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
范文 | 邵明吉 摘要: 当前山西省正处于经济快速转型发展的时期,通过研究山西经济增长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能够促进山西省的经济转型和城镇化建设。本文通过对山西省经济发展现状和城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并依据1990-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两者之间的关系,选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山西省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很好的与城镇化建设相互促进。最后对山西城镇化建设不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的原因是做了简单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Abstract: At present, Shanxi Province is in the period of rapi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By stud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urbanization in Shanxi Province, it can promote 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d urbanization of Shanxi.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 in Shanxi Province and the time series data from 1990 to 2014, this essay chooses the econometrics method to conduct empirical analysi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economic growth in Shanxi Province does not promote each other well with urbanization. Finally,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reasons why Shanxi urbanization can not significantly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and at the same time makes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关键词: 城镇化;经济增长;山西省;关系研究 Key words: urbanization;economic growth;Shanxi province;relationship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07-0046-03 1 城鎮化建设情况 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建设关键阶段,2008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面临很多困境,城镇化是摆脱障碍、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在进行城镇化进程中,各地区水平有很大差别。我国平均城镇化水平为54.77%,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山西省2014 年平均城镇化水平为53.79%,由于东西部地区经济水平不同,平均数据可能模糊我国部分地区的城镇化率。根据统计数据,山西省的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城镇化水平,且城镇化水平在近几年的增幅变化不大。对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的人口统计数据及山西省统计年鉴数据(本文数据来均自中国统计年鉴及山西省统计年鉴)整理得表1。 ![]() 从表1中可以看出,山西省的大城市比例很低。通过对全国数据梳理,山西省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水平很多,没有一个总人口达到400万以上的城市,山西省在成华进程中依然面对严峻的挑战。山西省在2014年只有1个城市人口规模超过200万,即太原,其他城市的人口规模也仅仅达到中小城市的最低标准。 2 山西省经济发展现状 ![]() 2014年全山西省GDP为12761.49亿元(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调整价格以后,同比增长3.1%。近几年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放缓,同样,山西省经济面临巨大下行压力。此外,山西省人均实际GDP总体上升水平,但远低于全国平均数,在近些年的差距未能减少甚至有增加的趋势。 城镇化水平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我国经济正处于改革深水区,经济结构改革迫切,城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及国外发展经验可知,首先要发展核心城市,然后带动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 3 山西省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 3.1 指标选取及数据处理 本文选用的指标为人均实际GDP及城镇化率,考虑到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对1990 年到2014年的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人均GDP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但会存在通货膨胀等价格影响,为了消除价格因素带来的差别,本文以 1990 年的数据为基期,对价格数据进行换算调整。根据以往经验,时间序列数据往往都会有异方差等问题。文中通过对城镇化率 UR、人均实际GDP 的数据进行自然对数变换以便消除、缓解存在异方差的影响,分别记为lnUR和 lnGDP。 3.2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做回归分析很大可能会出现错误的结论,这种虚假回归问题,是由于原本没有相关关系的变量反而回归后有了有意义的联系。而经济方面的时间序列大多是不平稳的,这是由于经济发展趋势所导致,因此不能直接使用统计出来的数据来直接建立回归模型。可以简单的通过时间序列数据的时序图是否有显著的周期性或者趋势性来判别该时间序列是否是非平稳的。 对调整后的数据,分别做散点图(图1、图2),同过对两组图的趋势分析,可以看出存在时间趋势且不平稳。 ![]() 为了更好地分析数据的平稳性,运用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ADF)。 3.2.1 人均实际地区生产总值序列的单位根(ADF)检验 通过图3一阶差分的单位根检验结果,ADF 统计量的值为-3.812865<-2.9998064,可知,在置信水平为10%时,调整后的GDP序列平稳。 3.2.2 城镇化率序列的单位根检验 同样,在置信水平为5%时,调整后城镇化率的一阶差分序列平稳。 3.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通过对调整后的数据进行城镇化率和人均实际GDP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以便更清晰这两组序列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对数据分别进行滞后1期、滞后2期的格兰杰因果检验,从图5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水平下,0.9247、0.7764 都大于0.05,所以人均实际GDP不是由于城镇化率水平的变动引起了。 ![]() 从滞后1期的格兰杰检验可以得出:在5%的显著水平下,0.0089<0.05,拒绝原假设,即经济的增长促进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同样,滞后2期的检验结果表明:在 10%的显著水平下,0.0990<0.10,所以拒绝原假设,即经济的增长促进城镇化建设的进程。 由以上的检验结果可以得出,仅仅是山西省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城镇化建设。 3.4 协整检验 3.5 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如果X与Y协整,可得如下表达式: 由以上结果可知,各项检验都是显著的,DW 统计量的值为 2.172993,模型不存在自相关现象。 ![]() 综上,模型表明:山西人均实际GDP的系数为 0.3173,经济增长对城镇化的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人均实际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则城镇化率就会增长 0.3173个百分点。 4 政策建议 我国城镇化区域发展水平有很大差距,但大多省份的城镇化建设和经济增长是表现出相互影响并相互正向促进的关系。通过本数据分析,结果有些许不同。山西省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虽然存在一种长期均衡关系,但却出现了仅仅由经济发展推动城镇化建设的单向促进作用,出现这样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山西省的經济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模式决定的。大力发展煤炭所带来的污染严重、消耗能源高、环境治理成本过大。使得山西省的经济发展出现畸形。而山西省城镇化发展过慢,从而影响了人口从农业向第三产业的聚集,因此城镇化才无法对经济发展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 ![]() 为了使山西省的经济发展逐渐走向正常的发展趋势,同时推进城镇化建设,使两者产生良好的协同互相促进机制,根据上文所分析得到的结果,有以下建议。 ![]() 一是山西省现阶段经济发展对城镇化有推动作用,所以保证山西稳定发展是城镇化的保证。 二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随着我国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已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前提。在我国处于新常态的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适应新的发展方式,培养更好的经济发展体系,建立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的发展关系。 参考文献: [1]辜胜阻,刘江日.城镇化要从“要素驱动”走向“创新驱动”[J].人口研究,2012,36(6):3-12. [2]殷江滨,李郇.中国人口流动与城镇化进程的回顾与展望[J].城市问题,2012(12):23-29. [3]王新越,宋飏,宋斐红,等.山东省新型城镇化的测度与空间分异研究[J].地理科学,2014,34(9):1069-1076. [4]马孝先.中国城镇化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效应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12):117-12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