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游戏活动中幼儿发展需求的玩具设计研究 |
范文 | 何艳婷 摘要:玩具是幼儿游戏活动的载体,是家长、幼儿园及早教机构对幼儿进行教育和激发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有效工具。由于幼儿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性不同,所需求的玩具也应随之变化。笔者通过对游戏活动中幼儿心理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出玩具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的意义及作用,并以此为基础从幼儿身体发育、认知发展、个性培养及社会性发展四个方面提出了游戏活动中幼儿发展需求的玩具设计方法。 关键词:游戏活动 幼儿发展需求 玩具设计 引言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幼儿的主要活动是游戏,游戏活动是促进幼儿生长发育和进行培养教育的最好手段。它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远古的恐龙时代;也能使孩子“看到”未来;还能使孩子置身于某种情境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等。玩具是幼儿重要的玩伴,是孩子認识世界、体验人际关系、认知自我与性别、彩排人生角色的重要工具,是教育和培育孩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媒介。幼儿玩具是否符合其生理、心理发展需要,己成为社会、家庭关注的最重要问题之一。 一、幼儿游残的种类 游戏活动是生动的认知过程,是幼儿人际交往、共同活动的平台,既能锻炼幼儿多通道感官的综合作用,又能带给幼儿强烈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互助行为,儿童快乐的源泉。幼儿游戏的种类有很多,这里,主要从三个角度进行探讨: 一是社会性游戏。社会性游戏是儿童在与玩伴的社会互动中进行的游戏,可以分为独自游戏(2-2.5岁)、平行游戏(2.5-3岁)、联合游戏(3.5 4-.5岁)和合作游戏(4.5岁以上)。儿童的社会性游戏是随其年龄的递增不断向高层次发展的。幼儿主要以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为主。 二是结构性游戏。结构性游戏是有组织的目标导向游戏。即儿童在一定目标的指引下,通过操作,将一些无意义的材料变成有意义的结果的游戏。比如搭建积木,孩子们通过有意识的构建,将一堆零散的木块拼搭出自己想要的模型,类似的还有诸如折纸、拼插、捏橡皮泥等。结构游戏是幼儿最主要的游戏方式。 三是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在扮演他人的角色中进行的游戏,孩子们可以通过这样的游戏,加强对特定事物的认知。目前,角色游戏也是比较受家长和小朋友欢迎的。如南京“果壳里”,就是以角色游戏为主的儿童体验中心,在那里孩子们可以扮演牙医为“患者”看病,也可以扮演消防员为“火灾现场”出力,还可以扮演烘培达人做出“美味的糕点”…… 二、游戏活动中幼儿的心理特点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了延展。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幼儿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幼儿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幼儿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研究证明,游戏能帮助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建立一个平台,促使幼儿在语言的使用、记忆、自我控制和与他人合作等诸多方面来更进一步延伸拓展相应的能力。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兴趣导向。幼儿热爱游戏,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游戏的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游戏唤醒调节理论认为,当缺乏足够的刺激时,人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就无法保持一种最佳程度的唤醒状态,从而达到一个不愉快的低水平。同理,当一个游戏所包含的新鲜刺激很少时,幼儿的中枢神经就无法处于兴奋的状态,就会使他们感到无趣。 二是注意力集中。幼儿在游戏中,普遍会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并且不容易受外在因素的干扰。这种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往往会让幼儿在游戏中的思维更加敏捷,想象力也更为丰富。这种注意力的集中,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经过特别训练的幼儿,大多都能在游戏中表现出惊人的创造力。 三是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幼儿之所以喜欢游戏,是因为游戏能给他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和积极欢乐的情感。