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设计是扶贫攻坚系统工程的“协调人”
范文

    

    

    

    马牧群教授,兰州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1992年起供职于兰州工业学院从事教学工作,其间1993年赴西藏参加援藏工作;2002年筹建兰州工业学院艺术设计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国内访问学者;2013年任兰州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兰州工业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甘肃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教育部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环境艺术专业分委员会委员;中国室内设计高级设计师;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视像协会中国数字艺术设计专家委员会高级专家委员。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中国室内装饰协会“中国室内设计教育贡献奖”;甘肃省创新创业教育名师。甘肃省省级精品课程、甘肃省高校创新创业慕课主持人。

    扶贫是一项高难度复杂且需创造性的工作,设计恰好能够起到“协调人”的作用,在政策、社群、机构和资本四方关系中,创造可持续的系统去运营。从产品到服务,从城市到农村,从商业到社会,从文化到价值,设计将会作为强有力的催化剂推动精准扶贫,修复贫困人群或贫困村落的弹性生态系统,建立协作式社会创新体系,有效为乡村发展赋能。而设计的实质就是解决问题,设计的潜力已被广泛理解,更多的扶贫开发工作等待着设计领域去探索,去尝试。

    《设计》

    马牧群

    《设计》:您是在何种契机下开始参与“设计扶贫”项目的?

    马牧群:兰州工业学院是一所2012年新升本的应用型工科院校。身在西部,参与扶贫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义务和责任。大概在2015年左右,我们学校有一位教授到定西渭源县挂职科技副县长,渭源县就是成语“泾渭分明”中渭河的发源地,定西是我们国家最大的中药材产地,渭源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农民种植中药材能脱贫致富。她问我能不能给渭源县中药材种植户帮忙建一些电商网站,正好我们开《网页设计》课,就把这个题目布置给老师和同学们来做。2017年、2018年连续两届的毕业设计选题,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做和扶贫有关的设计,从品牌策划、土特产、农产品包装到乡村旅游画册设计、农村电商网页设计等跟我们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有关的所有项目。同时,国家级贫困县临夏州积石山县有两个乡是我们学校的对口帮扶对象,也需要我们做点工作,我们开始逐渐深入地参与设计扶贫的项目。

    《设计》:您参与的“设计扶贫”项目持续了多长时间?您具体参与了哪些工作?

    马牧群:从2015年到今年已经持续了5年多时间。在这5年里,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付出了不少心血,也得到了一些认可。2019届毕业设计时,我们参照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甘肃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发布的“甘肃省乡村旅游206示范村”目录,要求学生给自己家乡的乡村旅游做设计,从全省14个地州市中遴选出30多个乡村。共有47组毕业设计关联到乡村一级的旅游宣传、景区规划、美丽乡村改造、土特产产品包装设计及文创产品开发等项目。涉及设计扶贫四大主要行动内容:提升贫困地区产品设计水平、提升贫困地区产品设计能力、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生活质量、推动乡村风貌改观升级。

    同时我们参与文化和旅游部的“非遗+扶贫”的项目,和兰州交通大学的项目组一起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夏砖雕”、“保安腰刀”做设计服务。

    《设计》:在参与扶贫项目的前后,您对“扶贫”这件事的认识有什么变化?

    马牧群:从学校层面来说,应用型本科强调服务地方经济,强调贡献度,强调不可或缺。作为应用性很强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环节是应用型专业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设计扶贫对我们设计专业可以说是一个大大的金矿,需要大家深度挖掘。社会有这个设计需求,我们也需要大量真实项目来磨炼。2018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全国各省、市、区“设计扶贫”电视电话会议,进行相关政策解读、行动计划发布、特色案例示范。会上,发布设计扶贫十大模式及十大措施,推动设计扶贫工作全面开展。这个会议对我们启发很大,设计扶贫从一个口号上升到国家行动,我们开始从零散自发的形式转换到有组织、有意识、有规模地开展设计扶贫。

    《设计》:在您看来,设计参与扶贫有什么独特的优势?

