到用户的方式,本质是通过分光器来实现点到多点的业务传送。PON网络仅在局端(OLT)和用户侧(ONU)设置有源设备,中间采用光纤和无源器件,节省机房资源。整个系统传输距离长、接入带宽高、成本低,是宽带接入的主流技术,可用于FTTH/O/B(光纤到户/办公室/楼)等场景,为用户提供数据、语音、视频等综合业务。业务主要定位于对QoS、可靠性要求不高的Internet上网业务,主要面向普通集团客户和家庭客户。PON技术的成熟和光纤以及光器件价格的不断下降,也促进PON技术的应用。 3. 综合业务接入区的规划 3.1 规划期总体建设思路。 (1)随着“一张光缆网”的建设要求,综合业务接入区承担着集团专线、家庭宽带、基站接入、室分接入等业务的收敛、传送功能。建设过程中,应该从区域内的目标客户潜力与综合接入区主干光缆环的建设难度这2个维度进行匹配,优先选择目标客户潜力大,建设容易、可及早投产形成接入能力的综合业务区开展建设,采取重点区域优先覆盖的策略。 (2)利用PON网络接入的集客、家客业务是综合业务区的主要承载对象,通过对规划期这两类业务需求增长比例的分析,按照传送网建设满足业务增长并适度超前的原则。 3.2 规划原则。 (1)每个综合业务接入区的面积根据业务密集程度有所不同:对于城区业务密集区,原则上2~3平方公里;一般城区按照3~5平方公里规划;郊区、县城和发达乡镇等区域可按照5~10平方公里规划(综合业务接入区在不同区域下对应的覆盖面积见表1)。 (2)每个主干接入光缆环上的分纤点数量以4~6个为宜,对于用户稀疏区域,可暂按2~4个分纤点考虑,后期根据业务需求逐步增加分纤点。 (3)分纤点设置:大中型城市应不低于576端子、小城市应不低于288端子。对于城区业务密集区域,分纤点与用户接入点间的距离力争控制在150米以内;对于一般城区,分纤点与用户接入点间的距离控制在250米以内;对于郊区县、发达乡镇,分纤点與用户接入点间的距离控制在300米左右。 (4)主干光缆容量:主干接入光缆环采用独享纤芯+共享纤芯+预留纤芯的方式进行纤芯分配。独享纤芯是指本光缆交接箱从两个方向直达汇聚节点的纤芯,在经过的其它分纤点不成端,一般用于PON系统使用;共享纤芯是指在主干接入光缆环上的每个光缆交接箱均成端的纤芯,适宜环网系统使用。主干接入光缆应优先采用管道方式铺设,避免采用小芯数光缆“端到端”敷设的建设方式,减少对管孔资源的占用。 (5)配线光缆容量:配线光缆建设应根据业务需求,一次性完成沿线或附近区域的覆盖;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星型、树型或环型方式组网。配线光缆纤芯数量应根据业务接入点数量和潜在客户需求进行设置,预留足够纤芯,确保一次建设到位。配线光缆纤芯容量一般选择48~96芯。 3.3 综合业务接入区规划流程。 (1)根据用户密度并结合城区有效面积划分出密集城区、一般城区(郊区)及县镇覆盖范围。 (2)梳理业务接入区内的传输汇聚机房(已有及已规划) ,规划区内的综合业务汇聚节点。 (3)对已建综合接入区视覆盖效果进行优化扩容分裂,并规划新的接入区。 (4)根据目标客户分布密度和业务接入区内的管线资源、道路状况部署分纤点(光交) 。 (5)依据分纤点设置位置、接入区内管线资源规划主干光缆(环)线路。 (6)根据全业务汇聚节点、汇聚节点、骨干节点、核心节点分布位置以及SW、OTN设备配置情况,确定OLT上联方案。 (7)汇总确定规划期内需要新建的传输资源。 (8)根據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规划内容分步实施完成。 4. 结束语 光缆网是各类业务网络的基础承载网,是本地传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合理、完善的光缆网是各类业务快速拓展的重要前提。通过综合业务接入区概念的引入,对本地光缆结构进行了重新划分,使光缆网层次更加清晰,更有助于提供全业务光缆接入。通过综合业务接入区,可以逐步建立起层次分明、结构完善、面向全业务的光缆结构。这样不仅有助于方便、快捷接入目标客户,并且可以大大节约管道资源,减少了重复投资建设,使网络结构清晰,缩短了接入距离,节约传输线路建设成本和管理成本。 参考文献 [1] 中国移动城域传送网建设指导意见.2016. [2] 中国移动综合业务接入区优化指导意见.2016. [文章编号]1619-2737(2017)07-20-65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