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煤矿项目环评技术评估工作的几点经验和体会 |
范文 | 代庆仁 摘要:云南省一些煤矿设计开采规模不大,服务年限较长,环境条件较复杂,在其环境影响评价中要对几十年后的工程内容及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存在有许多不确定性,给环评技术评估工作和审批工作带来疑问。根据建设项目实际情况,对一些煤矿建设项目可采取分阶段或分区评价的方案,将有利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支持项目建设。 Abstract: Some coal mines in Yunnan province are designed and mined on a small scale, with long service life and complex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There are many uncertainties in thei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to evaluate the project content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after several decades. It brings questions to the EIA technical evaluation work and approval work.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some coal mine construction projects can adopt a phased or regional evaluation plan, which will be conducive to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work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and suppor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煤矿;体会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coal mine;experience 中图分类号:X820.3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06-0218-03 0 ?引言 云南省煤炭资源较丰富,全省129个县(市、区)中有115个境内有煤炭资源,其中曲靖、昭通、红河保有储量占全省保有储量的绝大部分。除富源老厂无烟煤矿区、昭通褐煤矿区、开远小龙潭褐煤矿区等少数几个矿区外,其余矿区均不具备建设大型煤矿的条件。云南省煤矿大多处于山区地形中,由于受地质条件和资源条件的限制,许多煤矿设计开采规模不大,服务年限较长,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是多种多样。在煤矿建设项目的环评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较多,给环评技术评估工作和审批工作也带来了难题。以下结合西郎沟煤矿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评估工作的情况,总结一些煤矿项目环评技术评估工作的经验和体会,探讨在处理某些特殊问题时采取的一些思路和方法。 1 ?项目环评及技术评估情况 1.1 项目简况 西郎溝煤矿所在区域位于云贵高原乌蒙山区,属构造、侵蚀溶蚀的中山地貌。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地形起伏较大,切割强烈,多“V”型沟谷。煤矿由17个拐点坐标连线圈定,井田范围呈多边形,矿区范围走向长约9.5km,平均倾斜宽约2.46km,井田面积23.346km2,开采标高+1900~+1200m。矿井设计规模60万t/a,主要开采宣威组的C5b、C6a煤层,煤层厚度1.09~2.36m,煤层倾角5°~15°。设计可采储量6105.83万t,服务年限57.3a。矿井的生产、生活设施均为新建。 矿井设计采用地下开采,斜井开拓方式。矿井共划分为5个采区。煤层开采顺序采用下行式开采顺序,采区间先开采资源条件好的一采区(服务年限11.9a),后开采二采区(服务年限8.6a)、三采区(服务年限9.5a)、四采区(服务年限8.0a)及五采区(服务年限19.3a)。 1.2 环评送审稿评价方案及技术评估初步分析的主要问题 在西郎沟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送审稿中,环境影响评价时段确定为:建设期、生产期、闭矿期。服务年限57.3a。评价内容和评价范围为整个煤矿涉及的范围。