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以 “问题”促进深度思考 |
范文 | 万兰平 [摘 要]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以“表面涂色的正方体”的教学为例,先通过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学会自主学习,再利用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力。 [关键词]情境;兴趣;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2-0019-03 【背景】 “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是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体积计算公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综合与实践”领域。我在2015年第一次上这节内容时,学生缺乏兴致,思考流于表面,教学效果不佳。对此我进行了反思:课始就平铺直叙地出示教学内容,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虽然后面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但由于引导不力,导致学生的思维无法走向深入。于是,我与自己“同课异构”,再次执教这节课,采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问题”促进学生深度思考的方式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教学实践】 我从学生喜爱和熟悉的正方体蛋糕入手,以蛋糕师傅切分蛋糕遇到的问题来促进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思维不断引向深入。教学结果显示,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习带来的自信洋溢在每一个学生的脸上!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发思考 师: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如果留心观察,你就会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师:瞧,蛋糕师傅做的大蛋糕是什么形状?(ppt出示蛋糕图片) 生(齐):蛋糕是正方体。 师:正方体的特征是什么? 生1:正方体有12条棱,6个面,8个顶点。 生2:正方体的12条棱是相等的,6个面都是一样的正方形。 师:很好!现在根据顾客的需要,蛋糕师傅要先把正方体蛋糕的6个面涂上巧克力,再把它切成小块的正方体形状来卖,将每条棱平均分成10份,切出的小正方体蛋糕6个面都有巧克力吗? 生3:小正方体蛋糕不可能6个面都有巧克力,因为只有大蛋糕外面有巧克力,刀切下去的那个面没有巧克力。 师:那小正方体蛋糕会有几个面涂有巧克力? 生4:有的是3个面涂有巧克力,有的是2个面涂有巧克力,有的是1个面涂有巧克力,还有的是6个面都没巧克力。 师: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同意的请举手。(学生都举手) 师:那3个面上涂有巧克力的小正方体蛋糕在哪?2面的又在哪?1个面的呢?谁能上来边说边指给大家看看。 生5:3个面涂有巧克力的小正方体蛋糕在角落上,2个面涂有巧克力的小正方体蛋糕在棱上,1个面涂有巧克力的小正方体蛋糕在每个面的中间。(学生一边说一边指着蛋糕) 师:他说的对吗? (有的学生表示肯定,有的学生在犹豫) 师:他说的究竟正不正确呢?大家桌面都有蛋糕模具,拿起来看看,再仔细思考。 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个表面涂色的正方体中藏着的一些秘密。 (板书课题: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师:现在糕点师傅要把3面、2面、1面涂有巧克力的小正方体蛋糕分类装盒,每个盒子装一块蛋糕,每种盒子各要多少个呢?(ppt显示不同的蛋糕盒)谁能迅速把答案告诉糕点师傅? 【思考:此环节采用的生活情境是做蛋糕,这是学生熟悉的场景,因此能快速激活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遇到小正方体蛋糕究竟有几个面涂有巧克力的问题时,学生能够迅速调出已有的相關经验,大多数学生能直接说出有3面涂色的、2面涂色的、1面涂色的和没有涂色的。在寻找3面涂色的、2面涂色的和1面涂色的小蛋糕在哪里时,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体验,便可引导他们在模具上验证,有了这个模具,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寻找、验证。最后,提出“要把蛋糕分盒装,每种盒子需要准备几个的问题”时,所有学生探究的兴致都被调动起来了。可见,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问题是思维的源头!】 二、有效问题,引导学生走向有序思考 师:先研究把正方体的棱长平均分成几份比较合适?为什么? 生1:我们先研究把正方体的棱长平均分成3份,因为平均分2份时不会出现2面涂色的小正方体。 …… 师:下面请结合手中的每条棱平均分成3份的学具,认真观察后独立思考下面2个问题: (1)3面、2面、1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各在大正方体的什么位置? (2)其中3面、2面、1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个?完成下表。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思考:根据学生的要求从把正方体每条棱平均分成3份开始研究。重点要研究的是3面、2面、1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个。对于这个环节的处理,我两次教学都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研究,所不同的是,第一次教学没有设置问题,只是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学具直接找一找、数一数,结果大多数学生都在毫无目的地找和数,有不少学生漏数或重复数,全部对的学生寥寥无几,把正方体的每条棱平均分成n份后能得出答案的学生就更少了,最后的规律也只能是连蒙带猜了。究其原因,是此环节中缺少教师的引导,导致学生的思考浮于表面,无法深入。