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工匠精神于工业设计教育的思考和认识
范文

    王彩霞 张秦玮 吕硕

    

    摘要:工业设计的行业发展需要工匠精神。培养工业设计师的职业精神,重在从高校工业设计教育这一人才培养的源头入手,提出具体的培养举措,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业设计行业规范。以工匠精神思想内涵为指导,对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育的制度建设给出相关建议,提出“七年制工业设计师培养制度”,辅助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育的更好发展,践行时代和行业需要的工匠精神。

    关键词:工匠精神 工业设计教育 职业精神 制度建设

    引言

    “工匠精神”一词是2016-2018连续三年在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热词。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国家战略层面上对工匠精神先后通过“培育”、“大力弘扬”、“弘扬”等字眼—再主张和重申,旨在对中国制造和国家品牌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工业设计作为一个对制造业发展和国家品牌建设有着重要贡献的行业领域,工匠精神的战略导向是必须要注意贯彻和实施的。

    工业设计的发展与工匠精神的渊源由来已久,在手工艺设计阶段,从事造物的人们就逐渐形成了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随着大工业时代的到来,实用主义的工业化产品逐渐服务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批量制造”代替了精雕细琢,也丧失了渗透在产品中的匠人精神带给用户的温度。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作了新的界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国人富起来后,我国的工业设计发展没有很好地满足人们对更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工业设计行业对于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发展处于一个断代的状态。面对本该传承却逐渐丢失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笔者认为,当前的大学工业设计教育应该承担起自己的时代重任。作为一名工业设计教育一线的专任教师,笔者结合自己亲身的工作体会,就工匠精神对工业设计教育的指导意义,从“培养高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的职业精神”、“补充高校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相关制度”两个维度展开思考,提出认识和见解。

    一、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育需要侧重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

    (一)培养工业设计学生职业精神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高校工业设计教育在培养方案设置上以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为主,对学生就业、从业方面的培养仅限于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对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工业设计师,在职业精神方面的教育比较欠缺,这就导致高校培养的工业设计毕业生能在短期内适应行业需求,但缺乏一个长期胜任并逐步建立行业规范的思想内核,在当前商业化、程式化的设计怪圈里,往往不能做到坚持原则和初衷。

    今天的职业精神,笔者认为要从两个方面去理解:第—方面,就是我们普遍认识和理解的因为热爱职业而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的职业精神;第二方面,是当下非常稀缺目与工匠精神的内涵如出一辙的,那就是因为安于职业、享受职业而将这份职业精益求精、淡泊名利恪守坚持下来的职业精神,日本的职人精神就是对这—方面的最好阐释。今天,中国的工业设计师在国际上没有—席之地,“中国设计”是让设计师感到尴尬的字眼,工业设计教育要侧重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是亟待解决的行业发展问题,其重要意义概括为以下三点:

    1.有助于树立中国工业设计的行业规范。高校工业设计教育是一个学生成长为工业设计师的起步阶段,是学习理论知识和养成设计理念的重要阶段。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以工匠精神的内涵为导向,倡导热爱职业、恪守职业的职业精神,才会培养出思想内核相一致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长此以往,中国工业设计的行业规范也会随着职业理念和职业追求相一致的从业者们的发展而逐步建立起整个行业的良好风气和规范。

    2.有利于“中國设计”品牌打造。我们今天谈日本设计、德国设计“中国设计”引发所有设计师的思考。设计师杨明洁说过,因为历史原因,中国的设计传承是断代的,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主张工业设计教育侧重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是想让每一个工业设计从业者能够从就业起点践行,从工作点滴践行,从而对“中国设计”的民族品牌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3.有益于中国设计师的成长成熟。职业精神是热爱职业和恪守职业的操守和理念,从工业设计教育着手,培养“干—行,爱—行”的工业设计师,是高校对学生职业规划与发展高度负责的体现。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只有怀揣着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和坚持,才能在个人成长上有所成就,才会对行业发展做出贡献。

    (二)培养工业设计学生职业精神的具体举措。

    《周礼.考工记》中记载: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工匠精神最早用于形容古代“工匠”,是—种极高的推崇和尊重。工匠也称手艺人,意为熟练掌握一门手工技艺并赖此谋生的人,如铁匠、木匠、皮匠、钟表匠等;在现代则可泛指家庭作坊、工厂工地等生产一线动手操作、具体制造的工人、技师、工程师等。工业设计师诞生于工业革命之后,是在工业化批量生产取代手工作坊式制造的时代背景下逐渐形成的职业角色,在一定意义上,工业设计师可以说是手工艺人的时代更替者。古代工匠的培养主要通过师傅的“口传心授”来实施的,与今天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教育的“科班教学”模式有很大不同,长于因材施教、终身教学、德才兼修。以工匠精神为指导,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在具体实施环节,笔者认为可以从国家宏观层面和高校执行层面采取一些措施。

    1.在国家宏观层面,以手工艺阶段对“工匠”的重视和推崇为借鉴,在全社会普及和推广工业设计提升工业设计师的职业荣誉感。

    (1)在全社会推广和普及工业设计可以提升普通消费者的设计品味,从而促使全社会反对工业产品的山寨和粗制滥造,从而推动工业设计行业的正向发展。

    (2)以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大国工匠》电视节目为参考,推出类似“大国设计师”的媒体宣传节目,提升工业设计师的行业认同和自豪感,对高校工业设计教育起到辅助和促进作用。

