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大数据驱动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订单式”创新模式研究
范文

    胡小君

    

    

    摘要:大数据对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读者服务模式并不能满足读者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论文提出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构建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数据库,构建高校图书馆读者“订单式”创新服务模式。研究表明,读者“订单式”创新服务模式不仅创新性地提升了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功能定位,也可以满足读者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服务需求。论文的研究既丰富了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内容,也为下一步读者服务实践提供指导。

    Abstract: Big data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reader service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Traditional reader service model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diversification and individualization of readers. This paper proposes to use the method of big data analysis to construct the library reader service demand database, and to construct the library reader "order" innovative service mode.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reader's "order-based" innovative service model not only innovatively improves the reader service function positioning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but also meets the diversified and personalized service needs of readers. The research of this paper not only enriches the content of library reader service, but also provides guidance for the practice of reader service in the next step.

    关键词:大数据;读者服务;创新模式

    Key words: big data;reader service;innovation model

    中图分类号:G252?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号:1006-4311(2020)04-0261-03

    0? 引言

    读者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传统业务中最为基本和最重要的业务,图书馆文献的分类、收藏和整理等,无一不是围绕读者服务展开。然而随着信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环境、内容和服务手段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不仅赋予了高校图书馆更高工作职责和功能,也为高校读者服务工作带来了新的使命和挑战。如何运用现代化技术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全方位、高效率地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吸引更多的师生利用图书资源,已成为广大师生、高校管理机构和图书学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当前高校图书馆工作中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重大课题。

    国内外学者对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成果。归纳这些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香港、美国等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进行介绍或比较分析,诸如:郭明蓉(2003);徐汉荣(2008);徐健晖(2018)和王亚平(2018)等;二是对高校残疾(残障)读者服务现状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如:鄂丽君(2011)和刘冬梅(2015)等;三是基于信息技术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探索和思考,如:涂正清(2004);李珍连(2016)和周玮璐等(2018)等。

    纵观已有的有关高校读者服务的文献,尚没有学者提出运用大数据手段对高校读者服务模式进行创新研究,更没有学者针对高校读者服务提出“订单式”服务模式分析。基于此,论文在分析传统读者服务存在局限的基础上,提出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构建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数据库,构建高校图书馆读者“订单式”创新服务模式,以期优化高校读者服务的质量。目前,高校图书馆正在尝试推行服务模式改革,而读者服务是其最主要内容,因此,论文的研究不仅可以优化读者服务的模式,也可以为其高校图书馆下一步改革提供理论指导。

    1? 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传统模式分析

    1.1 高校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

    高校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模式就是利用已有的图书馆资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服务。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参与主体为图书资源、教师和学生以及图书馆员,其流程大致为以下几个部分:一是图书借阅服务工作办理;二是图书馆员为师生提供咨询服务和论文检索;三是高校教师和学生可以对图书馆所提供的数字资源进行检索,获取信息;四是对已有的图书馆资源进行加工整理帮助师生获取图书资源等,概括这些传统模式,具体见图1。

    从图1中可知,高校图书资源既包括:自建数据库、外购数据库、多媒体等数字资源以及图书、报刊、光盘等实体文献,读者服务主要途径包括检索和获取途径①。读者获取文献途径,就是至各阅览室借阅实体文献,或通过文献传递、馆内访问等方式获取数字资源。从上图也可以看出传统服务模式是基于图书馆资源为出发点,教师和学生只是被动式接受服务,且图书馆提供的读者服务形式是固定的,无法提供个性化服务。此外,读者服务的起点是图书馆,终点是教师和学生,路径唯一,且具有单向性。