于是,我第二次教学时在此环节设置了2个问题,首先让学生再次确定3面、2面、1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各在大正方体的什么位置,旨在引导学生发现相同涂色正方体的所在位置的规律,在对应的位置寻找到相同的小正方体,从而进行有序地找和数。我在巡视时发现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有序地进行找和数,经过同桌之间的交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做到有序思考。显然,教师只有恰当地“引”,学生才能更好地“思”,学生的学习才能真实发生!】 三、深度追问,促进学生的思考走向深入 师:为什么把正方体的每条棱平均分成3份,而每条棱中间2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却只有1个呢? 生1:因为正方体的每条棱上两端的小正方体都是3面涂色的,所以3-2=1(个)。 师:是这样吗?请在学具上找到算式中的3、2、1。 师:研究了每条棱平均分成3份的小正方体,下面要研究把每条棱平均分成几份的小正方体?(4份)请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利用学具进行研究,并完成表2(格式同表1,略)。 师:1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大正方体的每个面的中间,每个面为什么会有4个? 生2:1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正方体的每个面的中间有(4-2)×(4-2)=4(个)。 师:想一想,如果把正方体的棱平均分成5份,在正方体每个面中间的1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 生3:如果把正方体的每条棱平均分成5份,大正方体每个面中间的1面涂色小正方体有(5-2)×(5-2)=9(个)。 【思考:经过上一个环节两个问题的引导,学生都能有序地找和数,但大多数还停留在数的层面,所以研究完每条棱平均分成3份的情况后,我提出问题:“为什么把正方体的每条棱平均份成3份,每条棱中间2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却只有1个呢?”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而发现每条棱平均分成的份数和2面涂色的个数之间的联系,推动学生的思考向更深的层次发展。同样研究完每条棱平均分成4份的情况后,我又问:“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大正方体的每个面的中间,每个面为什么会有4个?”引导学生发现每条棱平均分成的份数和每个面上1面涂色小正方体的个数之间的联系。到这里,教学目标似乎已经达成,但我并未收手,继续追问:“如果把正方体的棱平均分成5份,在大正方体每个面中间的1面涂色小正方体有多少个?”意在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关于表面涂色的正方体的表象认知,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四、回歸生活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力 师:糕点师傅切出的小蛋糕都包装了吗?没涂巧克力的小蛋糕的个数是否有什么规律?请课后继续研究。 【思考: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力为出发点。本节课上,经过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学生能够发现蕴含在涂色正方体中的一些规律,为了进一步推动学生思考,最后又回到课始的糕点师傅包装小蛋糕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没涂巧克力的小蛋糕的个数有什么规律,旨在让学生运用课堂上获得的研究问题的方法,进一步研究和思考没涂巧克力的小蛋糕个数的规律,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力。】 【案例反思】 2016年我市教育专家提出了“让学引思”的教学理念,“让学引思”是基于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让学”理念提出的,其核心是为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它与数学课程标准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一脉相承。在教学过程中,我对此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1.“让学”是指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学”并不仅仅是让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更重要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从被动等待变成积极主动的学习,力求让学生的“学”真正发生。第二次教学时,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随着情节的发展、问题的出现,学生探究的欲望被完全激发出来,学生情绪饱满地进入积极主动探索的状态,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等活动中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呈现的是主人的姿态。 2.“问题”是“引思”的绳索 课堂上要想引发、引导、引领学生思考,保证他们大脑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问题的设置就相当重要。本节课开始,蛋糕师傅的问题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也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接下来的第一次研究活动中设计的问题“3面、2面、1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各在原正方体的什么位置?”就能引导学生有序思考从而发现规律,紧接着的两次追问也能引发学生深度思考 ,最后回归生活问题,更是引发了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考力。 (责编 金 铃)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