虽然,并不是所有的游戏都能在第一时间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但是短暂的不良情绪之后,幼儿收获的最终还是快乐。比如,复杂的乐高配件玩具可能会给初步接触此类玩具的幼儿带来烦躁、焦虑的情绪,但一旦他们克服困难、找到规律之后,他们体验和感受到的是战胜困难和取得成功的喜悦。 四是假想与真实的转换。在游戏中,幼儿的心理活动常常会进行着假想和真实的转换。游戏里发生的很多场景都是幼儿假想出来的,尤其是在象征游戏中,幼儿常常需要借助自身的想象力来充实游戏。比如,在“看医生”的游戏中,“医生”给“病人”打针需要用到酒精棉球消毒,虽然玩具中没有这样东西,但幼儿会假想手中有,并把动作做到位。 五是与同伴的交流与合作。在游戏中,尤其在社会性的游戏、集体性的游戏中,幼儿彼此之间进行频繁的交流与合作是普遍存在的。如当幼儿遇到需要分配角色的集体游戏活动时,相互之间就需要协商、交流与合作。 三、玩具在幼儿游残活动中的意义及作用 在游戏中潜移默化的传授知识、锻炼能力,创造缤纷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这不仅是家长的心愿,也是幼教的目标。玩玩具是幼儿游戏最主要的方式,是其探索世界的最佳途径,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身体机能、语言、认知、思维、情感等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玩玩具能促进幼儿的身体发育 3_6岁是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有些玩具需要幼儿全身运动,在玩这些玩具过程中,孩子们的身体平衡能力,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都可以得到极大的训练与提高。比如串珠子就可以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促进幼儿精细化动作的发展。笔者曾走访淮安市新星幼儿园的老师,他们一致强调,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有利于促进幼儿身体发育。为此,他们绞尽脑汁、想方设法为孩子们自制了许多游戏器材。比如,利用废报纸制作纸球、纸棒,让幼儿拿棒赶球,而且还给这种游戏取了—个有趣的名字叫作“赶小猪”,非常受孩子们欢迎。 (二)玩玩具能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玩具是社会文化的载体。它能在游戏过程中将社会和自然界的信息传递给幼儿,使幼儿在玩耍的过程中,加深对生活的理解,提高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一些创意类的玩具诸如磁眭积木、乐高等,因为玩法多样,不但可以让幼儿在拼装玩具的时候,了解玩具的特征、玩法;而且通过摆弄玩具,幼儿的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知识结构等也能获得发展。一些观赏收藏类玩具,因具有鲜艳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动听的声音、有趣的动作等,能极大地吸引幼儿去观看、去聆听、去触摸、去摆弄这些玩具,从而刺激感官发展,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丰富美的感受。一些具有科学幻想色彩的玩具,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从而调动幼儿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帮助他们了解周围的世界。 (三)玩玩具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 3岁以后,幼儿的个性心理特征逐渐开始形成,主要表现在幼儿对某些事物活动的兴趣和态度上。例如,有的幼儿喜欢美术、音乐、舞蹈活动,有的幼儿喜欢游戏活动;有的幼儿性格外向、活泼、合群,有的幼儿性格内向、安静、孤僻;有的幼儿在主持、演讲方面有潜质,有的幼儿在数学、逻辑方面有潜质等。而玩具对幼儿此类个性能力的形成能够产生巨大的促进和影响,不仅能吸引幼儿的兴趣、激发游戏的动机、丰富游戏的内容、增加游戏的情节、改变游戏的形式,还可以帮助提升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是幼儿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在玩具缺乏时,幼儿活动的内容就会显得比较单调。而一旦有了玩具,幼儿活动的内容就丰富了。幼儿乐观开朗、活泼向上的情绪情感可以通过多种游戏性的体验得到发展。比如,在角色游戏中,当幼儿扮演医生给“病人”注射针剂时,可以降低其对打针的恐惧感;在区域建构游戏中,当幼儿用积木搭建森林,并假装自己在森林探险,能够锻炼幼儿胆量;等。 (四)玩玩具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玩具是幼儿交往的媒介。同样一个玩具,根据人数的多少有不同的玩法,幼儿可以自己单独玩,也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玩,不同的玩耍方式会给幼儿提供不同的生活经验,学到不同的东西。自己单独玩耍时,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摆弄玩具,培养其独立思考、独立处事的能力;与同伴一起玩时,可以发展幼儿的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可以让幼儿学会谦让、分享、协商、合作等;活动结束之后,将物品收拾好、放回原处,可以增强幼儿的责任感。