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MOOC的全生命周期翻转教学方法研究 |
范文 | 姜迪 潘晟旻
摘 要:基于翻转课堂和SPOC教学理念,从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4个方面,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素进行深入分析,给出基于翻转课堂的全生命周期SPOC教学实践过程的相关设计方法和案例。教学实践发现,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获取更好的学习效果,一定程度改变传统MOOC学生参与度低、教学重心前置、效果不理想的状况。 关键词:翻转课堂;SPOC;MOOC;全生命周期;教学过程设计 DOI:10. 11907/rjdk. 19195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20)002-0262-03 英标:Research on the Full Life Cycle Flipped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MOOC 英作:JIANG Di, PAN Sheng-min 英單:(Computer Center,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650500,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flipping classroom and SPOC teaching mode, this paper makes a thorough analysis of the core elements of flipping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from four aspects: teaching concept, teaching mode, teaching means and stimulating students intrinsic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gives the relevant design methods and case studies of the full life cycle SPOC teaching practice process based on flipping classroom. Through the authors teaching practice, it is foun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can effectively stimulat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and enable students to obtain more efficient learning results, which to some extent changes the traditional MOOC situation of low participation of students, prepositioning of teaching focus and unsatisfactory effect. Key Words: flipped classroom; SPOC; MOOC; full?life?cycle; teaching process design 0 引言 自2012年大型开放式网络在线课程(MOOC)出现以来,我国MOOC建设出现了爆炸式增长。时至今日,已有5 500万人次高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选学MOOC课程,有600万人次大学生获得MOOC学分[1],这样的发展态势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冲击是巨大的。但金无足赤,传统课程MOOC化的背后同样存在着诸如学生线上学习参与度低、自主学习质量差等问题。因此,如何将MOOC与学校教学有效结合,提升课程内涵,是现代教育技术深度发展演进中必须面对的问题。翻转课堂和SPOC教学模式为MOOC更好落地高校课堂,凝练课程的“金课”禀赋提供了可能。在该问题上已有大量研究,如曾明星等[2]从SPOC翻转课堂、DELC深度学习过程、SPOC深度学习模式等方面,将SPOC技术平台、教学内容、学习方式、评价手段等融入高校教学过程,给出了SPOC教学过程的总体设计框架;顾容等[3]针对融合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研究,通过数据分析,总结出优化精简教学资源、提升教师课程设计能力、增强课堂互动三项对策是翻转课堂有效进行的保障;蒋梦娇等[4]对MOOC环境下深度学习障碍进行成因分析,给出了促进深度学习的相关实施策略;王盛等[5]试图从资源组织、SPOC、过程支持和数据分析4个层面阐述 SPOC设计模式,旨在使大学生能在课前真正有效地开展自主式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综上可知,国内有关MOOC及SPOC环境下的教学研究大多集中在从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的转变上,主要研究对象为学习行为分析、SPOC实施策略及教学过程的框架设计,多数研究侧重于理论指导下的框架机制阐释或相关对策研究,对于MOOC环境下的具体教学活动方法及相关影响因素鲜有实证性探索。在此背景下,本文针对MOOC环境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核心要素进行深入分析,给出基于翻转课堂的全生命周期SPOC教学实践过程设计和实践方法。 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核心要素分析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作为一种“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过程正好相反——在翻转课堂上,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进行个性化学习,教师则是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5]。翻转课堂理念符合SPOC模式特点,两者的结合能有效避免传统教育中学习内容的强制性和思维过程的依赖性,使学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较传统课堂有更大的提升空间[6]。要实现从传统教学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这需要完成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到教学手段的一系列深度改革。