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AHP的高校图书馆馆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 |
范文 | 张沁兰 摘要: 高校图书馆综合水平的提升是高校“双一流”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而馆员是其中的重要因素。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建立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使图书馆提升人才核心竞争力,促进图书馆的长远发展。 Abstract: The comprehensive level of ascension is the university librar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First-Class" initiative, and the libraria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University library can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post competency evaluation model, promote the library core competitiveness, promote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e library. 关键词: AHP;高校图书馆;馆员;岗位胜任力 Key words: AHP;university library;librarian;post competency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21-0062-03 0 引言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资源及信息服务中心,是新时代高校“双一流”建设的一大助推力。因此,图书馆必须要有一支能力素质合格的馆员队伍,不断推动图书馆综合水平的提升,使图书馆成为支撑“双一流”建设的有力保障。馆员的岗位胜任力是评价其是否能履职的重要指标,对馆员的岗位胜任力进行评价,有利于图书馆在招聘、培养等环节针对性地对馆员进行能力素质提升,为图书馆人才培养提供科学依据[1]。 1 馆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1 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 以系统性、独立性、简明性、客观性为原则,对影响岗位胜任力的关键要素进行分析,构建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高校图书馆馆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共有四个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划分了其对应的三级指标,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1.2 评价指标内涵 1.2.1 知识水平 高校图书馆馆员不仅是单纯的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同时也是作为高校的教师及科研人员,需要通过教学和科研提高自身水平、履行教师义务。因此,具有岗位所要求的知识水平是高校教师的必备条件,同样也是图书馆馆员岗位胜任力的基本条件之一。知识水平可以分为专业背景、办公技能、语言能力、学历资格四个方面。 图书馆馆员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因此匹配的专业背景是胜任本岗位的基本条件,也是岗位设置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办公技能是当代人才不可或缺的知识技能,很多馆内业务、教研工作都需要依靠现代办公技术;语言能力则是对新时代高校馆员提出的更高要求,不仅包括了对标准普通话的要求,也有对相关外国语言掌握的要求,促使图书馆作为学术服务机构能提高多语种读者服务、学科服务的能力,拓宽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内涵;学历资格与专业背景同样是高校馆员的岗位必备条件之一,是馆员专业知识水平高低的客观体现和证明,使相应岗位所聘人员的条件具有客观性、资格性、权威性[2]。 1.2.2 思想政治 高校是当代社会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而图书馆是高校文化传播及阅读推广的重要枢纽,馆员的思想政治情况是影响工作效率、工作态度、文化风格的重要因素。思想政治可以分为职业素养、政治作风、道德品质三个方面。 政治思想理论水平直接影响了馆员的职业素养,当代高校馆员必须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强化立德树人的职业追求,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政治作风体现了馆员对岗位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体现了馆员对纪律及政治要求的实践力,也是检验馆员是否热爱岗位、甘于奉献的标准,因此良好的政治作风也是胜任岗位胜任能力的外在体现;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学术服务组织,馆员必须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将组织很难形成合力和凝聚力,道德品质也是馆员个人政治作风的突出表现,是在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中馆员个人思想和行为的体现。 1.2.3 人格特性 不同的人格特性直接影响馆员对所在岗位的各种内在心理活动及外在表现。在评价体系中,将人格特性分为性格特质、人际交往、情感态度三个与岗位胜任力相关性较大的方面。 性格特质影响了馆员在工作中的处事风格,它代表了馆员对现实环境的态度,包括馆员的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等;人际交往是指馆员与同事、领导、学生等关系进行交往时表现出的独特思想、态度、个性、行为模式等,人际交往关系对馆员的情绪、生活、工作都会产生直接影响,甚至对组织沟通、组织运作、组织效率及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均有较大影响;情感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代表了馆员在工作中对待各类事件的过程及结果所做出的情感反映,情感态度影响了馆员对工作业绩的评价、结果认可度、今后的努力程度等[3]。 1.2.4 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是指人体一种潜在能动力,是评价馆员综合素质的一种智能要素。与高校图书馆馆员的能力素質相关性较大的主要有工作能力、科研能力、服务能力、创新能力。 工作能力是馆员知识、技能及行为符合业务要求的基本能力,即是否有适合的能力担任该职位;科研能力体现了馆员学术科研造诣的高低,代表了馆员在专业领域的水平;服务能力是馆员综合素质的外在体现,例如为高校师生提供读者服务、信息服务、学科服务的能力;创新能力是馆员在满足现有工作需求的情况下,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或思维方式,并获得一定效益的行为。 2 岗位胜任力评价方法 高校图书馆馆员的岗位胜任力评价是对现有或未来所聘馆员的胜任能力进行评估或预测,具有动态性、不确定性,需要通过分析当前馆员情况、预测未来变化,从多方面进行评价并获得评价值,具有主观性较强的特点。AHP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即层次分析法,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萨蒂提出。其原理是根据具有递阶结构的目标、子目标、约束条件及部门等来评价方案,最终计算出权重(或优先程度)。选择AHP可以更加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地对各项指标进行评价。 2.1 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 层次结构模型是一个由上到下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包括最上层、中间层和最底层三个部分。同一层的各指标从属于上一层的指标,同时又支配下一层的指标。相邻两层各指标之间互相关联。 2.2 构建判断矩阵 构建判断矩阵是将某一层次的各指标相对于上一层中某相关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邀请专家根据1-9标度法(如表2)中不同重要性对应的数值进行打分赋值,实现了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的转换。假设某一层中n个元素(P1,P2,P3,……,Pn)关于上一层某相关元素Ci进行两两重要性比较,得到判断矩阵A=(aij)。 2.3 计算权重向量 3 馆员岗位胜任力评价 3.1 指标权重计算 为得到具有可信度与科学性的各指标权重,邀请相关专家对评价体系中的各指标重要性程度按照1-9评分标度法进行了打分,通过Matlab数据处理软件得到各判断矩阵的值。各判断矩阵均通过一致性检验,最后得出三级指标的最终权重。 3.2 指标权重排序 将计算得到的各三级指标最终权重从小到大进行排列,可以得到评价指标权重总排序,如表4所示。 根据指标权重总排序,可以确定在岗位胜任力评价体系中应该重视的关键指标因素,为馆员能力培养和提升提供参考。从总体的评价体系基础指标来看,权重最大的分别专业背景(0.1021)、工作能力(0.0923)、学历资格(0.0868),这表示对于馆员岗位胜任力来说,其先决条件还是专业背景、工作能力、学历资格,这也体现了在新时代高校图书馆转型提升发展中,成为专业的图书馆馆员,知识和能力的仍旧是基础要求。这三项因素也是决定馆员岗位胜任力综合评价值的关键。 4 结论 综合来说,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中的各指标都需要高校图书馆引起重视,各指标直接相互关联、互相影响,各指标对最终的胜任力评价值都有一定的影响。但是,通过基础指标的权重排序,可以使图书馆管理者在人才选聘和培养时更有效地指向关键因素,重视对岗位胜任力影响较大的因素,以关键因素为核心逐步提升岗位胜任力,助力高校图书馆综合水平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叶伟.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高校图书馆员队伍建设[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34(03):51-53. [2]苏杰.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图书馆员培训[J].图书馆研究,2013,43(06):116-119. [3]劉雨舟.浅谈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图书馆员工绩效考核[J].河北科技图苑,2010,23(01):80-82. [4]申理哲.浅谈高校图书馆馆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式[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05):180-18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