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评估
范文 李彦旻+徐刚


摘要:西南地区属于我国地质灾害频发地区,该地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评估,对加强西南地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减少地质灾害给当地人民带来的经济和人员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前人防灾减灾能力综合评价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进行评估。最终结果显示:重庆市地质灾害综合防灾减灾能力较强,四川省和云南省次之,贵州省最弱;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西南地区防灾减灾能力的策略和手段。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 层次分析法;西南地区
中图分类号:X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672-1683(2015)001-0184-04
Assessment of capacity of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of Southwest Region
LI Yan-min,XU Gang
(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Abstract:In our country the southwest of the geological disasters becomes more frequent than before.The purpose of assessment of capacity of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of southwest region i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capacity and reduce geological disasters to local people and the economic losses.The article based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index system and an evaluation model of regional comprehensive disaster reduction ability that the predecessors put forward.Then it us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to evaluat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capacity in Southwest.The result show that the capacity of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is the highest in Chongqing province followed by Sichuan province and Yunnan province while Guizhou city is lowest.The last it put forward the strategies and methods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Key words:geological disaster;capacity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Southwest of China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不断的加快,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人类一些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加剧了各种灾害的发生,使得近几年中国自然灾害发生的不确定性增加,其中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也随之有所增加,仅2004年—2012年中国共发生地质灾害数2.5×105起,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达到608.11亿元。有6 341人在地质灾害中死亡,11 917人员伤亡。数次地质灾害发生给国家造成重大的经济和人员损失。由于地质灾害点多面广,成灾迅速,因而面对突如其来的地质灾害,灾害风险评估就显得尤为的重要。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有了广泛的研究,并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普遍的认为地质灾害由灾害的危险性、承灾体的脆弱性以及防灾减灾能力等方面组成。随着公众防灾减灾意识的不断增强和综合减灾能力的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灾情的大小。在此背景下,区域防灾减灾能力评估逐渐成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制定合理的减灾对策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防灾减灾能力评价研究在国内已有诸多的先例,黄大鹏[2]等,采用层次分析法结合专家意见,构建了综合防洪能力、监测预警能力、抢险救灾能力与恢复重建能力以及灾害管理能力的洪涝灾害防灾减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安徽省淮河流域各县市洪涝灾害防灾减灾能力进行了评估。宋超[3]等提出了泥石流防灾减灾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量化评价方法。谢礼立[4]等对城市防震的减灾能力进行了评估,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用防震减灾能力综合指数来评价城市的防震减灾能力。然而至今对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系统全面的研究较为缺乏,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综合评估基本上还是空白。西南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貌环境和气候环境,地质灾害致灾因子复杂,常见的地质灾害有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震等。每年由于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和人员损失严重。