在环评技术评估工作中对环评报告书送审稿进行了初步分析,项目开采前期和后期有较大变化的评价内容主要为:环境保护目标、地表沉陷影响、地下水环境影响、矿井涌水处理和利用等,其基本情况如下: 1.2.1 环境保护目标 评价区不涉及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文物古迹保护单位,主要保护目标为村庄、地表水体、井泉和道路等。项目评价范围内有42个自然村,3193户,13692人,旱地862hm2。矿区西北侧有县生活垃圾填埋场。井田内地表水体有泼机河、马尿河、草堂水库。评价区内有井泉点49个,其中8个泉点具有饮用水功能。 技术评估分析:从环境保护目标看,项目的环境保护对象较多、较复杂,涉及有村庄、耕地、地表水体、饮用泉水、生活垃圾填埋场等,并且村庄人数较多。项目三、四、五采区涉及镇雄县生活垃圾填埋场、镇雄电厂灰堆场、草堂水库等敏感目标,而三、四、五采区在20年后才开采,现阶段的设计工作深度较浅,要在本次环评中将后期的环境影响和对策措施评价清楚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几十年以后的情况,存在有许多不确定性。 1.2.2 地表沉陷影响 由于本矿井井田面积大(矿井井田面积为23.346km2),服务年限长(全井田服务年限为57.3a),地质构造复杂,环评在矿井全井田的地表下沉进行预测基础上,重点预测评价煤矿首采区的地表变形。预测模式选择概率积分法作为西郎沟煤矿地表移动变形的模式进行预测,并考虑受山区滑移的影响,对预测模式进行了地表移动变形的山区修正。根据预测结果:西郎沟煤矿首采一采区煤层综合开采后,形成的最大沉陷值为1748mm,最大水平移动值为559mm,斜率为5.29~18.24mm/m,曲率为0.02~0.29(10-3/m),水平变形值为2.58~8.87mm/m。全井田煤层开采地表最大下沉值为2718mm。地表沉陷影响范围随采深向外延伸,影响范围在53.24~425.93m间。环评预测计算出西郎沟矿井首采区工作面地表最大下沉速度为32.69mm/d。 根据环评预测,首采区内的居民的房屋受到Ⅰ~Ⅲ级破坏,仅需进行日常的修缮和加固。井田内共有889人的房屋受到Ⅳ级破坏(位于五采区),需要进行搬迁安置,其余12083人的房屋由于位于保护煤柱、采区巷道煤柱、河流煤柱及高硫煤限采区域,受到Ⅰ~Ⅲ级破坏,仅需要进行修缮、加固等保护措施。 技术评估分析:从环评预测情况看,地表沉陷涉及的居民搬迁主要在五采区,根据开采方案,五采区要在三十年后才开采。作为项目环评,按照当时环评审批的相关要求,涉及居民搬迁的,要给出搬迁方案并由县级政府承诺,而本项目涉及搬迁的人数较多,并且大多要在30年以后才實施,这期间存在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现阶段只能提出一些原则上的要求。另外,对镇雄县垃圾填埋场的影响、对地表水体的影响等也还需要进一步根据今后各个采区的详细开采方案进行细化评价。 1.2.3 矿井开采对泉点的影响 环评根据矿井开采煤层的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计算,开采煤矿导水裂隙带将发育至龙潭组三段、长兴组地层,引起出露于龙潭组、长兴组地层的泉点漏失的可能性较大。由于矿井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降可能影响和改变局部地下水的通道,井田范围内的出露于其他地层的泉点仍有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 根据环评调查,井田范围内居民多以泉点为饮用水源,各采区均分布有饮用水泉点。环评预测:矿井开采后将引起西郎沟矿井生活用水泉点(位于二采区)、庙山村民饮用泉点(位于位于二采区)、松林湾村民饮用泉点(位于井田外四采区南)的漏失的可能性大。井田内其他村庄的泉点用水受采煤影响发生漏失的可能性小,但由于地下水的走向、岩性特点等存在变化,受到煤炭采空区整体下沉影响,含水性能受影响小地层内的部分泉点仍有漏失的可能,因而采煤过程中应加强采动影响区供水泉点水量的变化观测,视情况采取供水措施。 受影响居民水源补救措施:矿井井田范围均位于胡家山水库的供水范围内,供水工程将于矿井投产前投入运营,矿井井田范围内的居民饮用水及灌溉用水在矿井开采后可得到保障。矿井生活用水水源可选用胡家山水库的供水也可由矿井后期揭露的茅口组灰岩水提供。 技术评估分析:项目涉及的居民饮用水泉点较多,主要位于首采区以外,环评对各泉点的影响进行了初步预测评价,并还存在一些其它影响因素,需要加强观测。居民饮用水供水措施还有待落实。 1.2.4 矿井涌水及水污染防治措施 西郎沟煤矿矿开采首采区时井水最大涌出量3443.52m3/d,后期开采时井下最大涌水为14088m3/d。矿井水由井底车场中央水泵房,经副斜井排至地面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利用。矿井水拟采用絮凝沉淀方式进行处理,经处理后的矿井水满足《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16-2006)。矿井前期和后期开采时涌水量变化较大,矿井涌水处理分期建设。矿井开采首采区时井下最大涌水量为3443.52m3/d,首采年限11a,矿井水处理站建设规模为3500m3/d;后期开采是矿井水最大涌水量为14088m3/d,矿井水处理站规模扩容至15000m3/d。 