    马牧群:这个问题我从两个层面来说明。第一,设计参与扶贫的优势。设计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参与形式,可以说无孔不入,扶贫攻坚是个系统工程,大量的实际问题需要解决,而设计的实质就是解决问题,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设计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广阔天地我们大有可为。

    第二,我们参与设计扶贫的优势。我认为有三方面的优势,首先是我们的历史地理优势。甘肃历史文化厚重,有8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大地湾遗址,有绚丽多彩的马家窑彩陶文化,齐家玉文化,河西走廊丝绸之路黄金段,佛教石窟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临夏永靖炳灵寺石窟,有“中华道教第一山”崆峒山,有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的拉卜楞寺,有号称中国“小麦加”的伊斯兰教重镇临夏回族自治州。民族风情万种,有全国仅有的少数民族: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除文化多样性之外,自然景观也令人神往。甘肃拥有除海洋之外的所有自然风貌,甘肃被《孤独星球》评为亚洲十大最佳旅游地之首。兰州地处祖国陆地版图中心,深度贫困地区三区三州,是扶貧的难中之难,艰中之艰,其中的四省藏族聚居区的甘南藏族自治州,三州之一的临夏回族自治州,离兰州只有100多公里的路程。对于参与设计扶贫有独特的优势,我们身在贫困地区,深知他们的需求,能很好地沟通与交流,做深度的开发与合作。其次是人才优势。我们学生70%来自农村,大部分学生家庭生活还不富裕,有改变家乡面貌的强烈内生动力。比如来自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莲花镇的2020届毕业生崔巍同学,设计扶贫作为其毕业设计选题,为家乡花椒做的一套产品包装设计,被当地企业采用并走上创业之路的事迹登上7月9日新闻联播头条。第三是专业优势。学校层面我们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从我们专业的特色来说,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环境设计专业所有的课程都可以参与到设计扶贫当中。

    扶贫是一项高难度复杂且需创造性的工作,设计恰好能够起到“协调人”的作用,在政策、社群、机构和资本四方关系中,创造可持续的系统去运营。从产品到服务,从城市到农村,从商业到社会,从文化到价值,设计将会作为强有力的催化剂推动精准扶贫,修复贫困人群或贫困村落的弹性生态系统,建立协作式社会创新体系,有效为乡村发展赋能。而设计的实质就是解决问题,设计的潜力已被广泛理解,更多的扶贫开发工作等待着设计领域去探索,去尝试。

    《设计》:从您的实践经验来判断,您认为“设计”之于“扶贫”还可以有怎样的作为?

    马牧群:首先要明确扶贫是个系统工程,设计扶贫不是万能的,我们更多的是在做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的工作。目前主要做产品驱动和服务驱动两个层面,可以重新定义设计推动扶贫开发工作的能力,让越来越多的贫困人群受益。在宏观层面上,我们要利用我们的制度优势,顺势而为、借势而为,利用国家宏观政策红利,如西部再开发、生态保护与旅游、“两山理论”、乡村振兴等。这些宏观的规划都要落地,变成一个一个真实的设计项目,都需要我们参与其中。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同样小康路上设计师也不能少。

    《设计》:参与“设计扶贫”对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有怎样的意义?

    马牧群:参与设计服贫对设计专业的学生和老师意义非凡,并且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改变着师生的思维和观念。特别是对学生,让他们感觉到通过做身边的一些真实案例,脚踏实地、扎扎实实研究真实的需求和市场,实实在在地把用户思维、产品思维放进设计里,面对面和甲方交流切磋。设计扶贫使学生的设计作品更接地气,避免设计作品好高骛远,贪大图洋。特别是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大学生把论文写到祖国的大地上,使我们真切感受到必须俯下身子、静下心,脚踏实地地干一些工作。

    《设计》:“设计扶贫”项目对高校设计专业的教学是否有所启发?未来会否衍生出新的项目或发展方向?

    马牧群:通过设计扶贫项目的参与,对我们的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启发很大,并带了一些显著的变化。首先,我们的毕业设计已经做到100%的真题真做,一人一题,不容许有假设、虚拟的题目。通过大量真实案例的植入,避免闭门造车,避免洗澡盆里学游泳,改变传统的水课,努力提高每一门专业课的含金量。和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一流本科课程的要求做衔接,使我们的教学内容体现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

    未来会否衍生出新的项目或发展方向这个问题,我想一定会发生的。设计扶贫不是简单地到村里做设计,而是设计师以敏锐的洞察力,以设计系统为载体,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对现有资源进行创造性重组,从而激活传统资源的开发;通过新观念和新技术的运用,搭建起新的生产消费系统,以实现生活方式构建和文化塑造,激活当地文化的内生动力。这些复杂的社会需求会演变成新的发展方向,他的复杂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数字时代大数据算法将更加精准助力扶贫,在“互联网+”的加持下,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新的业态商业模式混合后,新的化学反应一定会发生。数字信息可视化设计、UI设计、新媒体、融媒体、VR\AR等新技术、新工具将给设计专业带来新的发展方向。