总之,玩玩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关爱别人、诚实守信、协商合作等道德行为和处事态度,而且还能够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感、与人分享的满足感,进而锻炼幼儿的语言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四、基于游戏活动中幼儿发展需求的玩具设计 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年龄阶段性的特征,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心理需求,玩具设计师需有针对性、目的性地根据儿童不同年龄段的需求来设计玩具。玩具设计应考虑游戏活动中幼儿的发展需求,尤其是幼儿的身体发育、认知发展、个性发展和社会性发展,应寓儿童教育、启发智力、认识生活、学习知识和娱乐为一体。 (一)幼儿的身体发育与玩具设计 玩玩具可以锻炼幼儿的运动能力,促进幼儿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健康发展,还能使幼儿的身体更加敏捷、协调。处于3~4岁年龄阶段的幼儿身心发育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点,既需要锻炼幼儿身体的控制力,又要适应幼儿自身发展需要。因而,对该年龄阶段的幼儿玩具设计不仅要充分考虑幼儿身体发展实际,而且还要兼顾心理能力发展需要。在玩具的体积要求方面不宜过大,如为了锻炼幼儿手眼协调性,可设计一些串珠、棋类等卡通玩具;为了增强幼儿的运动平衡能力,可以设计一些简单、安全、造型各异的跳跳球、滑板车等。對于5~6岁的幼儿来讲,他们的动作更加活跃,活动类、游戏类的玩具会更加受到幼儿的喜爱。这一时期的幼儿,活动的幅度大大增强,身体的平衡性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玩具设计上可以综合利用色彩变化和造型夸张新颖的表现方式,有意识地增强复杂性、竞争性,以更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激发他们强烈的参与意识。 (二)幼儿的认知发展与玩具设计 玩具设计应考虑幼儿认知的发展。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若玩具的造型反映的是幼儿熟悉、熟知的事物,则幼儿感知力、理解力就会增高。玩具设计师应考虑将趣味性体现到幼儿玩具的设计中去,让幼儿在玩玩具的过程中找到乐趣,改善幼儿多动、注意力不持久的状况。这就不仅要求玩具的外观造型要有足够的吸引力,而且还要求玩具从形态、色彩、功能等方面创造轻松的使用环境和愉悦的氛围,并给予幼儿一定的发挥和模仿的空间。比如,设计幼儿玩具时采用自然的形态,能够带给幼儿熟悉的感觉,倘若再在这些形态上加入一定的趣味性,就更容易让幼儿接受。另外,还可以采用一些幼儿常见的活泼可爱的造型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样也更易于被幼儿接受和认可。 (三)幼儿的个性发展与玩具设计 幼儿从3岁开始便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一般来说,处于这一阶段的幼儿注意力、记忆力、逻辑思维等尚未发展成熟,思维方式比较单纯,耐心也相对不足。如果玩具设计得太过复杂,就会令幼儿望而却步;如果玩具操作麻烦,就会令幼儿转移注意力,甚至会产生挫败感。所以,幼儿玩具的设计要符合他们生理、心理发展阶段的需求,符合特定的年龄标称。简化的操作、视觉化的符号,还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增强幼儿的创造力,能够更容易地满足其生理和情感的需要。 (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与玩具设计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自我意识、集体生活、人际交往、社会行为和道德的产生等方面。任何一个幼儿出生时只具备一定的生理条件,是一个自然实体,而不是一个社会实体。他们的生理水平与社会对他们的期待、要求还相差甚远。只有在与家人、朋友、社会群体的交往、接触中,才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才可以不断获得社会性方面的知识、经验。而幼儿与他人交往的媒介主要是玩具。如今的家庭以独生子女居多,在这样的环境中,儿童容易缺乏年龄相仿、能够交流及游戏的伙伴,玩具承担着交流沟通的重任。所以,设计师可以根据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来设计玩具。比如,可以多设计一些分享类的玩具,让幼儿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相处、协商等。也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创意拼插类的玩具,让小朋友需要合作才能够顺利完成,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习得交流、沟通等社会技巧,为其的社会性发展奠定基础。 结语 设计师设计的玩具,最终要走进千家万户,为儿童所用。玩具是架构在游戏价值之上,并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实现游戏价值的工具。优秀的幼儿玩具设计必须考虑孩子的发展需求,以幼儿为本。笔者以游戏活动中幼儿发展需求与玩具存在的联系为出发点,对两者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此研究为幼儿玩具设计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方法,对玩具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