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2015年下半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形势分析 |
范文 | 林荣安+吴刚 导语: 2015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基本上延续了新常态攻坚期的基本状态,宏观经济总体上处于趋势性回落和周期性下滑阶段。回顾2015年上半年的重要政策,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是稳增长的重要内容。因此,在稳增长、促投资的大形势下,地方新一轮的基建高潮有望兴起。 2015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基本上延续了新常态攻坚期的基本状态,宏观经济总体上处于趋势性回落和周期性下滑阶段。同时,部分区域和部分行业超预期的塌陷导致中国经济的脆弱性步入新阶段,未来部分问题的恶化甚至可能会触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底线。 在宏观经济总体低迷的状态下,中国经济结构出现重大的分化:一是生产领域收益与金融收益背离,导致生产领域的萧条与股市泡沫并存;二是全国经济在整体低迷中出现剧烈的区域分化,繁荣与低迷相共存,东部转型较好的省市依然保持繁荣,但部分转型滞后的省市出现塌方式回落;三是在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的同时,股票泡沫开始替换房地产泡沫;四是在需求与政策等多重因素的驱动下,增长动力的转换使行业也出现剧烈分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表现出强劲增长态势,而传统产业却呈现出较为持续的下滑和低迷。 从短期来看,要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的目标,政府采取一些扩张性政策是很有必要的。进入二季度以来,国家发改委的动作越发频繁,既有稳增长的投资布局,又有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入市的改革。在各项政策强力加码的作用下,投资力度得以保持,我国经济增速可能会在三、四季度出现小幅反弹。以下为几个主要建设领域的统计与分析。 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资加速 回顾2015年上半年的重要政策,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是稳增长的重要内容。在稳增长、促投资的大形势下,地方新一轮的基建高潮即将兴起。 从投资数据角度看,中央稳增长的手段从2014年年底开始发力。2014年12月下旬,发改委短时间内连续批复了总计 1 558.42亿元的公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其中浙江省都市圈城际铁路项目涉及多个城市群,总投资达1 305亿元。今年1月份,发改委又陆续批复多个重点领域建设项目,主要涉及公路、铁路和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临近半年的节点,地方上报项目的审批也进一步宽松,基础设施领域投资有加速的趋势:2015年5月,国家发改委分三次批复了11个基建项目,总投资规模达 4 670.31亿元;2015年6月,发改委分两次批复了多个铁路、轨道、机场等相关建设项目,基建项目投资金额已达2 500多亿元。由于政策连续性的影响,下半年稳增长将继续依托于重大工程的投资。 另外,发改委最近部署盘活中央预算内投资存量资金,要求地方在2015年6月底前完成对2014年及以前年度中央预算内投资存量资金的清理盘活工作,清理出的资金将被统筹用于资金短缺的关键领域。除了中央资金的注入,未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导下的民间资本进入投资领域也将提速。此前,发改委建立了PPP项目库开展专门推介,5月发布的PPP项目范围涵盖水利设施、市政设施、交通设施、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共1 043个,投资总计1.97万亿元。 区域热点规划稳步推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的提出,意味着国家将以区域为重点,拉动城市群的自我建设和互联互通。此类重大战略布局的落地,有利于降低地方政府和平台的融资成本,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带来机遇。 (1)京津冀协同规划落地在即。4月30日,中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区域、产业版图等待被重新书写。 打通“断头路”将成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最迫切的任务。数据显示,河北和京津之间有18条“断头路”、24条“瓶颈路”,多达1 100 km。打通这些“梗阻”,是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背景下的重要任务。据悉,去年12月末,3条“断头路”及“瓶颈路”被打通。预计到2020年,“断头路”、“瓶颈路”在河北将基本结束,一张四通八达、连接北京和天津的公路网将逐步形成。 未来一段时期内,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最重要的任务仍将是轨道交通建设,包括城市轨道、区域快线、城际铁路、试运专线等不同标准、不同层次的轨道交通建设。其中,轨道交通建设的重点将是城际铁路。从总体上来讲,北京首都经济圈的城郊铁路建设将会是未来较为重要的投资领域。 (2)长江中游四省会城市力促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出台。今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5月28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工作方案》。《方案》明确将采取投资补助方式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范围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长江干支线航道、铁路、公路、航空等重大交通建设项目以及弥补发展短板的长江干支线港口“最后一公里”集疏运建设项目和长江经济带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项目等。今年将重点安排长江干支线港口的铁路连接线、长江干支线港口的道路连接线和长江经济带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的建设项目。 6月16日,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合作协调会第一次会议在武汉召开。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座城市的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并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编制工作提出建议。会议提出,长江中游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参照京津冀城市群综合交通规划编制模式,由国家层面组织编制并审批,争取将其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建议长江中游城市群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一体化项目对接与建设,强化城市群中省会之间快速通道和重点项目的规划衔接和同步实施,以“轨道上的城市群”为突破口,组织开展综合交通方面的重点专题和政策研究;此外,会议还提出重点推进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互联互通,打造长江黄金水道。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延续分化 (1)两铁市场势头强劲。铁路市场、轨道交通市场仍然呈现加快之势。