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周浩明:可持续设计要实现从观念到行动的转化 |
范文 | 林楠 自20世纪90年代起,清华大学美术学博士生导师周浩明教授就开始从事可持续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的研究。当时国内相关资料资料寥寥无几,他只能参考大量的国外研究成果,最终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课题,弥补了国内在此领域的研究空白。 他从社会学层面和全球化视角出发,结合不同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对环境艺术设计产业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战略与具体实践展开了全面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试图建立一套关于全球化背景下未来环境艺术设计可持续发展战略及方法论的完整理论体系。 2003年他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芬兰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留学兼讲学。期间他对北欧设计的真谛有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回国后,引荐芬兰著名设计大师约里奥.库卡波罗等著名学者和设计师到中国政府、高校、企业合作,多次组织中国设计9币赴芬兰游学考察,组织翻译、出版了关于芬兰设计的学术著作及大量学术文章。 2016年5月,芬兰总统绍利.尼尼斯托将芬兰国家勋章——芬兰狮子骑士团一级骑士勋章,授予周浩明教授,以表彰他在促进中芬两国艺术、设计与建筑的交流合作方面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设计》:请您介绍下目前国内在可持续设计领域的发展状况。 周浩明:已经与我开始做研究时不可同日而语,慢慢在走向正轨。绿色建筑体系也可称为生态建筑体系或可持续建筑体系,除建筑本身以外,也包括建筑的内部空间(室内)和建筑周边的外部空间(景观),是大概念的建筑。从设计到绿色评估,这个体系已基本建立起来,但还有待完善。全国各地有很多从事生态建筑方面研究的人,都是根据自己的专长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现在投标方案或者参加竞赛,基本都会提到绿色、生态、可持续这些字眼,但具体什么才算绿色、生态,设计作品达到了怎样的绿色程度就很少有人知道了。因为绿色设计是一个体系,就像生态本身是一个系统,必须从系统论的角度去考虑,是一个从孕育到坟墓的过程。很多人认为我用了某一种绿色手法,整个设计就是绿色设计了,这其实是一种不全面的理解,因为当你采用某种“绿色”手法时,很可能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其他负面的生态效应,如果通盘考虑下来,关于“绿色”的总得分还是有可能会降低。一个评估结果需要按总分来计算。但至少国内已经有这方面的绿色意识,这种精神是要鼓励的,但是,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到底有多少人能够主动自觉地去做,又很难说了,尤其当涉及自己的切身利益的时候则更是如此。 《设计》:绿色建筑是否有统一的评价标准? 周浩明: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有关于绿色奥运建筑的评估体系。建筑行业走的比较超前,国内外都有一些相应的标准,但是各个国家的标准也会有差异。每个国家的发展理念、具体国情以及考虑的问题都不太一样,比如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就不同。比如现在很多发展中国家认为空气污染不是我们造成的,发达国家早些年拼命发展造成了大量的环境问题,现在却让发展中国家一起承担苦果,这不公平。再比如有些国家的森林覆盖率非常高,他们认为他们为大自然的净化做了很多贡献,但是这和他们发展与否没有关系,因此就不能限制这些国家的发展。现在很多国家都有了自己的评估体系,这些评估体系都是根据这些国家自己的基本情况而制定出来的,因此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但总体目标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设计》:哪些国家在生态建筑上做得比较好? 周浩明:在技术方面,美国、德国、英国、日本、北欧诸国都做得比较好。生态建筑除了理念之外,还需要有技术的支撑。美国有一个称作LEED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制定较早的一个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现在大家也基本上向它看齐。很多建筑会参加LEED的评估认证,根据评价指标进行打分,相对来讲是比较客观的。但这是美国的标准,是根据美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的,虽然在评估指标里有一些灵活的部分,比如根据各个国家、地区的不同情况会有很多选项,但并不完全适合于其他国家。每个国家都有比较好的案例,比如北欧、美国、德国,无论从总体概念上还是实际行动上,我认为都做得比较好。 《设计》:在生态建筑设计上有哪些好的案例吗? 周浩明:生态建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做,比如日本设计师坂茂就是从纸这种材料出发来设计与建造建筑。日本经常发生地震,震后重建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预制的纸建筑可以非常快速地运抵震区,组装时不需要太多专业知识,只要按照组装说明经过简单指导就可以很快搭建起来投入使用,可以作为过渡阶段的应急方式。