教育的主体是人,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的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和学生都需要走出各自的固有角色,积极参与进来。 1.1 教师教学观念翻转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翻转课堂,首先要将教师的旧有教学观念进行翻转。传统教学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教材是知识的来源,课堂是教学的中心[7]。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更多思考的是“如何给学生讲清楚”,而不是“怎样让学生学明白”。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在整个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就成了被动的接受者,“满堂灌”也就成为教学的常态,教师变为真正的“教书匠”。而现代教学观指以学生、社会知识和活动为中心的新三观。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则扮演引导者、帮助者和组织者角色。教学最大的价值在于引导和帮助,让“教”与“学”回归教育的本质,在“答疑解惑”中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答案,从而实现“传道授业”。这样教师就需要转变先入为主的教育观念,进而完成从“教书匠”到“课堂引导者”角色的转换。 1.2 教学模式改革 混合式教学是结合传统封闭式课堂教学方式和E-learning的线上开放式(如慕课、微课等在线课程)优勢的教学模式[8]。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讲解为主,是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相对封闭模式,这一模式在保障教学内容的整体性、连贯性、系统性以及明确的指导性上发挥了极大效力[9]。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也同样明显:①受限于班级规模和教学时长,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往往只能有选择性地集中在较为基础的知识点与案例讲解上,难以实现教学内容向广度和深度扩展;②难以实现教学的个性化设计,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研究的能力。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以资源的开放性、知识的碎片性和分散性以及抽象概念的可视化、丰富的资源等,为学习者提供了灵活、自主、优质和免费的学习机会。当然,在线开放式教学也存在着弊端,其分散性和自主性容易造成学习者的盲目性、缺乏体系与连贯,尤其对自我约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而言,缺乏有效督促与引导,深入学习效果有限。研究表明,慕课越是自主、分散、开放,学生的学习潜力越是缺少结构性支持与协调[10-11]。所以,实现教学方式翻转的核心在于形成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各取所长,缺一不可。 1.3 教学手段革新 教学理念和方式的改革创新需要新的教学手段给予支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各行业的进步都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教育行业从传统的板书、幻灯片到今天的雨课堂、慕课、微课,教育手段的极大丰富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大规模推广提供了基础。以笔者所在的昆明理工大学计算中心为例,在2018年的C语言教学中,计算中心在继续加大雨课堂推广使用力度的同时,引入了新的MOOC教学平台(智慧树)和对应的慕课版纸质教材。在MOOC平台中,由昆明理工大学计算中心建设的“C君带你玩编程”课程已正式上线,课程中有181个教学微视频,涵盖了知识点讲解、重点例题、难点解析等众多内容。在纸质教材的对应章节中,学生还可通过扫描教材中的二维码观看知识点讲解和例题解析视频,从而形成MOOC教学和纸质教材线上线下联动的教学模式。通过这些新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自主学习有了落脚点。 1.4 激发学习动力,获取成就感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中,学生一味被动式地学习,缺失了应有的探索与发现乐趣,使学习变得索然无味,自然事倍功半。翻转式教学的核心和关键就是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充分给予发现问题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经历从“大惑不解”到“豁然开朗,恍然大悟”的过程。所以教师要打破固有的线性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融合,把整合后的知识点分解为若干个工作任务,以任务驱动为核心,建立相关工作任务列表,逐项定义大纲中规定的专业能力培养问题。以工作任务为依托,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巧妙隐含其中,根据任务对教学内容重新调整和优化,理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使课堂教学环节更富有挑战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 2 SPOC教学实践过程设计 教学活动的开始与结束绝不能单纯以上下课铃声作为界定,一次完整的教学活动应该包含课前、课中、课后3个阶段,翻转课堂模式更是如此。如何充分利用好这3个阶段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如图1所示。 2.1 课前——学习任务布置及自学情况分析 (1)学习任务布置。在课前阶段,教师需要针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完成“课前自学”雨课件(自学任务清单)的制作,课件涵盖教学内容介绍、MOOC视频学习任务、学习重点及难点及对应的自测题目。自测题目设计以应用题为主,旨在考察学生对各知识点的综合掌握程度。之后利用雨课堂将课件推送到学生手机。 (2)MOOC视频学习及在线测试。在接收到学习任务清单后,学生在规定时限内自行安排学习进度,通过MOOC在线视频完成相关知识点学习。对于重点及难点知识,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反复学习。在视频学习过程完成后,学生需完成视频配套的在线章节测试,检验学习效果。 (3)自测作业提交。在线学习结束后,学生通过雨课件完成自测作业提交。 (4)自学情况调查。