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的今年前四月国家铁路主要指标完成情况,2015年1~4月,我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 321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铁路建设投资完成1 172亿元,同比增长20%。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也曾在部分地区铁路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节奏,确保全面完成今年铁路建设投资8 000亿元以上、新投产里程8 000 km以上的目标任务。在6月26日举行的2015年二季度中央八家建筑企业生产经营形势座谈会上,以铁路为主营业务的两家建筑企业也表达了对今年下半年铁路市场的十足信心,认为我国铁路市场将在近期呈现出强劲势头。 与此同时,轨道交通建设也已成为我国提振经济的重要手段。最近五六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一直保持着快速的发展势头,今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总投资将超过去年的2 857亿元,预计完成3 000亿元,建设400 km的城市轨道交通,营运里程将达到3 500~ 3 600 km。目前,发改委明确将进一步增强城市轨道交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已梳理提出了68个拟新开工建设的重大项目,这些项目将在2015年到2017年开工。根据已经完成的城镇轨道交通工程包,2015年、2016年、2017年三年新开工项目里程将超过3 000 km。 (2)公路和水运业务市场相对弱势。近期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主要集中在铁路、轨道、机场等方面。相较于两铁市场,公路市场与水工市场则相对保持弱势格局,优质项目不断减少、市场竞争持续加剧。根据国家发改委近日印发的《关于当前更好发挥交通运输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的意见》的部署,我国将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加快建设“一带一路”交通走廊和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意见》提出开工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改造普通国道“瓶颈路段”,提出推进黄金水道系统治理、开工建设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加快建设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各公路和水运建设单位应积极参与国家三大战略重点工程,以在下半年扭转目前在传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上的不利局面。 (3)战略新布局为民航基建市场带来机遇。中国区域战略新布局正在给航空运输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根据6月24日召开的“2015中国民航发展论坛”相关信息,中国民航局正在编制民航“十三五”规划、民航领域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方案以及与相关国家合作规划。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加强北京、上海、广州等国际机场枢纽建设,打造西安、乌鲁木齐、南宁、昆明、厦门等区域门户枢纽,加大中小机场的建设力度。民航局将在今年重点推进193个大中型民航建设项目,总投资达5 000亿元。 房地产市场整体回暖仍存隐忧 2015年上半年,楼市利好政策接连出台,尤其是在多个信贷“组合拳”的作用下,楼市升温明显。“930新政”、“330新政”,涉及“认房不认贷”、“最低七折利率”以及“二套房最低首付四成”等实质性内容,数次降息降准以及各地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及放宽使用限制等政策,均对楼市的回暖起到了实际的推动作用。 但值得注意的是,房价整体回暖主要是受一线城市的拉动作用。由于供求关系的改变,城市间的房价分化日益加剧,一线城市的房价涨幅较为明显,二线城市房价整体较为稳定,而大部分三四线城市房价仍然处在下行区间。在6月26日举行的2015年二季度中央八家建筑企业生产经营形势座谈会上,涉足房地产业务的建筑央企均表示本企业在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业务的不良状况并未得到扭转。 预计楼市下半年将延续回暖,但房价分化的态势也将持续。房地产市场仍然存在隐忧,我国楼市库存依然较高并仍在增加,且随着市场需求短期内集中释放,政策刺激效应持续性尚存不确定因素。目前大部分企业已经转向一二线拿地,导致地王频繁出现,市场资源过分集中。预计未来政策刺激效果将会集中体现在一二线城市,而三四线楼市可能会越来越差,崩盘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海外市场稳中有变 当前,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市场前景广阔,国际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正在出现重大变局。据统计,1~5月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675.8亿美元,同比增长26.6%;完成营业额516.3亿美元,同比增长10.1%。 在中国政府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基础设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国家的基础设施需求也十分旺盛,大批铁路、公路、港口、产业园区等项目正加速提上议事日程,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合作面临庞大的市场机会。在此形势下,国际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将出现新的变局。 数据显示,2014年,在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中,亚洲和非洲的新签合同额与完成合同额分别占到了总量的83%、82%。日前,商务部公布消息,2015年前4个月海外工程承包新合同额34.5%来自“一带一路”。“一带一路”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等沿线64个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对外承包工程开创了新的局面,使工程承包企业的市场目标可能会更加集中到“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 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市场的竞争已从设计、采购、施工和工程管理的综合能力的竞争演变为企业融资能力的竞争。中国工程承包商已经被动和主动地面临转型,要从承包工程向投资带动承包转变。在海外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建筑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大型企业正在积极探索商业模式创新,通过投资、并购开始了业务的转型升级。 根据部分机构预计,未来五到十年,“一带一路”亚洲部分的基础设施建设每年至少需要8 000亿美元,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组建运营被给予厚望,意图缓解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而事实上,亚开行和世界银行每年只能筹到240亿美元,通过亚投行每年可融到4 000亿美元。基础设施项目资金需求巨大,单一的投融资模式往往难以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传统和创新模式相结合的新的融资模式有待探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