一旦震坏的建筑得到修复或者新的建筑重新盖起来,这些纸质的材料就可以再次回收。2000年汉诺威世界博览会的日本馆就是他用纸质材料设计的,此外他还用纸质材料设计了学校校舍、住宅甚至教堂。生态建筑的优秀实例已经很多,但提高绿色性能的具体方法却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注重采用传统低技术的运用,有点则更侧重于现代高技术的使用,有的是从材料使用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也有的是从人与自然的融合上去考虑问题。 《设计》: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出发,去做可持续理念之下的生态建筑? 周浩明:生态建筑是一个总体概念,实现它的途径有很多,比如坂茂是从材料的角度出发,我们也可以从节能的角度与工程师进行合作。德国人从被动式的概念出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资源。切入点很多,但如果进行评估就要算总分,而且每—项的分数都不能低于红线。 《设计》:可以帮我们区分下低碳、绿色、生态、可持续这几个概念吗? 周浩明:可持续是一个总体策略,一个发展原则,是宏观的。人类必须发展,但关键是我们当代人在保证自己发展的同时,不能影响后代人的发展,而事实上我们现在已经透支了大量的资源,已经开始严重影响后代人的生存与发展。作为一种原则,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符合可持续发展这一总体理念。但是要具体落实起来就没有那么简单了,不同领域的人都可以通过他们自己的专业方向来实现这个目标,比如搞建筑的有建筑的途径,搞工业设计的有工业设计的手法,搞法律的有法律的切入点。任何一个行业的人都可以从自己的专业方向实现可持续发展,按照这个发展原则来行事。因此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顶层的原则。低碳只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N多条途径之一,只是一个具体的措施,即减少资源的消耗,降低碳排放。我们现在对地球最大的破坏就是资源消耗太多。在我看来绿色和生态是同一种概念,处于相同的层次,即中间层次,它们既包含可持续发展的宏观理念,也包含實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具体做法。而低碳是一种具体的做法或途径,因此处于最低层次。 《设计》:您认为未来生态建筑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 周浩明:生态建筑是一种真正面向未来的建筑,因此走向生态建筑将是建筑发展的必然。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总体的趋势是向好的。但是,我们还是必须加大宣传的力度,让大家能够真正认识到自己在可持续发展的潮流中所肩负的责任。现在不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有一大批像我这样的人_直致力于对可持续设计的研究与宣传,我们每—次的讲座、宣传都像是当年的传教士在传教。我们首先需要将可持续设计的理论体系逐渐完善,再将这些知识普及给大家。有人认为,绿色建筑是一个前沿的概念,因此必须依靠高新技术来支撑,但是在我看来,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技术并不是主要的因素,在宇宙飞船都能遨游太空的今天,技术并不是最大的问题,更何况我们还有老祖宗千百年来传承的生态智慧可以借鉴。其实目前最大的问题主要还是观念问题,是思想上的问题,是主观上是不是真的想去做绿色设计这件事。一旦思想上的问题解决了,技术就不成问题了,更何况有N多条路径可以走向生态建筑。 《设计》:2003年您在芬兰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这期间有哪些收获? 周浩明: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我与芬兰的设计师包括建筑师和艺术家都有比较多的接触,与芬兰设计界的关系也是在那时建立起来的。现在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赫尔辛基商学院、赫尔辛基理工大学三个学校合并成了新的阿尔托大学(Aalt0 university),我原来所在的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就变成了阿尔托大学的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高级访问学者同时也属于留学性质,我一边学习一边给他们做一些关于中国建筑与文化的讲座。所有的课我都可以去旁听,从而了解学院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其他的时间主要放在了深入实地考察实际的作品上,从建筑、室内、景观到工业设计,同时也在图书馆查阅了有关北欧设计的大量文献资料,图书馆里有很多我们国内所没有的资源,我走遍了赫尔辛基大区的每一个角落,搜寻我心目中的优秀设计,我也走遍了芬兰从南到北的几乎每一座城市和大量的乡村,甚至还到了北欧大陆的最北端一一挪威的北角,我所去过的地方甚至比很多土生土长的芬兰人还要多。通过这样的方式,我对芬兰的现代设计有了一个从表面到实质的理解。 《设计》:当您亲自体会了北欧设计之后,您如何看待这样一个流派?和国内所说的北欧风性冷淡有何不同? 周浩明:北欧设计在整个现代设计中都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流派,它的形成和北欧的地理环境、气候、历史各方面都有关系。北欧人骨子里的理念还是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虽然他们也创造了很多人造物,但还是更喜欢自然。