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阿普里尔·格莱曼的视错觉传达
范文

    李沙颖

    

    摘要:20世纪中期的女平面设计师阿普里尔格莱曼,承继视错觉研究成果,吸收沃尔夫冈魏因加特、阿明霍夫曼、MC埃舍尔、萨尔瓦多达利一众艺术大师设计风格的基础上,运用麦金托什电脑、摄影、打印机等现代技术所做的混合图像设计,形成了独特的新风格,开启了平面设计的革命性局面,影响至今。文章将运用文献学、作品分析与比较的方法,探讨格莱曼平面设计代表作品的视错觉传达风格,以研究借鉴。

    关键词:麦金托什电脑 运动 混合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1-0120-02

    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欧洲,因为法西斯独裁政权的压制,被迫迁移到美国发展,并兴盛起来。

    1968年,巴塞尔设计学院的教师沃尔夫冈.魏因加特(WolfgangWeingart)创立了新的设计风格,就是著名的“新浪潮”。这为正统的“国际主义风格”带来了新的、有活力的感受,率先以“后现代主义”美学观念对平面设计进行认真试验,他游刃于文字和纸面之间,调用不同大小的字体、编排的纵横粗细方式对画面做形式主义的加工,强化平面的趣味性和韵味,开创了版面设计的崭新纪元。另外在苹果公司的麦金托什电脑(Macintosh)推出之前,一般设计师很少接触数码形象处理,因为电脑技术复杂,不是一般人能掌握的。但还是有少数的设计师开始使用这些复杂的电脑来从事平面设计,探索电脑设计的潜力。

    阿普里尔.格莱曼(April Greiman),1948年出生于纽约,生当美国的婴儿潮时期,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上升时期。1970-1971年在堪萨斯州城市艺术研究所(the Kansas City Art Institute,简写为KCAI)接受著名设计大师阿明·霍夫曼(Amain Hofmann)和沃尔夫冈,魏因加特的指导和设计风格影响。

    在社会大环境下,加上格莱曼个人的教育经历和感受,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风格形成:设计元素使用完全是欧洲式的,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影子不时显现,却摒弃了其单调性和呆板的统一性。综合运用多种视觉和电子媒介,注重平面设计的视觉传达功能和视觉美感双重性。格莱曼的设计中,二维和三维空间的穿透,特别是对于超现实主义的三维错视空间的营造,体现了她对以往风格的深刻认识和把握能力。本稿将运用文献学、作品分析与比较的方法,探讨格莱曼平面设计代表作品的视错觉传达风格。

    格莱曼作品的视错觉传达

    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所产生的对外界事物歪曲的知觉,是主观努力所无法克服的并带有固定的倾向,只要条件具备,就会产生。人们对错觉的研究已经有一百多年,但没有提出一个能解释各种错觉现象的理论。这说明,引起各种错觉的原因是互不相同的,只能对具体的错觉做具体的分析。

    这些视错觉的表现形式基本上在格莱曼的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1 运动的错觉

    这种错视是人眼把静止的物体看作是运动的,属于来自感觉器官上的感觉性错视,或者叫作生理性错视。格莱曼在自己的著作中曾说,运动使设计没有抵抗力。

    图一,格莱曼在1990年出版了自己的视觉传达方法的专著——《混合形象:科技和平面设计的融合》(Hybid Imagery:The Fusion ofTechnology and Graphic Design),这是她书籍的封面和内页。整幅运用当时因为技术原因而欠缺的电脑像素化设计,独创而又新颖,奠定了格莱曼在平面设计领域的地位。作品犹如频闪的动画一般,视觉交错又张力明显,主题文字与背景远近、主次表达合理,富有动势的空间错觉指引性。

    2 线的角度、方向的错觉

    图二,保罗.兰德的杂录集封面(covers for Paul Rand's 123 A PAULRAND MISCELLANY, 1984),是格莱曼在《设计季刊>上发表的作品,并提出了前卫的观点——“这有意义吗”(“DOES fT MAKE SENSE”)。平行直线的并列,使人觉得这些线中间是鼓起来的,而且看起来并不平行,像是斜的。作品中运用不完整形象进行暗示,采用各个字母点的排列,如线性的节奏和韵律美感表现了三维的空间感:线性的疏密、长短、曲折角度,具有远近凹凸、空间深度的特质。人的视觉特征又自动地把投射过来的不完整物象补足,格莱曼刚好提供了这样一块屏幕和区域,很好地来表达了作品的内容和美感。

    3 Ponzo错觉

    Ponzo错觉,是几何图形错觉的一种,而几何图形错觉是目前最常见的视错觉。从上图可以看出,平面图画提供的立体视觉线索是很重要的——虽然知道图画是在平面上的,仍要放到三维情景中来知觉。

    图三,这幅作品是格莱曼为1984年洛杉矶奥林匹克运动制作的官方海报,这是其中的一张,与摄影师Jayme Odgers -起合作完成。在Odgers拍摄的游泳运动员的照片的基础上,格莱曼进行手工裁剪和拼贴,喷涂荧光背景;Odgers还加入了游泳者腿部和脚的阴影。整幅作品,营造出三维空间的假象——运动员奔跑的脚从一个一望无际的空间踏入了眼前的平地,既因为脚的投影看起来真实可信,又由于不是现实的空间而显得虚幻。

