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整合学科资源 提升教学实效 |
范文 | 张云 教科书作为学生研习数学的主要依据,承担着向学生传输数学化的主要功能,但它并不是独一无二的数学课程材料。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把数学与其他学科紧密亲密联系起来,从其他学科中发掘可以使用的素材来设计教学情境……”发掘各学科材料,然后进行梳理和重组,恰到好处地运用在数学课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整合学科资源,使新课导入有趣 “好的开始就是你成功的一半”。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教师要很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培养学生的兴趣就成了当务之急。因此在设计导入时,可利用和模仿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的片段巧妙创设情境,将其作为新授知识的生长点。 上体育课时,教师常常让学生开展用乒乓球拍托球跑的游戏,在讲授一年级“认识物体”一课时,教师就将托球游戏略加整理,改成了一场小小运动会的内容:“4个学生分别用乒乓球拍托着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举行赛跑。大家猜一猜,跑得最快的是谁?跑得最慢的呢?”学生听后争执不休。为了探个究竟,教师就请4个学生当堂做实验,教室里的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大家在争辩、尝试中,熟悉了4种物体的基本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平平的,而圆柱和球都有曲面。这个游戏在体育课上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反应速度和身材的协调性,而数学课是以逻辑思维为主的,游戏的加入就像一针恰如其分的兴奋剂,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开启了学生的心智,把静态的数学研习转变到动态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进程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二、整合学科资源,使概念讲解清晰化 数学概念来源于现实生活,是数量关系和空间观念的反映,学生必须准确理解数学概念,而数学概念都是非常抽象的,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其他课程的资源进行整合,把与教学概念原理相类似的学生十分熟悉的资源提取出来,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数学概念学习的抽象性。 如讲授“循环小数”这个概念,开始板书音乐课的节拍标记:“X XX”,让学生打这个节拍。 师:大家怎么拍得这么齐? 生:我们是按规定的节奏拍的。 师:要是让你们继续拍下去,不停的话要拍多少次? 生:很多次,无数次。 师:那你们刚刚拍的次数呢? 生:是有限的。(板书:有限 无限) 师:像这样,先后出现完全相同的节拍,咱们就说—— 生:反复出现。 师:若是一直这样反复,咱们就说是—— 生:不断反复出现。 师:咱们可以说它们是“依次不断反复出现”。(板书) 至此,得出“循环”的数学概念。 三、整合学科资源,使分析问题简单化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事实上,我们需要做的是让孩子们都愿意接近数学,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积极参与学习数学。”让学生感觉数学题真的很简单,可以放弃许多的“很复杂的分析”,通过借用其他学科的一些资源,把问题简单化。 有位特级教师在讲授“鸡兔同笼”题目:先估计了多少只后,教师问:“在美术课上,大家有没有画过鸡和和兔?”“画过!”教师利用多媒体绘声绘色地演示鸡和兔。紧接着,教师问:“我们画数学画,越简单越好,怎么画?”这时,教室里热闹了,大家围绕“数学画、简单”得出“用○表示头,用“∣”表示腿。有两个“∣”表示鸡,有四个“∣”表示兔”……很快,鸡和兔的数学画就画好了。教师及时指导:“鸡兔同笼,头有5个,头要先画几个?”“5个!”学生兴趣高涨,边说边画了5个“○”。“画腿时如何画得又对又快?”学生讨论后得出:先画5只鸡,有10条腿,还差4条腿没画上,再2条2条地添上去。“那可以先画兔再画鸡吗?”这一问,学生又重新进行思考与探讨,令人吃惊的是:全班学生几乎都能用两种方法画出鸡和兔的只数。这看似粗糙简单但却充满创意的数学画,让学生学会了用以简驭繁的办法解决数学问题,明白数学有时是可以“画”出答案的。 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给数学课程与其他学科材料整合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随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上的广泛应用,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整合各门学科资源将成为小学数学课堂革新的一个主要的内容。总之,许多学科中学生已屡见不鲜的资源,假如被用到数学研习的舞台上,那就会有新的生命力和意义,画画就不再是美术课的专利,游戏活动也不再只是体育课才看到,学数学也可以写日记……只要将这些学科资源与数学课程有机整合,就能让常识在整合中增值,思维在整合中碰撞,感情在整合中融通。 (责编 金 铃)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