关于北欧风格的视觉特点,我觉得我还是有一些发言权的,除了在芬兰留学时走遍北欧的实地考察,我还几乎每年都率国内的一线设计师前往北欧考察北欧设计,通过大量的实地考察,我得到了关于北欧建筑的个人理解,我非常相信我的这些理解是正确的。北欧的建筑简洁、现代,但室内的空间形态都相当丰富、动人。大部分建筑的室内背景以白色为主,整体干净利落,没有太多的装饰线脚。但所有室内陈设的色彩却是非常鲜明丰富的,敢于运用各种饱和的原色,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些陈设烘托了空间的现代性格。中国讲究中庸,所有的颜色都是中lI生色调,效果图也多是酱油色的。但是北欧的感觉是非常明快、奔放,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性冷淡”。 《设计》:芬兰设计在北欧设计里处于怎样的地位? 周浩明:芬兰和其他几个北欧国家的情形不太一样。冰岛的地理位置很偏,去冰岛主要是看原始风貌。丹麦从维京文化的角度确实与北欧一体,但从地理位置上看与德国相邻,文化上受德国的影响也比较大。挪威有大部分区域伸向了北极圈,它的原始地形地貌山水与北欧是一统的,本民族的文化相对来说保留比较好。但是如果去看奥斯陆,它和西欧比较接近。挪威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优越的经济条件也导致了他们对奢华的最求。瑞典一直是王国,比较保守。皇家血统皇族气质比较明显,如果去北欧看皇宫,一定是去瑞典。斯德哥尔摩的新建筑也很少,创新程度不是很明显。芬兰是一个新兴的国家,没有太多的底蕴,所以只能跟着现代走。芬兰以前先后属于瑞典、俄罗斯,1917年才独立建国。开始时整个国家比较贫穷,再加上气候严酷、资源短缺和战争原因,所以首先就要解决民生问题。这就决定了芬兰的设计首先是功能主义的。芬兰也受到包豪斯现代主义的影响,很多国家也是在这样的影响下走入现代,但芬兰的功能主义多注重细节上的功能主义,西方的功能主义更多的是大概念上的功能主义,不太相同。此外,在现代化过程中芬兰很好的保留了本民族特色,在吸收现代主义的同时,并没有偏离自己的民族特点,而是不断探索民族特色在设计中的表现。芬兰现代设计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人性化。在理性中包含浪漫,浪漫中又不失理性。人性化体现在细节中,比如对人体工学的研究与应用。阿尔托设计的门把手非常适合手的把握,非常舒服。结合自然也是芬兰设计的重要特征,用“天人合一”形容芬兰设计也非常适合,比如他们的景观设计,多是充分利用基地的地形地貌因地制宜的轻微改造,尽量减少人为的东西对自然的干扰。 《设计》:阿尔瓦-阿尔托为何能在国际设计领域有这么高的声望? 周浩明:在我上大學的时候,建筑史教材中列出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只有四位:格罗庇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和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后来教材改版,增加了阿尔瓦·阿尔托。改版前的建筑史教材里,阿尔瓦·阿尔托只是北欧人情化与地方性倾向的代表人物。教材的改版充分说明了人们对于北欧设计地位的新认识。阿尔瓦·阿尔托能在当时芬兰那么严酷的地理环境、社会条件下做出这样的骄人成绩,主要还是要归功于刚才说的那几点。他不反对理性主义,但同时一直在探索民族的精髓在设计中如何体现,如何将它们融合在一起。他做的设计非常人性化。普通的游客去芬兰旅游感触可能不深,因为他们只待一两天就离开。如果想要体验芬兰的设计,就应该在那里住一阵子,在芬兰的房子里面生活一个礼拜或者一个月,就会发现他们的设计在各方面都很好用。他们的设计不是让人看的,而是让人用的。当你了解了这些以后,再反过来看他的产品,就会发现这样做的道理。阿尔托充分利用当地的木材,运用现代技术加工成弯曲木,当时在全世界都有人在探索,比如美国的伊姆斯夫妇,但是做得最成功的还是公认的阿尔托。芬兰的木材属于白木,质地较软,必须经过科学的改性制成胶合板这样的材料。他设计的家具利用了芬兰的木材资源,有弹性,形态也非常现代。20世纪三40年代的设计,现在依然在生产,这一点非常符合现在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阿尔托影响了一批芬兰的年轻建筑师,他们所做的探索和西欧不同,他们延续了阿尔托的传统,骨子里是北欧设计,理念也很超前。2018年12月开业的赫尔辛基“颂歌”图书馆和我们现在图书馆的理念就完全不一样。当然北欧设计的概念很广北欧的每个国家都有不同,但总体来讲是比较一致的,但我觉得芬兰更纯粹。从地理位置上看她是处在欧洲和亚洲、西方和东方之间的一个国家,自然也受到一些东方的影响。她的民族特征比较突出,但这种民族特征不是显性的,而是隐性的。 《设计》:芬兰的教育也是世界第一,请您介绍下芬兰的设计教育。 周浩明:前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的校长库卡波罗曾说,做设计的人如果不懂自己国家的历史,就做不出好设计。他们对本国的历史以及民族的东西很重视。我曾经多次去看过芬兰的露天建筑博物馆,他们把芬兰各地的传统民居按1:1的比例复制出来,在一座岛上露天展出,供学生们参观、测绘。但在国内,很多设计师在潜意识里就排斥传统的东西,自然不会将这些融入设计里。所以我们在民族精神的探索方面还任重而道远。芬兰的设计教育非常注重动手能力,而国内比较注重思维开发,所有的设计都是用电脑画出来的。我在访学期间观摩了他们家具专业的高考招生。考试总共有5天,上午都考理论或其他基础知识,下午就全部是在考专业设计,当年的考题是利用所给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椅子。学校准备好材料和工具,要求考生在最后一天上交一个由其亲手设计制作的1:1的实体椅子,最后老师们根据这些椅子判断每个人的分数。芬兰的中小学就有很多动手的课程,这样的教育结果就是学生既有构思能力又能很好的实际动手能力。有时我们的构思和实际制作之间是脱钩的,想出来的不一定能做出来,或者想的和做出来的不一定是一致的,芬兰的这种设计教育方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