    1.2 传统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是读者服务模式僵硬,教师和学生只是服务的接收者,无法开展个性化读者服务。二是图书和报刊等纸质文献利用效率偏低。高校图书馆大都根据文献类型设置阅览区域,当读者要查阅多种类型的文献时,只能分别到不同的阅览区域进行借阅,因此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效率较低。更有甚者,图书馆一旦出现部分文献不在馆和破损等现象,就无法借阅,或短时间很难找到,从而大大降低了文献利用率。三是文献检索缺乏效率且获取途径复杂。目前高校图书馆完全可以实现馆藏书目联合检索,但不能对高校图书馆所有资源进行统一检索。此外,校外访问速度较慢,不能随时实现对所需知识点进行检索,大大降低检索效率。四是读者文献获取途径单一。由于受信息技术手段的局限,传统服务模式中,只有图书阅览室才能查阅圖书和报刊等纸质文献,且只能利用校图书馆内固定的IP地址查阅数字资源,部分学校校外访问局限性较大。图书和文献等信息获取方式过于单一,从而导致不在校内的师生无法使用本校图书馆资源②。

    2? 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订单式”创新模式分析

    2.1 读者服务“订单式”模式

    随着信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环境、内容和服务手段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不仅赋予了高校图书馆更高工作职责和功能,也进一步推动了高校读者服务工作的创新,为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基于此,论文尝试在利用现有信息技术和手段的基础上,构建读者服务数据库,打造以读者服务为核心的“订单式”读者服务模式。传统服务模式具体见图2。

    由图2可以看出,“订单式”读者服务模式与传统服务模式最大的差别是读者服务数据库的构建,传统读者服务模式中也没有利用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等。与传统的读者服务模式比较,“订单式”读者服务模式是以读者(教师和学生)为起点,也就是以师生为核心提供读者服务的。“订单式”读者服务模式中图书馆最大改变是构建读者服务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数据来源为:读者基本信息库,读者行为偏好分析数据,读者需求数据库,读者交互平台数据等。图书馆只要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和手段,利用读者服务数据库进行分析,进而为师生提供“订单式”个性化服务(知识服务和智慧服务)。“订单式”读者服务模式可以图书馆大多数馆员从传统业务中解脱出来,读者服务工作由原来的传统业务进一步提升为知识和智慧型读者服务业务。此外,图书馆今后图书资源的引进也应以读者需求分析结果为指导,契合“订单式”读者服务模式。

    2.2 读者服务“订单式”模式的特点

    2.2.1 服务需求数据化? 根据图2可知,“订单式”读者服务模式最为关键的是读者服务数据库的建立,图书馆可以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和手段,结合高校图书馆现有资源和师生需求偏好,创造性为教师和学生开展“订单式”个性服务。此外,高校图书馆可以进一步根据师生阅读服务的需求、模式、习惯和爱好等大数据信息,构建师生服务数据库。图书馆在办理学生和教师读者证时,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图书馆可以将读者的个人基本信息、阅读爱好和阅读需求信息等存储于读者服务数据库内。图书馆员可以根据读者阅读习惯和爱好,对教师和学生提供文献推荐和咨询等服务。

    2.2.2 信息技术手段多元化? 在高校图书馆“订单式”读者服务模式中,为构建读者服务数据库,必须借鉴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手段,自动分析教师和学生性格特征和需求,从而开展个性化读者服务,可以实现师生利用资源的智慧化。同时,高校师生可以通过手机移动终端和个人PC端来进行文献检索,教师和学生可以一次检索就获取所需的文献。此外,可以通过交互平台进行学术交流等活动,且部分在校外的师生,可以通过申请物流递送等方式借阅馆藏文献,进而提高服务效率。

    2.2.3 服务路径“双向”化? 从图2“订单式”服务模式可知,图书馆与师生之间通道是双向的,完全摆脱先前传统模式的单一路径影响,整个服务过程是完全动态可以调整的,增加读者服务的灵活性。图书馆和师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提高了服务效率和效果。此外,图书馆资源的引进完全遵循“订单式”模式展开。

