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
范文 | 刘筱 [摘 要]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忽视数学教育最为本质的特征——数学化的问题. 本文就新课改下小学数学如何教学才能促进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深刻地、本质地理解数学知识,从而不断地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教学观 在新课程改革大潮的冲击下,如今的小学数学课堂异彩纷呈、高潮迭起. 但是,课后留给学生积淀下来的东西内化为学生的数学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策略等,却令人不太满意. 其主要原因是对数学教育本质理解得不够深入,一味地、盲目地追求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没有掌握好度,忽视了数学教育最为本质的特征——数学化,这对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数学素养的提高、数学思维水平的提升是不利的. 那么,怎样教学才能促进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深刻地、本质地理解数学知识,并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个人的体会. 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 主动性和积极性 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在教学中创设某种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会激发儿童探索、研究的兴趣,所以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一种重要方法. 适宜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提供生动、丰富的学习材料,还可以提供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机会,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应用活动中理解所学知识,了解问题的前因后果与来龙去脉,从而进一步认识知识的本质,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 那么,如何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呢?方法很多,本文列举以下几个:①制造悬念,创设情境.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②巧设疑问,创设情境. 古人云,“学则需疑”. “怀疑”是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思考问题的有效动力. 教师可巧妙地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上下工夫,克服学生对新课“望而生畏”的心理,引导学生运用有关旧知去进行新知的探求,这样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尝到自己“摘苹果”的甜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了,兴趣浓了,思维也就活跃了. ③操作实践,创设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使用学具,在拼拼、折折、剪剪、画画、量量的操作中获取知识,这种情境创设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④热烈争论,创设情境. 儿童好胜心强,教师应利用这一特点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竞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愿望. 同时也要注意,在创设情境中切忌牵强附会、缺乏问题性和偏离阶段性.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更 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去学习、理解数学知识. 一方面,教师要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分饼、分苹果入手;教学时间单位“分”和“秒”以及分与秒之间的进率时,可以让学生参加一分钟的活动,如跳绳、拍球或穿衣等以体验1分或60秒的长短. 数学教学联系实际,不但能使知识得到巩固,还能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另一方面是学以致用,教师要通过教学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做到学懂、会用. 学生通过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密切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如学完“24小时计时法”后,设计这样的实践活动:“某班要去当地三个景点游览,时间为8:00—16:00,请你设计一个游览计划,包括时间安排、费用、路线等. ”通过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提高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 强化动手操作,促进学生深刻理 解数学知识 动手操作是促进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的一个途径,可以使学生各种感官都参与到学习中,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和理解事物,从而在头脑里建立形象、丰富表象. 教学“千克的认识”时,让学生亲手称一称物品的重量,掂掂物品有多重.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动口、动脑后,印象就特别深刻,理解也准确,更不易遗忘. 同时动手操作也有助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的火常常闪现在指尖上.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 对于小学生来说,思维离不开形象和动作. 动手操作极好地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另外,对比新旧知识,揭示它们的相互联系和区别,也是知识深化和巩固的一条途径. 所以,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练习,设计出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通过看、想、算、动手、讨论等方法,掌握数学的技能、法则和方法,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巩固知识、深化理解. 拓宽探索空间,启导学生自主 探究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交流反思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师应拓宽探索空间,诱发自主探究,从而发展学生的探索意识与创新意识. 例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时,让学生从教科书上剪下相应的梯形进行研究,使每一个学生有机会进行探索性学习. 策略一,用2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因而一个梯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策略二,将一个梯形对折,使上底和下底重合,再沿折痕剪开,得到两个梯形,然后旋转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时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底+下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高的一半,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策略三,先沿着梯形中的任意一条高剪开,再将它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这时长方形的长相当于梯形(上底+下底)的一半,长方形的宽相当于梯形的高,长方形的面积=(上底+下底)÷2×高,长方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2×高. 因为每一种策略的思维层次不同,因而我们没有必要仅此一个切入口. 面对课堂的生成,要灵活地引导,让学生深刻感悟“殊途同归”之妙. 面对不同的策略,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再一次让学生亲身经历、感悟,把别人的思考转化为自己的经验,进而拓宽学生动手操作单一的思维方式. 之后,再引导学生将已有的三种方法加以比较,并从中选择优化的策略,促成学生由表及里的思考,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发展他们的数学素养,使他们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注重合作学习,切实提高学生数 学思维水平 合作乃是一种方法、一个过程. 合作学习的过程是促进学生深刻理解的过程,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而且能让学生在本质理解和深刻理解的同时感受成功的快乐. 学生在个人的自主学习中总会遇到一些疑难的题目,光靠自己的能力无法解决,这时,可以把问题放到小组或班级中,依靠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智慧,通过交流、讨论,既能充分阐述自己的想法,又可以倾听别人的意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为更好的自主学习提供条件. 例如,教学“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时,教师出示课件,一个小猴子在卖桃,盒里放了十个,盒外有3个,小猴子说:一共有13个桃子,小兔说:我买9个,白菜老师问:还剩几个?小猴子抓耳挠腮想不出来,老师说:同学们能帮帮小猴子吗?学生兴致高涨,纷纷动脑筋、想办法. 独立思考几分钟后,有的同学眉头紧锁、面露难色.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退位减法,大部分学生都感觉有一定的困难,这时教师趁势说:小组的同学可以合作,大家一起出主意、想办法. 同学们一听,立刻又活跃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着各自的看法,通过集体的智慧得到许多解决办法,同时也从别人那里学到许多宝贵的经验. 总之,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 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从亲身体验和自主探究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