西郎沟煤矿开采首采区时旱季综合利用量为1412.97m3/d,排放量为80.18m3/d;雨季综合利用量1311.85m3/d,综合排放量为2501.36m3/d。开采后期井下涌水量增大,井下水在经矿井工业场地生产生活利用后旱季和雨季剩余水量分别为7441.58m3/d、13145.84m3/d。根据用水方案,矿井涌水(后期)将送电厂进行综合利用,在矿井开采后期将建设矿井至电厂的输水管线。 技术评估分析:从矿井涌水量看,前后期水量变化较大,后期矿井涌水量每天可达上万立方米,后期矿井涌水拟送电厂利用,对于几十年后的情况及矿井涌水处理和利用方案也还存在有许多不确定性。另外,抽排出如此大的水量对地下水环境产生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和观测。 1.3 环评技术评审会意见 按照西朗沟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的相关内容和情况,该煤矿服务年限57.3a,矿区范围涉及城镇规划区、垃圾填埋场、村庄、饮用泉点等,后期的开采还有待进一步设计。若要对整个煤矿项目环评进行评估和审批,环评还需要进行许多较深入详细的调查和评价工作,而且后期的许多工程内容需要到几十年后才进行,工程方案还存在有不确定性,这给项目环评技术评估工作和审批工作带来了许多疑惑和问题。因此,在技术评审会中,相关专家和参会人员进行了认真研究和讨论,形成的技术评审会意见认为:鉴于评价区范围涉及的敏感目标较多,环境影响和对策措施需进一步论证,“报告书”需进行认真修改完善和复核。同时提出:重点评价前期开拓工程及首采区的工程内容和环境影响,其它采区说明相关环境问题及要求,今后另行开展环评。 按照评审会意见的评价方案,缩减了本次项目环评的评价内容和范围,增加了后期项目环评的要求,有利于推动前期项目环评工作的顺利进行。 2 ?环评报告修改及结果 环评报告按照评审会意见进行了修改,其中评价方案明确: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重点评价首采区及二采区前20年的环境影响,对矿井后20年的环境影响由于环评时效性及项目区环境及采煤技术等随时间发展在20年后可能会有变化,因此对矿井20年后的环境影响评价从略。 项目环评报告书经修改后,工程内容阐述较为具体明确,环境保护目标调查较全面,环境影响预测和分析较为准确,对策措施较具体,符合项目环评的相关要求,最终通过了项目环评技术评审和评估,并获得了环保管理部门的审批,有利地支持了项目按期建设,同时对后期的工程建设和环保工作也提出了相关要求,兼顾了整个项目的环保管理要求。 3 ?思考和总结 ①由于受地质条件和煤矿资源赋存条件等的限制,我省一些煤矿的设计开采规模不大,服务年限较长,各煤矿所遇到的环境问题不同,需要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采取一些有利于做好项目环境保护工作及支持项目建设的环评方案。 ②根据煤矿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在初步明确项目整体上的环境可行的前提条件下,可以对一些矿区面积大、服务年限长的煤矿项目采取分阶段或分区的环评方案,将有利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支持项目建设。虽然后期工程还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但后期的环评能够更具体和符合实际,更有利于做好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 ③云南省煤矿大多数为地下开采,并处于山区地形中,地形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有的较复杂,虽然煤矿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地表沉陷的影响有了理论预测评价和结论,并且在煤矿项目竣工环保验收时,大多数煤矿才处于开采初期阶段,许多环境问题尚未完全显现,因此,在煤矿开采过程中要加强观测、验证和及时采取措施,特别是对地表沉陷、居民住宅、饮用泉点等的观测。 ④一些煤矿的矿井涌水量较大,对此类煤矿应加强其对地下水环境影響以及生态环境影响的实际观测,同时要加强对矿井涌水的水质监测,加强矿井水处理措施及综合利用措施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国家煤炭工业局.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S].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0. [2]王大纯,张人权,等.水文地质学基础[M].地质出版社,2004. [3]国家环境保护部.HJ616-201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导则[S].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