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设计本质
范文

    李盛弘

    今年四月中旬,我与业界知名设计师评委们一齐相聚在底特律的亨利福特博物馆(Henry Ford Museum),这是我第二次担任美国际杰出设计奖(IDEA)竞赛评委。四天的时间里,评选第二轮的进入复赛的设计作品,并决定其最终名次。复赛作品依照规定,在一定尺寸规定内,需要将实际产品寄到现场给予评审们亲身体验。此次,我主要担任环境设计组与学生概念组的评选工作,从1870件作品中选出入围第二轮的840作品,最终再决定获奖的150件作品。评审团内部激烈的辩论,对于每件IDEA金奖作品抽丝剥茧,并接近严苛的标准从不同视角挑战每一件设计作品本身。一次次的探讨与评定,都象是带领评审团更加接近“设计的本质”。四天的活动是一场汇聚集体智慧的过程与决策,任意一位评审与设计师是无法做出全面性的决定。这难得的体验让我思考更多关于设计本质与作为一位东方设计师应当具备的正确态度与能力。

    设计范畴的专业性

    我们时常听到“人人都是设计师”这句话,但是我不认为设计是泛泛而谈的一种专业,设计是具有一定规范的专业性。不同专业的设计师需要学习不同的设计工具、设计方法、设计理论。产品设计师与建筑师的不同,平面设计师与动画设计师的差异性,交通工具设计师与工业设计师的区别。对于大部分设计创意工作者来说,或许具备正确的设计心态、道德与操守是相通的,但是基本上仍然是术业有专攻、各司其职。担任IDEA竞赛评委时,不同评委会分配到不同的组别,依据专长与经验为主。若不是组别内的专家,很难做出合适的决定,例如:医疗组别的设计评审们,需要了解一些医疗器材设计时的场景与医护人员的专业需求。或是大型工业产品、机具的设计,同样也需要了解施工工人的使用需求与场景。我很佩服IDEA能集合全球顶级的设计师、企业家、学界专家组组成一支世界级的专业评委团队。团员来自各行各业,都是该领域的顶尖人才,负责20多个竞赛类别,分别进行设计评估、筛选并推荐出最好的作品。

    我虽然说设计具备一定的专业性,但是若将设计放在整个产业链中来理解,设计应该是退居幕后,扮演更多的是一种辅助性、引导性质的角色。设计是“帮助”整体产业的提升、设计是“帮助”消费者能更好的使用产品、获得更加的使用体验。设计不是“引领”产业升级、设计也不是“主导”用户的生活和使用习惯。但是这并不和设计的专业性冲突,就是因为设计的专业性质,在与其他领域结合时,需要担当起桥梁与交流的功效。设计师不应当是主角,使用者是主角、永续的生态链才是主角。设计师需要适时化身为催化剂,融合不同背景与融入环境与社会脉络中。

    解读社会脉络下的设计

    另一方面我感受很深的是设计是应地制宜的一种解决方案,具有时效性的,但绝非是最终的结果。在现有的环境、社会脉络下做设计(design in context)是必要的,是一种在地关怀的表现。举一个例子,近年来亚洲的空气品质相较于其他国家是相对比较不好的,亚洲的设计师产生许多对于改善空气品质的设计,包含:口罩、空气净化机等等产品设计。所以今年看到许多口罩、空气净化机的设计作品参加比赛。在今年IDEA评审团队中,我是唯一位华人评审,同时也长时间在亚洲工作,所以非常能了解为何会有口罩这样的产品设计趋势出现。当然,我也将亚洲的情况的分享给在场评审团队们。唯有在了解社会、环境脉络后,评审团队才能做出最公正的判断。

    另外一个例子是关于“公共外卖储存空间”的设计。特别是在中国,用手机APP点外卖是稀松平常的事情。若是在吃饭巅峰时间,外卖员需要配送大量订单,满足庞大市场需求。更加迫切需要一个公共置物空间能让外卖员将食物、外卖物品暂时储存在空间中,让消费者能够扫码后将柜子开启并顺利安全的取得外卖食物、物品。公共置物空间的设置地点规划也是需要考量的,多数外卖员是骑乘电动机车的方式派送,如何让外卖员在安全、方便、高效的情况下完成任务。若是设计评审没有在中国的工作经验,很难在第一时间理解这个设计的价值。

    建立起系统性的东方美学

    亚洲势力崛起已非新鲜事:民族认同感、设计意识抬头、消费力提升、对于生活的追求等等。身为亚洲设计师,我们更具备重责大任,面对这一波热潮与觉醒。我们早已有自身一套的东方美学概念,但是还未真正的提升到系统的层面,构筑出系统性的东方美学生态,其中的延展性、包容性精神、与其他文化的兼容性、美学体系核心价值定义等等,都还需要时间、文化上的累积。第二次担任IDEA评审,当下深切感觉亚洲土地上对这一块的迫切需求,除了因为60%以上的参加作品来自亚洲外,自身的成长背景也无时无刻提醒着我:“何谓属于我们的东方美学架构?”从工业设计领域来举例,工业设计(industrial design)源自于西方工业革命下的产物,因为技术进步,人们对于产品的量化的需求而催生。一直到近代的对于工业设计的定义不再是只为了量化、生产,而是真正走入人们生活,以人为中心而设计的商品。先前提到社会脉络下的设计(design in context),其实正是一种结果,追本溯源对应的是东方美学的价值观与哲学思考应当是与欧美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建立系统性的东方美学不是为了与欧美市场或是普世价值有所区分,而是我们为了更加了解自己的根、本。

    打破对于创新平台的想象

    近年来,许多设计比赛如雨后春笋出现:国际级、县市级、学生竞赛等等,一下子让设计师的发挥的空间变广、宽泛。但是作品赢得奖项后能否真的产生社会影响力?设计作品是否具备商业潜力与价值?这是设计师、创作者与设计比赛平台需要深思的。比赛的目的是鼓励好的设计点子、帮助设计师与其作品推广外,应该还能做些什么?設计比赛是一个良性竞争的平台,对我个人来说,比赛的截止日期,往往能帮助我“挤出”一些点子,无论好坏,至少有一个开始,在从中去修改架构、调整细节,最终完成作品。随者自身角色转变,从参赛者变成评审甚至是规则制定者,我更加关心得奖后的情况,获奖者在庆祝得奖的同时,竞赛平台对于得奖作品是否能“加值”,再往前助力推上一把,才是至关重要的。

    用“设计比赛”来描述,我更喜欢用“创新平台”这四个字。因为设计比赛应该是涵盖在创新平台下的其中一个项目。市场上充斥太多“设计比赛”,太少“创新平台”,IDEA设计奖是属于美国工业设计协会(Industrial Designers Society of America,IDSA)下的其中一个项目(program),他们还有涵盖教育、奖学金、设计研讨会、设计师聚会等等线下活动。IDSA充分将平台中的资源打通,培养创新社群,利用“设计”将世界创新人才汇聚在一起。期望未来能看到更多的创新平台出现,帮助设计师成功外,更能帮助大众了解设计的核心价值。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5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