    2.3 大数据驱动下图书馆“订单式”读者服务模式优缺点分析

    2.3.1 高校图书馆“订单式”读者服务模式的优点? 一是图书馆能提供形式多样的读者服务。“订单式”服务模式,就是高校图书馆通过整合多种图书资源,构建读者(教师和学生)服务数据库,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尤其结合高校图书馆本身资源和读者需求信息,“订单式”地向读者提供多样化服务。二是图书馆可以提供个性化的读者服务。在“订单式”服务模式中,高校图书馆必须对读者(教师和学生)信息(基本信息、习惯、爱好、社交方式和需求等)进行较完整的收集,并构建网络交互平台,运用云计算技术对大量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且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和手段对读者的爱好、借阅习惯、行为、信息需求乃至社交方式等进行数据分析,针对每位读者需求设计最佳读者服务方案,进而为每位师生提供个性化的知识和智慧服务。三是图书馆可提供更为专业的服务。在图书馆“订单式”服务中,图书馆绝大部分传统业务部分可以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由读者自助完成,图书馆工作人员没必要把大部分时间置于图书倒架和文献借还业务中,这使得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为读者提供更为专业的图书参考咨询服务,进而由向教师和学生提供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转变为智慧服务。四是读者服务效率提高。高校图书馆“订单式”服务的本质在于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优化了传统读者服务流程,节约了读者获取服务成本和时间,从而提高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效率。

    2.3.2 “订单式”读者服务模式不利影响? 一是师生信息安全保障。图书馆为了保证对师生行为大数据库处理和分析有效和科学性,必须要尽可能完整收集师生个人行为信息(基本信息、习惯、爱好、社交方式和需求等),进而为师生提供个性化服务,这必然会给读者带来隐私数据的安全防范问题。因此做好师生信息安全保护,是当前高校图书馆最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二是图书馆资源信息标准需要重新制定。图书馆“订单式”服务模式不仅要求对现有图书资源进行整合,而且按照新的标准对所有数字资源进行处理和加工,进而形成完整的数据资源库。三是经费投入力度需要大幅提升。云计算、服务数据库以及物联网等运用,需要采购大量的软件和硬件设备,也需要投入大量财力对图书馆员进行技术培训,这都会提升图书馆经费。四是进一步提升图书馆员的素质培养。在“订单式”读者服务模式中,图书馆员的职责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绝大部分图书馆员不再承担传统业务处理,而是对图书资源的数字化加工。此外,图书馆员利用数据分析和挖掘方法对读者信息大数据进行加工和分析,由传统服务转化为增值性的智慧服务。这就要求图书馆不仅要加强对馆员数据分析和挖掘知识的培养,也要引进计算机专业人才。五是过度依赖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订单式”读者服务中,物联网技术应用非常广泛,如图书文献的检索和获取等。而现有的物联网技术仍存在安全性、隐私和复杂性等问题,这是高校各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问题。

    3? 结论

    论文在分析传统读者服务模式存在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构建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读者服务数据库,并提出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构建高校图书馆读者“订单式”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并进一步分析了高校“訂单式”创新服务创新模式的有利和不利影响。研究表明,高校图书馆读者“订单式”创新服务模式不仅创新性地提升了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功能定位,也可以满足读者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服务需求。论文的研究既丰富了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内容,也为下一步读者服务实践提供指导。

    注释:

    ①陈凤娟,孙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模式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6(04):58-62.

    ②刘骁斌.“互联网+”环境下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J].情报探索,2016(01):116-120.

    参考文献:

    [1]陈凤娟,孙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模式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6(04):58-62.

    [2]郭明蓉.中外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比较研究[J].情报杂志,2003(12):106-108.

    [3]李珍连.“全息技术”运用于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初探[J].新世纪图书馆,2016(10):48-51.

    [4]刘冬梅.高校图书馆为残疾读者服务探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11):95-96,108.

    [5]鄂丽君.美国高校图书馆残疾读者服务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图书馆,2011(03):74-76.

    [6]涂正清.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测评指标体系初探[J].图书馆论坛,2005(02):64-66.

    [7]王亚平.香港高校图书馆残障读者服务调查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34(05):89-94.

    [8]徐汉荣.国外高校图书馆为残疾读者服务及其启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01):94-96.

    [9]徐健晖.澳洲高校图书馆残障读者服务现状及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8,62(19):138-144.

    [10]周玮璐,张君香.全媒体时代完善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04):117-12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6:3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