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资料显示2004年-2012年西南地区共发生地质灾害43 039起,占全国17%,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4.8亿元占全国经济损失的22%。威胁西南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阻碍该地区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因此加强西南地区防灾减灾能力评估的研究,提出合理有效的防灾减灾对策,对于规避和减缓地质灾害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选取西南地区“三省一市”(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重庆市)为研究区域,采用层次分析法并融合专家意见,从监测防治能力、应急处置与救援救助能力、社会经济基础支撑能力、灾害管理能力四个方面对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进行综合评估,以期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进行有益的探索,为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应急规划提供参考。
1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西南地区是指西南三省一市,包括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和重庆市,即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中西南区所划定的范围。国土面积112.58万km2,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2%;总人口近2亿人,约占全国的14%。该区多位于我国第三级地貌单元,部分处于第三级地貌单元和第二级地貌单元的过渡部位,以高原、山地和丘陵为主。主要的地貌类型有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地形崎岖,降水较多,植被少,岩石破碎,地表承载力差,容易发生地质灾害。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种类多,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坍塌、地震等。滑坡、崩塌主要发生在西南中、高山地区;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岩石易于破碎风化的地区、暴雨中心地区以及深切割的高山、中山地区;岩溶塌陷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云南省、四川省和重庆市;而地震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一些板块活动较为活跃的地带。因此对该地区进行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西南地区为例,是考虑到西南地区作为全国当之不愧的地质灾害多发区,山地较多,地形复杂,多发生地质灾害。对该地区进行防灾减灾能力评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2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公开资料,文献和相关统计年鉴为主要数据来源,其中原始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国统计年鉴》(2013)、《重庆市统计年鉴》(2013)《贵州省统计年鉴》(2013)《云南省统计年鉴》(2013)《四川省统计年鉴》(2013)。
1.3研究方法
根据西南地区防灾减灾能力评价指标特点,结合数据可获得性与当地的实际情况,采用层次分析法,这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对复杂的问题采取分层多因素的逐步分析。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将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作为层次分析的总目标,将监测防治能力、应急处置救助救援能力、社会经济基础支撑能力、灾害管理能力等5项指标作为1级子目标,将灾害监测能力、灾害防治能力、灾害预警预测能力、医疗救助能力、交通运输、人力支撑、政府投资、社会经济支撑、科技支撑、公众认知能力等10项指标作为2级子目标,下一层19项指标作为3级子目标。
根据综合防灾减灾能力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可操作性、易获取性、简单实用性等原则来选取相应指标。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对地质灾害的防预、应急、灾后恢复,同时也与人们受教育程度以及受灾人群灾害意识有关。其中灾害监测防治能力是区域安全与发展的重要保证。根据防灾减灾原则本文主要从监测能力和防治能力两个方面来反映。由于地质灾害发生机理相当复杂,其发生具有偶然性,因此,区域的灾害应急能力相当重要,其强弱主要取决于灾害发生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的应变能力,本文通过应急处置与救援救助能力以及社会经济基础能力两个大方面,其中包括医疗、财力、交通、信息传播等因子来进行评价。同时也不能忽视人们防灾减灾意识以及国家灾害管理能力。综上,本文构建了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区域综合防灾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2)构造判断矩阵。
层次结构模型确定了上下层(A、B层)元素之间的隶属关系,这样就可依据同一层的各项指标或因子的相对重要性程度,针对上一层的准则来构造判断矩阵,重要性判断结果的量化通常采用1~9进行标度。根据标度表,采用专家评分法可得到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标度及其含义见表2。
(3) 重要性排序。
求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所对应的特征向量w
w=(w1,w2,w3,w4,w5)T(1)
即为所求的各具体指标的权重。其中:
wi=nΠnj=1aij/∑ni=1nΠnj=1aij(2)
(4)一致性检验: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
λmax=1n∑ni=1(AW)Wi(3)
表2判断矩阵标度及其含义
标度含义
1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具有同样重要性
3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稍微重要
5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明显重要
