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Splunk2018:机器数据再出发 |
范文 | 程梦瑶 未来5年内,机器学习在安全方面的应用将成为主流,借助大数据、机器学习技术,以实时监控企业内外部的安全威胁。 “数据是一种战略优势,企业正在寻找将数据转换为答案的最快、最有效的方法。”Splunk首席产品官Richard Campione如是说。那么,深谙此道的Splunk在2018年又将如何充分发挥数据的战略优势,帮助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创造价值呢?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物联网、IT运维和安全,将成为Splunk在2018年重点投入的四大方向。 让机器学习人人可用 2017年Gartner发布《2017年度十大战略技术发展趋势》中指出,人工智能(AI)和先进的机器学习技术是被广泛关注的新兴技术,将在企业甚至整个行业中掀起革命浪潮。时隔不到一年时间,以AI+MI带动的浪潮正不断涌向行业应用的最前端。 金融服务机构通过更好的应用程序和在线支付流程提升客户满意度,提供反欺诈能力抵御风险。医疗保健和生物技术公司则利用机器学习更快地理解基因A和基因B之间的关联性,由此找到改变生命轨迹的治疗方案。在制造业,通过AI+MI对机器故障进行预警,防患于未然。在传媒业,记者将转向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NLP)方面的专家进行合作,为当地、全国和全球的观众发掘他们最关心的有新闻价值的故事。在零售业,根据含有明显因素(人口统计和购买历史)以及更为模糊的因素(网络使用模式和社会基本情况)的公式,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在2017年,Splunk举办的.conf2017大会上,Splunk发布了与机器学习相关的解决方案,引人瞩目。最新推出的Splunk Enterprise 7.0、Splunk IT Service Intelligence(ITSI) 3.0、Splunk User Behavior Analytics (UBA)4.0,以及Splunk Cloud的更新版,无一例外地增强了自身的机器学习能力,其无缝集成功能使每个人都能够使用机器学习。 “联网物体”让日常生活更美好 从逻辑上看,只有通过机器内部或表面上的多个传感器绘制数据,机器学习算法才可以通过不断“學习”机器的典型特征,创造价值。未来几年可预测到的是,陆续连接到互联网的数十亿个传感器和设备生成的数据将呈现指数级的递增趋势。 在挖掘机器数据方面内功深厚的Splunk,更不会错过物联网的发展良机。在Splunk中国区总经理严立忠看来,公共部门、制造、运输等行业成了物联网领域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为物联网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传感器设备的日益商品化和规模化将推动智能产业的新浪潮,对现有产业产生重大影响,而工业资产管理、运输车队管理、库存管理和政府安全将是2018年物联网发展最热门的领域。 打造安全神经中枢 伴随着物联网向各行各业打开了连接的大门,每一个“联网的物体”也同时为个人信息、企业信息和公共安全带来了风险。通过这些大门,个人和企业将自己的新弱点都暴露给了黑客。 Gartner预测,到2020年,25%以上已识别的攻击事件将涉及物联网—尽管物联网预算在IT安全预算中不足10%。这促使企业去重新思考。 “在未来,我们发现攻击可以来自公共网络,还可以来自智能手机和智能家居等私人设备。因此,虽然物联网革命振奋人心,但在2018年,消费者和企业将不得不开始权衡其利弊。这对于那些泄露事件会导致消费者产生严重不信任的企业而言尤为重要。”严立忠谈道。 从另一个角度看,Splunk也是一家大数据安全公司。“Splunk的产品可以作为安全神经中枢。”Splunk北亚区总经理戴健庆表示,“未来5年内,机器学习在安全方面的应用将成为主流,借助大数据、机器学习技术,可以实时监控企业内外部的安全威胁。”在今年的.conf2017大会上,Splunk也发布了一系列安全解决方案。 DevSecOps:下一个前沿 Gartner创造了“面向IT运营的人工智能(AIOps)”这一术语,正确地运用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通过加强IT运营流程和工作的自动化,将极大地简化IT的运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逐渐接受了DevOps,不仅意味着不同部门对生产服务的质量和性能有统一全面的理解,而且对软件开发、构建和发布过程所涉及的质量和性能也有统一全面的理解。 Splunk预见,2018年,为满足不断提高的管理、审计和合规要求,同时保持发展速度,很多团队都将采用DevSecOps。正如IT部门正在进行优化,在其交付平台和应用程序中置入更多的监测功能,他们的安全需求也会随之优化。这意味着开发人员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以及更多的责任),以确保其应用程序和所处理数据的安全。同样,安全部门还应该更多地与开发和运营部门协作,以保证应用程序和交付过程的安全。一批新的IT运营专业人员正在定义怎样交付和管理服务,网站可靠性工程师(SRE)的角色将成为主流。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