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移动学习下的计算机类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探究
范文 白伟 马旭 杨媛 李凤英
摘要:随着移动终端的日益普及,移动学习已成为学生获取知识与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辅助。移动学习依托互联网,教师在网络云平台上发布课程,学生通过移动终端访问。本文以计算机专业云计算基础与应用、物联网技术概论两门选修课为例,探究基于移动学习模式的计算机类网络课程资源建设过程并总结归纳,为其他课程开展类似教学模式提供可信参考。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popularity of mobile terminals, mobile learn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aid for students to acquire knowledge and teachers to complete teaching goals. Mobile learning relies on the Internet, teachers publish courses on the network cloud platform, and students access through mobile terminals. This paper takes the two major courses, Cloud Computing and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process of computer network course resource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mobile learning model and summarise it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liable reference for similar courses in other courses.
关键词:移动学习;数字资源;设计;效能
Key words: mobile learning;digital resources;design;performance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19-0238-03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核心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教学,尤其是移动终端手机的大范围普及,移动教学、移动学习变得更加重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8年1月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指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51.7%)4.1个百分点,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97.5%。如此现状下,放弃移动学习势必会跟不上社会发展、势必会被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淘汰,教师需积极了解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才能根本上改变教学模式。
因此,国内各高校都先后建立了移动云下的各种网络教育资源平臺[2],支持移动学习,从而提升对教学的辅助作用,提高教学资源利用最大化,尤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的选修课包含人工智能、云计算及其应用、物联网技术、信息安全论等多门课程,紧贴当前社会信息化发展,为计算机专业学生接触到最新计算机前沿技术付出了辛勤的努力。由于全是最新前沿计算机理论与技术、知识更新快,目前国内外都没有成熟固定教材以及教法,需求更为迫切。
因此,探讨移动学习环境下的课程资源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意义。
1 研究现状
1.1 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2]在整个社会尤其高校产生了极大共鸣,移动学习由美国大学开始研究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和机构对其进行研究。麻省理工学院OLPC项目,其目标就是拓展学习资源可以被搜索的种类及数量,世界上贫困地区儿童居多,教育条件十分落后,移动学习平台可以为此提供相对好一些的学习环境。意大利相关高校也研究了移动学习平台,其主要目标就是使用先进的信息互联网技术对移动学习开发出与之相关的学习软件、终端APP在线学习框架等。英国开展的非洲大草原移动学习项目,使用信息技术和高端移动技术(终端APP)来丰富拓展学习者的未知学习领域。欧洲一些国家联合研究开发了名为“多媒体广播系统”移动学习平台,学习者只要注册就能利用他人在上面发表的微博、说说等进行学习,英国的诺丁汉大学开发出的“我的艺术空间”应用平台,也具有上述类似功能。
国内移动学习理论虽起步较晚,但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例如[2],南京大学研发的多媒体移动教学系统、政府部门与中国移动研究的移动下的移动教育平台基于无线技术的分组业务、首师大的方教授研究的基于学生实际学习环境的路线图、诺亚舟公司根据国内外移动学习发展情况研发的“掌上学习”、华师大蒋教授开发的移动终端App 在教学中使用即视频学习系统等。移动终端App在Ipad 以及Iphone等电子产品中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对于学习资源也能够充分利用,这些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1.2 网络课程教学资源
网络课程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处理,可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教学材料[5]。按信息的呈现方式可划分为数字化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数字化音频、数字化视频,按照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来源划分,可分为专门设计的资源和可利用的资源。所谓专门设计的资源是指为教学目的而专门预备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如教学软件(广义的教学软件);所谓可利用的资源,是指本来并非为教学专门设计,但被发现可用来为教学服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特别是网上传输的多种多样的网上信息资源,主要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网上数据库、虚拟图书馆、百科全书、教育网站、通信新闻组、虚拟软件库、MOOC、微课、公众号、微博等。
2 研究对象选择
为更好地完成研究目标,选择云计算基础与应用、物联网技术概论两门课程为研究对象。选择理由如下:
2.1 课程相关性