7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强烈重要
9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极端重要
2,4,6,8上述两相邻判断的中值
倒数因素i与j比较后得到判断bij,则j与i比较的判断bij=1/bji
其中:(AW)i为向量AW的第i个元素。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指标如下:
CR=CI/RI(4)
其中:CI=1n-1(λmax-n)(5)
RI为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指标,取值见表3。
表3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指标
阶数n1或23456789
RI00.580.901.121.241.321.411.45
当CR小于或等于0.1时,认为矩阵具有满意一致性,说明确定的各指标权重是合理的,否则需要对矩阵进行调整,直到满意的一致性为止。
根据上述方法最终确定了研究区域防灾减灾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见表4。
表4区域防灾减灾能力评估指标权重
(5)评价模型构建。
由于区域防灾减灾能力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和复杂性,遵循区域防灾减灾能力评价相应原则,本文构建的区域综合减灾能力评价的理论模型如下:
E=∑ni=1(Wi×Ci)(6)
式中:E为区域综合减灾能力的评价值;Ci为评价指标相应的赋值;Wi为各三级指标的权重值。E值越大,表明区域的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就越强。
对于各指标的评分,既需要充分的考虑到个指标之间相对重要的程度,又需要划分出各项指标在各项指标水平上的等级,同时便于把搜集到的数据转化为评估分数,以便可以得到西南各省市的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的综合值。为此,本文将搜集到的各项评价指标实际的数值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对其进行等级的划分,将评分级别分别划分为小于01,01~02之间,02~03之间,03~04之间,04~05之间,大于05共6个等级,再对每个等级赋值来确定评分值。对小于01以下的等级指标,赋值为1,以此类推。由此,可以将实际的数据转化为可比较的评分数值。
2结果分析
根据防灾减灾模型以及层次分析法,最后得出西南地区三省一市的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的评价值见表5。各方面能力评价值见表6。
表5西南地区防灾减灾综合能力评价值
地区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重庆市
防灾减灾综合评价值(E值)0.71280.70140.85281.1302
表6西南地区防灾减灾各方面能力评价值
地区灾害监测防治能力应急处置与救助救援能力社会经济基础支撑能力灾害管理能力
云南0.28930.04870.09160.2832
贵州0.13690.04290.05110.4705
四川0.44860.09080.12550.1879
重庆0.71150.06460.11920.2349
从表5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在西南三省一市防灾减灾能力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重庆市防灾减灾能力最强,其次是四川省,云南省和贵州省防灾减灾能力较弱,其中贵州省最弱。由于各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家给予的政策倾斜的差异,从而造成这些地区的防灾减灾能力评价值的差异。在全国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严重的70座城市中,重庆市位列第一。重庆市是我国西南最大的工商业中心,是长江上游水陆交通枢纽。特别是重庆成为直辖市后,在这一地区的地位更显重要,针对重庆市地质灾害多发情况,各级政府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并实施了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专家也为重庆市地质灾害的防治献计献策。例如三峡工程的移民工程,使得三峡库区6万多hm2在山坡上开垦的耕地退耕还林。于此同时重庆市颁布了《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4年-2015年)》,全面的提高了重庆市的防灾减灾能力,因而重庆市防灾减灾综合评价值在西南地区最高。紧跟其后的四川省受“5.12”汶川特大地震、“4.20”芦山强烈地震之后,重点加强了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有关工作,再加上其优越的自然条件,成都平原乃天府之国,农业工业经济发达,是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省份,国家在经济、科技、人才方面给予了较大的倾斜和投入,因此经济较发达的四川省综合评价值仅次于重庆,而云南省、贵州省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交通不便,工农业发展较慢,再加上山区地质灾害频发,从而造成综合评价值较低。
从表6可以看出在灾害监测防治能力方面,重庆市评价值在西南地区是最高的,这与它在灾害监测防治方面的努力是分不开的,2011年-2013年期间,重庆市区级各有关部门认真执行了《重庆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渝府发〔2011〕31号),积极运用政府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及时有效发布各类灾害预警信息。不断拓展发布渠道,提高发布效率。 灾害预警信号将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站、公共电子显示屏、移动和固定通信等方式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做到了灾害信息随时报告制,牢牢把握了防灾救灾工作的主动权。 而在应急处置与救援救助能力和社会经济基础支撑方面,四川省综合评价值最高,四川省作为西南地区经济发展中心,西部大开发的重点省份,国家给予的政策倾斜较多,医疗设备完善,技术先进,使得它的医疗救助能力较强。除此之外,四川省是典型的盆地地形,交通运输事业发达,是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从医疗,交通等方面为四川省提供了强有力的应急救援保障。在社会经济方面,近年来,仅省级财政就筹措了50多亿元资金,加大了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实施进度,加快了推进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工程防治和应急体系建设。