    《设计》:如何才能确保扶贫成果顺利转化和项目的可持续性?马牧群:首先在思想认识上一定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有情

    怀、有热情地投入到设计扶贫当中,始终坚持扶贫设计的公益性,同时要保证设计作品的艺术水准、实用性和完整性,这样设计成果的顺利转化和项目可持续性就水到渠成。相信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有相关财力支持,加上高校产学研结合设计转化,再进行科学合理的商业运用,设计扶贫项目需要政、产、学、研、商联合发展,一定能助力全面建设小康。

    《设计》:请您谈谈在设计扶贫项目进行过程中收获的感悟以及经验教训。

    马牧群:做这项工作,我们认为是有意义的,通过我们的努力,能给一些人带来帮助和改变。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也有收获和成就感。最大的收获应该是深刻理解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行胜于言”。遇到力所能及的项目干就行了,在干的过程中不断解决问题,不断优化方案,不断锻炼队伍,让学生在战争中学会战争。

    设计扶贫是个系统工程,要提高效率,就要减少中间环节,直接找最基层、最需要设计服务的组织和企业。我们的做法是“主动出击,上门服务”,在刚开始做的时候,以兰州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向西我们找到了西固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河口镇文化古街,设计旅游文化纪念品文创产品;向东为榆中县青城古镇提供设计公益服务,用建筑动画漫游的形式表现罗家大院、青城书院古建筑的风韵,用3D打印技术研发出用传统建筑榫卯结构能拼装的文创益智玩具;向北是在“玫瑰之乡”为永登苦水玫瑰做包装设计;向南则为兰州七里河区的“中国百合之乡”西果园镇做有关“百合”农产品的包装设计。

    通过发展产业的方式实现精准脱贫,外界的推动作用是必不可少的,这就需要把外在的推动力转化为内生动力,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自我造血能力,这其中的关键就是搞好产业扶贫。但是农村基础设施薄弱,面临缺少资金、技术、品牌、产业链等难题,特别是经营层面的问题,变现难的问题,这也是我们的难点和痛点,需要以更高的视角,在更大的平台上用智慧和毅力做超级文案,做全链整合,这也是设计存在的意义所在。

    《设计》:请您分享几个参与过的成功的“设计扶贫”案例。

    马牧群:2017年,我们组织学生参与反映甘肃扶贫工作的本土电影

    《丢羊》的拍摄,动用我们实验中心所有的摄影摄像器材,包括轨道车、摇臂、斯坦尼康、无人机等设备。2018年该片获得第十七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农村题材奖),这也是我们学生收获信心的一个项目。

    2018年,我们组建了校级科研平台——“丝路漆艺文创中心”和西部民族文化创意研究中心,专注“非遗+扶贫”和少数民族扶贫。甘肃东部和南部盛产漆树,年产大漆10万斤以上,我们通过漆画漆艺技艺的研培,做深、做长大漆产业链,增加文化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思考文化扶贫,思考非遗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意义,让非遗活态传承,让传统手工艺活在当下,通过设计赋予非遗新生,在满足现代社会审美需求的同时也能为大家所用。我们可以帮助传承人、民间工艺美术师创造条件去接触新的信息,尝试更好的材料。目前已经累计培训农村贫困学生50多人次,今年刚刚通过甘肃省高校优秀传统文化傳承基地的考察验收。

    2019年,我们参与了天水市麦积区为残疾贫困户举办的赋能培训,选派老师和学生进行创意工艺品和漆画制作的培训。让残疾农民有一技之长,克服封闭环境,增加自信,融入社会。和青海藏文化博物院合作开发少数民族特色的文创产品,其中的藏香产品上市两年来,一直在热卖。

    最近的一个项目是以文旅振兴乡村旅游的临夏“河州小镇田园综合体”项目。经过前期的调研、探讨,以乡村旅游中的“临夏城市人文”为主题进行科学规划,将乡土文化、地域文化、历史文化、休憩文化融入河州小镇建设,打造集休闲娱乐、特色民宿、旅游观光、康养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型乡村旅游产业。规划设计小组分为二维组和三维组,对河州小镇园区、行政楼及民宿进行建模规划,二维组负责园区地图、彩绘和LOGO的设计,三维组负责采集的数据,制作CAD施工图和3D效果图,前期工作已经结束,目前正在做项目设计的深化。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