    2.在高校教育执行层面,“教”与“学”的主体需要统一工匠精神的思想内核,双管齐下,共同努力才能有所成效。

    (1)专业教师要理论与实践能力并重,言传身教,传播工匠精神。徐建认为,“工匠精神是指敬业奉献的工作态度,技艺精湛的工作能力,精益求精的工作追求”。从“教”的主体入手,工业设计专业教师要强化自身专业素养,在思想层面、行为层面和目标层面上,分别以工匠精神为导向、注重自身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学科研能力,提升教学目标和追求,将工匠精神践行在自己的点滴工作中,潜移默化地传播工匠精神。

    (2)在学生的学习环节,学校要严格对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的考核标准,养成学生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李进认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主要源于工匠自身长期的技术实践积累和对技术技艺的理性思索,对前人的发明制品或技艺进行改良式的创新,以得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技术制品或技术服务”。这一观点对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从学生主体入手,教学部门要弘扬古代“工匠”的求学精神:鼓励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上注重积累和理性思索,养成学生勤奋求学和严谨治学的态度;注重因材施教,激励学生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和内容,做到对专业的“精与专”的深度探索,养成精益求精的学习劲头;注重梯度教学,鼓励对学生按专业水平进行梯度划分,营造奋勇争先的学习风气。

    二、以工匠精神思想内涵为指导,补充工业设计教育的制度建设。

    工匠精神的德育宣传容易虚化,形式大于实际,工业设计教育要践行工匠精神思想内涵,需要制度化方能真正实现。笔者就当前高校工业设计教育的相关制度进行思考,借鉴古代“工匠”培养模式,提出以下两个补充意见。

    (一)取“学徒制”之精华,补“导师制”之不足。

    “导师制”是目前很多高校工业设计教育采用的一种教学制度,这一制度是针对传统工业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落实了工业设计教育中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目标明确、因材施教等内容环节,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相较而言,古代“工匠”的培养则主要是通过师傅对徒弟的言传身教来执行的,被称为“学徒制”,具有培养时间长、全程教育、学习方式现场化、师徒关系亲密、以实践为中心等特点。今天我们重提“工匠精神”,学徒制的教学模式中存在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精华。

    1.学徒制的学习效果比较全面,既包括知识技艺的学习,也包含道德品质的领悟。工业设计专业导师制的培养模式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影响和教育。

    2.学徒制倡导对惟精惟一的尽善境界的追求,这是保证工匠学有所成的指导思想。导师制的培养模式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养成对专业学习持续钻研、追求完美的理想信念。

    3.学徒制的培养模式中,工匠对自己的产品负全部责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导师制的培养模式中,需要加强学生对自己设计作品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认识。

    (二)延长高校工业设计教育时间,执行“七年制工业设计师培养制度”。

    目前的高校工业设计教育大多实行本科四年制教学,学生毕业后,高校对学生后续的发展和成长不再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这是符合当前国家高校教育的体制要求的,但就从工业设计专业的实际特点和近年来的就业形势来看,很多高校毕业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很容易转行,没有职业忠诚度,缺乏职业自豪感。笔者认为可以将工业设计本科教学周期进行“延长”,执行“七年制工业设计师培养制度”(如图1)所示。

    1.四年本科培养:当前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执行四年制本科教学,本科阶段对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基础在于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对于如何就业从业,大学开设职业规划课程,是针对不同专业的通识类课程,不具有专业导向性。

    2.三年设计师培养:在本科培养的基础上,关注学生毕业前三年这—黄金就业阶段的发展走向,进行必要的干预和引导,辅助学生“学一行,干一行”。“三年設计师培养”的具体实施可以从校企协同、导师跟进、就业反推教学三个方面展开工作。

    (1)校企协同:学校在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后,和学生就业单位保持联系,对学生前三年的就业适应期进行追踪。校企协同跟进学生就业初期发展走向,对校企双方是双赢的:一方面,学校可以从企业的反馈中自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到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建议;另一方面,学校在对学生的跟进过程中可以进行必要的干预和教育指导,辅助学生就业和企业发展。

    (2)导师跟进:针对学生在前三年就业适应期存在的问题,学校要进行必要的干预和教育指导,具体执行层面有导师牵头跟进。在高校“导师制”教学模式中,学生和导师一起度过了四年的大学时光,已经建立了相互信任与合作协同的基础,导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说服力和信任度。针对企业反馈的问题,通过导师跟进制度,能够快速修正和完善,对工业设计师的个人成长和企业的发展是双赢的。

    (3)就业反推教学:在三年工业设计师培养阶段,采取一定的奖励机制,例如对三年内就业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扶助学生“干一行,爱一行”;将优秀校友作为榜样进行校内宣传,组织相关讲座,做好毕业生和在校生的“传帮带”工作。通过这样一些具体的举措,对在校的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导向产生正向积极的影响,反推学校教学的更好执行。

    延长工业设计教育培养周期,执行“七年制工业设计师培养制度”,是对工匠精神“一日为师,终生为师”的精神理念的传承和发扬。通过该制度的执行,一方面,高校的工业设计教育能够更好服务企业人才需要;另一方面,企业用工又能反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通过这些制度的试行,工业设计专业人才的令人发展会有更好的前景,中国工业设计行业发展更会有也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工业设计要践行时代呼吁的工匠精神,从现阶段的行业现状出发,笔者认为,切实可行的举措就是从人才培养的源头入手,在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育过程中,培养在校大学生的职业精神、补充和完善高校工业设计教育的相关制度,辅助中国工业设计行业规范建设,践行时代需要的工匠精神。对如何培养职业精神和完善工业设计教育的相关制度,笔者提出了一些拙见,但养成和树立整个行业规范任重而道远,需要高校、教育机构、企业等相互协作、相互借力才能够有所推进。本文的研究也是前期探索,持续性的研究和深入还会继续,希望通过自己的尝试和努力能够为工业设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9:4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