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仿真平台设计研究 |
范文 | 姜雨晴 熊才平 摘要:在分析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及经费投入现状的基础上,依据“区域内共建共享,区域间共享互换”资源建设模式,设计了教育信息资源仿真平台。该平台涉及两大部分和4个模块:一是教育信息资源质量提升,包括企业模块和资源模块;二是教育信息资源使用效率提升,包括学校模块、用户模块。教育信息资源质量通过企业开发优质资源得以提升,使用效率通过学校用户使用资源量得以提升。设计的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仿真平台及其四大模块,可为后续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仿真平台开发奠定基础。 关键词:教育信息资源;仿真平台;教育信息化 DOIDOI:10.11907/rjdk.151808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 编号:16727800(2015)008010803 0 引言 传统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处于“校校建库”模式,即学校各自建立独立的教育信息资源库,仅供本校师生使用。“校校建库”模式下,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建设经费由教育主管部门按生均划拨到每个学校,主要由在职教师完成资源开发。虽然有的学校委托公司开发资源,但其支付模式采用的是“一次性支付”,即在企业开发完成后支付所有费用,企业开发完成获得费用后,不再过问后续资源开发,不利于教育信息资源后期的维护和更新。传统的教育信息资源“校校建库”开发建设及“一次性支付”模式,使得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建设过程中存在资金分散、教育信息资源低水平重复建设及使用率低等问题[1]。然而“区域内共建共享,区域间互换共享”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模式[2],在教育主管部门投入总经费不变的情况下,将经费投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来开发教育信息资源,称为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建设经费,另一部分用来改善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称为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经费。企业通过不断提升资源质量,从而获得更多的资源开发建设经费,学校通过不断鼓励师生使用资源,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化环境建设经费。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仿真平台,在验证资源共建共享可行性的同时,也为真实的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开发提供预测,并节约成本。 1 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仿真平台需求分析 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仿真平台主要为了仿真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效果,包括用户使用资源情况、资源被利用情况等。通过模拟仿真,验证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的可行性,并为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预测及节约成本。在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中,主要通过对资金划拨方式的调整,达到提高教育信息资源质量及使用效率的目的。教育主管部门不再将经费拨付给学校分散使用,而是将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总经费划分为教育信息资源开发经费和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经费两部分。教育信息资源开发经费主要用于购买优质资源,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经费主要用于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3]。其中,用户使用量作为教育信息资源开发经费及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经费划拨的依据,使得资源开发建设经费和学校信息化建设经费达到动态平衡[4],如图1所示。 1.1 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建设 在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仿真平台中,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建设经费主要由用户使用量决定,用户使用资源量越多,企业获得的开发建设经费越多。传统的教育信息资源支付采用“一次性支付”,在企业开发完成后即支付所有费用,不利于资源质量的提升。在该平台的支付模式中,摒弃了传统的“一次性支付”方式,而是由用户的使用量来决定资源的建设和开发经费[5]。用户使用资源量越多,开发该资源的企业所获得的经费越多,所以企业为了吸引用户使用其开发的资源,就会对资源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这种方式使得资源开发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而不断提高资源质量,在资源购买和用户反馈之间形成良性动态循环。对于资源建设来说,用户对资源的使用量,直接决定该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经费,促使资源开发企业在利润的驱使下,不断提高资源质量,使得资源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图1 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资金投入 1.2 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 在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仿真平台中,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经费由该校师生使用资源量决定,师生使用资源越多,学校获得的环境建设经费越多。传统的教育信息资源经费是按照学校在校生人数划拨,学校人数越多,所获经费越多。由于学校人数有差异,按生均划拨方式,容易造成经费划拨不合理,使得校与校之间差异逐渐拉大。对于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经费而言,摒弃了传统的按学校人数划拨经费的方式,而是根据用户资源使用率给学校划拨相应的信息化环境建设经费[6]。学校在鼓励学生使用教育信息资源的同时,不断地获得信息化环境建设经费,学校通过获得更多的信息化环境建设经费,逐渐缩小学校之间信息环境建设差距。对于学校而言,师生使用资源量直接决定该学校的信息化环境建设经费,使得学校在经费的激励下,鼓励师生积极使用资源,从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2 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仿真平台设计 在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资金投入模式中,主要包括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建设经费和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经费,其中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建设经费促进资源质量提升,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经费促进资源使用效率提升。