云计算基础与应用是物联网技术概论的前置课,云计算技术是实现物联网的核心[6]。从物联网的结构看,云计算是物联网的重要环节。物联网与云计算的结合必将通过对各种能力资源共享、业务快速部署、人物交互新业务扩展、信息价值深度挖掘等多方面的促进带动整个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升级与跃进。物联网强调物物相连[6],设备终端与设备终端相连,云计算能为连接到云上设备终端提供强大的运算处理能力,以降低终端本身的复杂性,二者都是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而诞生的。
2.2 时间连续性
云计算基础应用课程开设时间为第四学期,物联网技术概论为第五学期,两门课程贯穿一学年,能够连续灵活的进行研究。
2.3 课程特殊性
两门课程贴合计算机技术发展前沿,实时更新大量定义、数据、以及体系,甚至部分概念都会推翻重新定义。因此两门课程国内外教学没有成熟统一的教学体系,也没有指定的教材,迫切需求移动学习模式。
3 建设过程
首先构建移动学习云平台,考虑到学校现有移动网络环境,系统平台核心采用的是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它是一个全球性的开发项目,用以支持社会建构主义(social constructionist)的教育框架。能够满足两门课程的特殊需求,课程资源能够实时发布在该平台上,支持移动终端访问学习。课程教学大纲、计划、各章节内容一次性通过系统展示,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课程。
教师设计网络课程资源时,必须对网络上收集到的文本、图像、动画、视频等资源必须进行二次编辑,适合学生现有水平,不能一股脑地搬运给学生,没有进行针对性选择,学生疲于应付各种资源的同时,产生更深的厌学情绪。
学生在学习使用过程中表现出了高度热情与求知欲,测试过程中解决了遇到的各种系统问题并对平台进行了更新,支持的功能也更加完善。集成了WIKI、博客blog、作业、投票系统、互动评价等模块。模块的加入给系统带来了多样性。同学可以设置群,预览教师精选出来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也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二次编辑的资源。进一步增强学生协作沟通、表达自我的创新能力。总结云计算基础与应用的实施经验,后续课程物联网技术概论开展时,再次对平台核心进行了升级,使得各项功能更完善。
考虑到计算机前沿技术更新快的特点,又开发了个性化学习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互利网科技公司(Google,微软、IBM、亚马逊、Facebook、spaceX、Alibaba等)最新研究咨询,每周进行剪辑并制作成视频,资讯包括云计算、互联网、航空航天、人工智能、VR、AR、无人机等领域,目前已发布61部。学生学习课程的同时,能够始终紧随计算机科技发展最新前沿,后期学生也加入了剪辑、制作,收获颇丰。
4 实施效果
4.1 教师方面
①教学角色的转变。课程后期资源收集与二次编辑都由学生制作完成,教师可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关注学生成长等工作,这样就弱化了大多数教师的学科专业要求,为心理辅导、生活规划、兴趣培养等提供时间与空间。
②教学思维的转变。整个教学成果趋于动态化、开放化、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涵盖面广泛的教育空间,相对于传统灌输式的线性教学,取而代之的是对话与协商式的非线性的思维引导,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③教學过程的转变。可以真正实现课堂的翻转。学习者可以实现通过移动学习,然后在课堂上针对某一问题与教师或同伴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使得原本的课堂不再是传授知识的课堂,而是真正变成了交流心得,动手实践,充分学习新知识和让学习者知识生成的地方。
4.2 学生方面
①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从被动到主动,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时刻监控自己的学习进度。另外在网络课程资源收集过程中,能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最新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同时本身网络资源收集、信息处理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②学习资源的转变。教育资源的国界已经弱化,只要拥有网络,学生就可以方便地享受来自世界各地名牌高校的课程。无国界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也能够从一定程度上促进各大高校创建较有影响力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知识源泉,让知识在全世界范围内随时随地的传播和创造。
③学习过程的转变。在移动云课程平台及公众号体系下能够实现开放的交互学习,只要能上网,所有人都能进行学习。注册同一课程的学生可以通过加入当地的学习小组或者在线论坛讨论等方式,来互相促进、学习。
④评价过程的转变。评价的主体不仅有教师评价、还有师生互评、同学互评三种模式。改变单一评价模式,实现相对公正与公开。
目前通过该模式,授课门数已达5门,极大拓展了计算机学科相关课程知识的认知广度与关联度,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实施的效果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效率、期末评价,还体现在后期发展能力。由于课程实时接触最新计算机技术发展动态,学生在项目申报、各类竞赛时具有很大优势,成绩非常优异。
5 总结
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快的特殊性,决定了云计算基础与应用、物联网技术概论两门选修课的内容数据需实时更新。前期教师必需下功夫对眼花缭乱的各种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选择编辑,然后分析学校移动云网络架构、分析学生学情,构建适合自身教学的网络课程平台,将编辑优化后的数字资源放置在平台上,校内学生通过移动终端随时访问学习。前期通过教师的引导,后期调动学生进行相关内容资源的探索与收集,教师进行补充才能课堂翻转,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http://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801/P02018
0131509544165973.pdf,2018-1-31.
[2]武靖娜.基于移动云计算环境下的学习质量评价模型研究[D].沈阳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05-01.
[3]赵晶.运营商如何拥抱移动云计算[J].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社,http://www.cnii.com.cn/incloud/2015-02/12/content_15
33469.htm,2015-02-12.
[4]刘越.云计算综述与移动云计算的应用研究[J].信息通信技术,2010,4(2):14-20.
[5]徐砚田.高校教学信息化的环境支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03-10.
[6]刘冠秀.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其应用[J].科技资讯,2017,14(12):1-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7:4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