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 |
范文 | 代娟 [摘 要]倍的概念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非常抽象。这个阶段的学生的思维模式以形象为主,概念教学必须引导学生通过摆拼、画图等活动化抽象为具体,直观的建立“倍”的概念表象,从而实现对“倍”的理解与建模。 [关键词]倍;建模;难点突破;概念教学;具体到抽象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4-0069-0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快乐的动物”——倍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比较小动物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会“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会用直观图形和除法算式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3.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等简单的问题。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分析能力,發展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倍”的建模过程,理解“倍”的意义。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倍”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出示“动物乐园”情景图(图略) 师:在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观察并寻找信息) 【评析】让学生经历数据信息的收集过程,为新知的教学做铺垫。 二、复习旧知,以之为新知的生长点 师:动物乐园里有几只小鸟?几只小猴? 生1:有6只小鸟,3只小猴。 师:小鸟的只数和小猴的只数有什么关系? 生2:小鸟比小猴多3只。 生3:小猴比小鸟少3只。 师:小鸟的只数与小猴的只数还有什么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主题——倍。 【评析】在学生能熟练说出两个数量之间比多比少的关系时,教师及时设疑,恰到好处地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顺利地引出新课,教学过程自然、顺畅。 三、动手操作,初识倍的意义 1.摆一摆,说一说 师(示范):我们用3个圆片代表小猴的只数,用6个圆片代表小鸟的只数。把3只小猴看作一份,也把3只小鸟看作一份,摆一摆,看看它们分别有几份。 生1:小猴有1份,小鸟有2份。 师:对的,6里面有2个“3”,因此我们可以说小鸟的只数是小猴的2倍,用算式表示为6÷3=2。 【评析】通过分圆片把对倍的认识建立在实物基础上,成功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2.圈一圈,填一填 师:动物乐园里还有谁和谁的数量有倍数关系?请同学们圈一圈,填一填。 3.学生汇报结果 生1:松鼠有2只看作1份,小鸭有6只,6里面有3个“2”,因此,小鸭的只数是松鼠的3倍,用算式表示为6÷2=3。 生2:孔雀有1只看作1份,小猴有3只,3里面有3个“1”。因此,小猴的只数是孔雀的3倍,用算式表示为3÷1=3。 【评析】通过圈一圈和填一填,学生顺利在多个具体的情境中逐步建立“倍”的概念表象。 4.尝试练习,巩固认知 圈一圈,填一填。 【评析】通过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进一步巩固“倍”的表象认知。 四、实现概念的内化,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 (师出示题目:笑笑收集的画片数是淘气的2倍) 师:这里的“2倍”是什么意思?请用你喜欢的方式尝试说明,并与同桌交流。 师:以下是一些同学分享的做法,他们做得对吗? 【评析】学生尝试说明“2倍”表达的意义,是对“倍”的概念实现理解及内化的过程。通过展现交流各种各样对2倍的理解方式,学生的视野一下子就打开了。在分享的过程中,学生真正理解了倍的意义。至此,倍这个概念的建模过程就完成了。 五、利用建立的模型,寻找身边的倍数问题 师:请找一找我们身边存在倍数关系的两个量。 生1:老师1人,我们组6人,我们组的人数是老师的6倍。 生2:我有4支铅笔,小明有2支铅笔,我的铅笔支数是小明的2倍。 【评析】通过列举身边关于倍数的事例,进一步加深对“倍”的理解。 六、巩固概念,拓展应用 师:画一画,算一算。先独立尝试,再交流想法。 生1:第(1)题我先画5个圆代表5张画片,把5个圆看作1份。淘气的画片数是精灵狗的3倍,那么淘气的画片数就是3份,所以淘气的画片数为3×5=15(张)。 生2:第(2)题我是用画一画的方法求的。把5张画片看作1份,那么笑笑的10张画片就可以分成这样的2份,所以笑笑的画片数是精灵狗的2倍。 【评析】借助画图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求淘气的画片张数就是求5的3倍是多少,以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生3:不用画图也可以做出来,第(1)题中淘气的画片数是精灵狗的3倍,所以淘气的画片数是5的3倍,就是求3个“5”是多少。 【评析】学生的思维方式无不透露出他们对概念深刻的理解。当学生不借助图形实物也能清楚地表达这些问题的实质时,就表明倍的概念表象已经稳固地建立在学生的头脑中。 (责编 李琪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