    4 Muller-Lyer错觉

    从Muller-Lyer错觉图上,看起来下面的线条比较长,事实上这是两条等长的线段。Muller-Lyer错觉的变式,是把这组线条看作是一个房间的房角线,房子外角的垂直线看起来要比内角的垂直线短些,形成房角线条错觉。还有美国科学家Adelbert Ames,Jr构建的Ames room错觉(见图示),利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在同个空间中制造出大小不同的视觉感受。其实,是利用在某个视点看起来方正但实际上两侧极不对称的房间,形成透视的原理。

    图四,这是为设计师Peter Shire所做的广告海报。格莱曼与摄影师Jayme Odgers共同完成。选取一个房间的房角,既有空间感的导入,又有融合东西方的文化意味,开放的空间给人无限的想象,主题明达,构思独特。同样,这幅作品也运用了手工制作与数码技术的结合。

    图五,格莱曼在早期为名为《艺术指导》的杂志所做的封面。1978年,这是一次格莱曼在电子影像还没正式进入公众视线之前,就已经开始做的尝试。运用打印机的灰度等级进行复印拼贴彩色舞者的照片,恰当地使用两种错视效果,对比鲜明,使空间气氛营造热烈,富于幻想,忍不住探个究竟。

    5 色彩对比现象引起的对比错视

    格莱曼的导师沃尔夫冈.温加特曾说:“格莱曼将她在巴塞尔(Basel)的观念朝着一个崭新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在运用色彩及摄影方面。在美国一切事物都是可能的。”格莱曼积极运用新技术和新工具,将摄影灵活地运用到设计中,色彩对比强烈、大胆而准确。

    图六,这张展览海报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用麦金托什电脑的作用。采用了画图工具和相关程序,将粉红色到黑色的过渡色阶,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变形扭曲、重复旋转和叠透,开创了色彩的数字化制作浪潮。整幅作品光怪陆离,色彩对比调和统一,空间层次丰富,充满视觉想象力。

    6 螺旋错视

    事实上,人眼存在着对特殊方向线条敏感的视觉皮层细胞,线条的角度、方向等,在相互抑制的效应下,产生多种多样、不同程度的视错觉。

    Fraser螺旋错觉(见图示)的原理可能是由于圆形内倾斜的黑白线条激活了调谐于特殊方位的皮层细胞造成的。

    图七,这是一幅为现代艺术馆的MOMA展览制作的海报,海报名字就叫作“现代海报”。

    从上图可以看出,格莱曼依然采用了重叠、翻转和透视等手法,利用麦金托什电脑、打印机和手工制作完成。整个海报主要的思想可以看作三个层次:看似运动的矩形,代表了现代艺术的演变,即从原来二维的表现渐变到动态的像电视影像这种形式;视觉中心螺旋的线条和文字形式体现了黄金分割原理,追溯到了毕达哥拉斯时代;而这些都统一在整个艺术设计的宇宙中,形成一个整体。作品视觉突出,线面协调统一,空间虚幻缥缈,富有动感,预示了平面设计的方向。

    7 反转的错视

    埃舍尔(Maurites Cornelis Escher,简写为M.C.埃舍尔.M.C.Escher,1898-1972),20世纪的荷兰版画艺术大师。上图,是他的一幅漂亮至极的石版画——《画手》(Drawing Hands),创作于1948年,在二维的平面上描绘出了三维空间的纵深和立体效果。画面上两只正在执笔画画的手,分不清是左手在画右手,还是右手在画左手,在一个平面上展现了平面和立体、荒谬与真实、错觉而又令人迷惑的矛盾空间,被埃舍尔精心设计出来。

    图八,格莱曼为执教的南加利福尼亚建筑学院所做的海报,画面中心是一只拿着铅笔绘画的手,上方是是一只像素化的眼睛,上下虚实对比,荒诞而又符合主题,两者统一在背景纸面中,既在纸面上,又在纸面中,与埃舍尔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视错觉与不同空间的交错,好似进入另一位20世纪大师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的超现实主义世界。

    格莱曼把来自西岸的后现代主义设计与她的瑞士学院风格的功底结合在一起,同时最早尝试在苹果电脑上全力探索平面设计的潜力,使用苹果电脑的设计软件,把由电子媒体激发的、如同在不同的层过滤的信息质感表现出来,体现出强烈的三维空间和透视深度。她的平面设计风格,即把几何形状、含糊不明的色彩和分层的字体高度地结合在一起,设法在平面编排上达到了三维的深度错视,产生出强烈的立体效果和超现实主义的幻觉感,鲜明而独特。

    结语

    视错觉的形式多样,科学家、医生,甚至心理学家等,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长期地研究。作为一名平面设计师,格莱曼有创意地利用视错觉原理,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图像、文字和颜色进行视觉传达的探索,形成她独特的以艺术与技术融合为基础的风格,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已经把先进的技术工具使用在艺术技术和设计过程中,因此被称作第一个品尝“苹果”的“时代夏娃”,格莱曼的设计风格为印刷、设计和艺术带来了全新的思考方式和方向。现在,30年过去了格莱曼仍然被认为是先驱,可见80年代的这些先驱所奠定的基础依然是相当坚实而重要的,在今天看来,在视觉传达方面仍风格独具、经典新颖,值得研究借鉴。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0:4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