由此可知,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仿真平台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和四大模块,一部分是教育信息资源质量提升,一部分是教育信息资源使用效率提升;四大模块为用户模块、教育信息资源模块、学校模块、企业模块。企业开发教育信息资源,资源供学校用户使用,企业根据其所开发资源的使用量获得资源开发经费,学校根据其用户使用资源量获取信息化环境建设经费。通过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仿真平台,学校可以了解每个用户使用资源情况;企业可以了解其所开发资源的利用情况;教育主管部门依据学校用户使用情况划拨信息化环境建设经费,依据企业资源利用情况支付资源开发经费。 2.1 教育信息资源质量提升 2.1.1 企业模块设计 企业模块中,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通过竞标方式来决定由哪些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公司开发。企业根据其开发的教育信息资源使用时长,获得相应积分。企业基本信息包括企业编号、企业名称、企业开发资源、资源使用累计积分等。教育主管部门根据企业开发的教育信息资源使用情况,为该企业划拨相应的教育信息资源开发经费,同时根据资源累计积分,企业可以随时掌握资源使用情况及所获开发经费情况。企业所获开发资源经费不再“一次性支付”,而是根据其开发资源质量及使用量来决定。若企业所开发资源使用量过低,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源开发经费,则会不断改进和完善资源质量,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资源,进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在资源使用过程中,引入优胜劣汰机制,在提升教育信息资源质量的同时,也激励企业开发、维护、改进资源,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教育信息资源。 2.1.2 资源模块设计 教育信息资源模块包括基础教育各个阶段的教育信息资源,根据用户使用教育信息资源时长,该教育信息资源获得相应积分并累计。教育信息资源基本信息包括:资源代码、资源名称、资源类型、所属年级、所属课程、开发企业、资源使用累计积分等。用户使用教育信息资源过程中,在一定结算周期内,根据每个教育信息资源被使用情况,对资源优劣进行分类,保留优质资源。在教育信息资源模块中,该仿真平台可以查看任意资源使用情况以及使用该资源的累计积分。根据资源累计积分,可以一目了然地掌握各资源使用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向开发企业支付相应费用。根据资源使用情况,优胜劣汰,淘汰部分使用量过低的资源,以便加入更好的资源。资源由企业开发,企业可以掌握其所开发的资源使用情况,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教育信息资源开发经费,便会不断改进资源质量,以便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从而提高了教育信息资源质量。 2.2 教育信息资源使用效率提升 2.2.1 学校模块设计 学校模块包括基础教育所有学校。根据学校所有用户使用教育信息资源时长,该学校获得相应积分。学校基本信息包括学校编号、学校名称等。在学校模块中,可以查看任意学校任意用户资源使用情况及资源使用累计积分及学校总积分。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学校用户使用教育信息资源累计积分,给该学校划拨相应的学校环境建设经费,同时学校可以随时掌握信息化环境建设经费的获得情况。若学校用户的教育信息资源使用量过低,学校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化环境建设经费,则会鼓励校内师生积极使用教育信息资源。依据用户使用量支付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经费,摒弃了现有的按在校生人数的划拨方式。学校所获经费不再按在校人数来划拨,而是根据校内师生教育信息资源使用量来决定。学校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化环境建设经费,则鼓励全校师生使用教育信息资源。 2.2.2 用户模块设计 用户模块包括学生和教师。学生用户基本信息包括所属学校、年级、学号、姓名、资源累计积分等。学生用户通过在线观看、浏览或者下载相关资源的方式获得积分,并累计到个人及其使用资源的积分中;教师用户基本信息包括教师代码、姓名、性别、职称、所属学校、所属年级、教授课程、注册时间、资源累计积分等,教师用户通过在线观看、浏览或者下载相关资源的方式获得积分,并累计到个人及其使用资源的积分中。在用户模块中,可以任意查看每个用户使用教育信息资源情况及其累计积分。学校可以掌握每个用户的使用情况,学校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化环境建设经费,便会不断督促在校师生使用教育信息资源。师生在使用教育信息资源的过程中,提高了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率。 3 结语 基于传统的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建设模式,其建设和使用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教育投入逐年加大,但资源利用率却不高,造成资源极大浪费。由此可见,在教育信息资源经费总投入不变的情况下,教育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有待提高。本文主要根据“区域内共建共享,区域间共享互换”资源开发与建设模式,以及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资金投入模式,设计了开发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仿真平台所需模块。在该仿真平台中,教育主管部门可以掌握学校使用资源情况、企业资源利用情况,学校可以掌握在校师生使用资源情况,企业可以掌握资源利用情况。通过把总经费分为教育信息资源开发经费和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经费,从而激励企业开发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并鼓励学校用户使用教育信息资源,使得教育信息资源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教育信息资源质量与利用率。同时,该仿真平台可以验证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可行性,还可以为开发真实平台提供预测。 参考文献: [1] 熊才平,朱爱芝,黄萍萍.教育信息资源“区域共建共享”开发应用模式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0(1):4044. [2] 熊才平,何向阳,吴瑞华.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J].教育研究,2012(6):2229. [3] [4]熊才平,杨文正,张文超.技术支持下的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均等化[J].教育研究,2013(11):107113. [5] 周杰,熊才平,杨文正,等.基于用户反馈的教育信息资源购买服务计量模型与仿真[J].电化教育研究,2014(2):6267. [6] 江星玲,熊才平,杨文正,等.教育信息资源用户使用激励机制的数学模型与仿真——基于“教育信息劵”的构想与使用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4(1):8086. (责任编辑:孙 娟)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