除此之外,四川省经济发展较快,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保障基本生活水平的基础上,有了更过的余钱来支持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这将成为四川省防灾减灾事业发展的经济基础。最后在灾害管理方面贵州省则占据了领先的位置,这与其在教育科研领域的投入和努力,密不可分,贵州省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全省城镇居民应急、避险知识的宣传覆盖率达到70%以上;加强灾害信息员业务培训。根据每个村至少有1名灾害信息员的要求,在多灾易灾市、县、乡、村设立各级灾害信息员19 700人。全省有登记在册灾害信息员18 674人。它从公众的认知能力和科技投入方面,全面的提高了自身的灾害管理能力。从以上评价结果可以看出,西南各省都有其优越和薄弱的环节,各省应该在此基础上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多学习其他省市在防灾减灾方面的有益经验,改善自己的不足,全面提高自身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3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策略与手段
西南地区是地质条件复杂多样,又处于我国的内陆西区,经济发展较东部落后许多,频繁的地质灾害再加上落后的经济和科技水平,使得西南地区在面临地质灾害时所受到的人员和经济损失也较大。对此本文将提出一些建议性的防灾减灾策略和手段,为西南地区防灾减灾管理提供科学性的建议。
(1)根据西南地区不同区域防灾减灾能力的高低,进行危害性分区评价,划定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以及重点防治点,因地制宜,根据每个地区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制定各个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并提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防治对策措施。从表6中我们可以看出重庆在灾害监测防治能力方面比其他三省要强,因此这三个地区需要加强完善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在地质灾害多发区,设立监测站点,并加大对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投资。重庆、云南、贵州在应急处置与救助救援能力方面较弱,这三个地区需要增加灾害应急车道和公路,在地质灾害多发地区,广泛增添应急庇护场所,完善通讯网络,使得在灾害发生时保持与外界的联系以寻求救援,在居民密集区建设医疗救助站,以便在救灾抢险过程中给予及时的医疗救助。贵州省、云南省在社会经济基础支撑能力、在西南地区处于弱势地位,需要国家予以高度的重视,在经济和科技方面增加倾斜投入。
(2)构建大西南地区防灾减灾系统,形成具有规模的应急网络,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在基于3S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地质灾害预警技术,构建大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和监测网站,从而实现西南各地区之间的数据和资源的共享与交流,缩小西南各地区之间防灾减灾能力的差异,实现大西南地区防灾减灾共赢的局面。减少了地质灾害对西南地区经济和人员所造成的损失,促进大西南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3)由于西南地区地处我国西部,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相比东部地区较弱,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不强,需要当地政府和学校在原有防灾减灾教育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一套针对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震等西南地区常见的地质灾害并面向全体公众的防灾减灾教育体系。涵盖主要地质灾害类型的防灾救灾的知识,针对不同年龄段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
4结语
(1)本文以西南地区“三省一市”为研究区,以省级单元为评价单元,采用层次分析法并融合专家的意见,在数据可获得性、指标量化可行性的基础上,尊重客观规律,针对西南地区构建了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综合评估体系,分别对各各省市进行了防灾减灾能力评估。评估结果表明:重庆市在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方面能力最强,相比较四川、云南较弱,贵州最弱。
(2)本文研究是对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评估的一种尝试,旨在为我国科学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建设的意见,为减灾事业做出一点贡献。构建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评估体系为其他区域开展防灾减灾能力评估提供借鉴,评估结果和对策可以为地质灾害防治应急规划提供参考。
(3)以前灾害评估工作主要集中对地质灾害危险性以及承载体易损性评估方面,这两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而对防灾减灾能力方面的评估关注较少,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评估目前还是空白。
(4)防灾减灾能力评估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深入仔细研究,尤其是在指标选取上,需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选取能够更好反映当地防灾减灾能力的指标。本文的评估是各省市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理论值的区域比较,还有待于在实践中进行验证。
(5)在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赋权重及量化过程中,怎样更好的克服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这是今后研究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胡俊锋,张宝军,杨佩国,等.区域综合减灾能力评价模型和方法研究与实证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13,22(5):13-2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3 19: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