教师需在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主要工作有:①对学生提交的自测作业进行批改,同时从雨课堂APP中了解学生的执行情况(如学习任务课件查看人数、自测作业提交人数、自测作业得分等);②在MOOC平台中查看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如学生是否观看了指定视频,观看时长、在线测试成绩等)。根据以上数据,教师可对学生的自学情况了然于胸,进而对课上的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安排。 2.2 课中——讨论式互动及重点讲解答疑 (1)课前自学情况总结。对课前自学情况进行总结,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以C语言课程教学为例,教师可从学生提交的自测题目中选取错误代码2~3例进行展示,由学生现场改错,实现第一次课堂有效互动。 (2)分组讨论、小组协作。针对已发现的难点问题,根据难易程度进行任务分解,以分组讨论、小组协作的形式完成这些任务,增强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激发自主学习热情,满足其获得感和成就感。 (3)教师点评。对各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及时进行点评,对完成情况较差的小组给出改进意见,对完成任务较好的小组给予肯定和表扬。 (4)课堂提问及测验。在每个重要知识点讲解完毕后,利用雨课堂随机提问或测验,偶尔利用雨课堂中的发红包机制,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2.3 课后——知识拓展及巩固 (1)课后作业推送。制作并利用雨课堂推送课后作业,布置本周内需要完成的线上线下作业与实践内容。实践内容设置要紧密贴合专业,在难度和创新上要有所提升,多以开放性问题为主。在此环节,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在线辅导,但一定要注意“撒开手”,只提供大方向上的建设性意见,给予学生更多空间和自由。 (2)实践成果展示。将完成的成果以图形、文字、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在学习平台上展示,培养学生的探究热情和自主思维能力。 在以上教学实践过程设计中,新型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以及MOOC平台(智慧树)的应用为翻转课堂的成功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到目前为止,基于MOOC的“课前—课中—课后”全生命周期闭环式教学管理方法已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雨课堂教学互动对学生在线学习行为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学生的学习曲线发生了显著变动,如图2所示。通过对2017级(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和2018级学生(采用翻转课堂模式)的C语言成绩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学生的卷面及格率(≥60分)、优良率(≥80分)明显提升,低分率(≤40分)有所下降。与此同时,教师能积极设计并参与互动,引领学生基于MOOC平台的学习行为。 3 结语 新的技术催生新的变革,以MOOC和翻转课堂为主的SPOC教学模式将逐渐替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成为教学新常态,像SPOC这种更加灵活和精致的课程“几乎是不可避免地进化”[12]。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不仅可以将教师从“教书匠”的困境中解脱出来,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学习主体的变化和探究乐趣将对学习习惯产生正向促进作用,真正实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改革之路会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1] 吴岩. 建好用好学好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努力写好高等教育“奋进之笔”[J]. 中国大学教学,2018(1):7-9. [2] 曾明星,李桂平,周清平,等. 从MOOC到SPOC:一种深度学习模式建构[J]. 中国电化教育,2015(11):28-34. [3] 顾容,张蜜,杨青青,等. 基于SPOC翻转课堂的探讨:实证与反思[J]. 高教探索,2017(1):197-201. [4] 蒋梦娇,邹霞. 基于MOOCs环境的深度学习研究[J]. 软件导刊,2014,13(7):37-39. [5] 王盛.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校SPOC模式构建[J]. 现代教育技术, 2016,26(10):100-106. [6] 韩丽珍. 翻转课堂在我国发展的瓶颈及路向选择[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 (2):41-44. [7] 罗三桂. 高校慕课教学方法改革的路径选择[J]. 中国大学教学, 2018, 337(9):76-79. [8] DAVID JONASSEN. Constructivism and 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 in distance education[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 1995,9(2):951-959. [9] 陈朝晖,王达诠,陈名弟,等. 基于知识建构与交互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2018(8):33-37. [10] MACKNESS J,MAK S,WILLIAMS R. The ideals and reality of participating in a MOOC[EB/OL]. http://www.lancaster.ac.uk/fss/organisations/netlc/past/nlc2010/abstracts/Mackness.html. [11] 陳吉荣. 国外慕课研究最新发展述评[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48(1):118-127. [12] COUGHLAN S. Harvard plans to boldly go with 'SPOCs'[EB/OL].? http://www.bbc.co.uk/news/business-24166247(2013, September) (责任编辑:杜能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