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障碍因素及应对策略研究 |
范文 | 孔垂琳 吴旸 何志毅 摘要:目前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产融合作多属于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模式,这一模式尚存在很多弊端,已难以满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针对该现状,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运用信度分析与层次分析法构建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的障碍因素指标体系,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依据,有助于推动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 Abstract: At present, most of the industry-financial cooperation nationwide belongs to the traditional supply chain financial model. This model still has many drawbacks and it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financing need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response to this situation, this article take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using reliability analysis and AHP to build an indicator system of obstacl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nline supply chain financial business, and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decision-making for relevant departments to help promote online supply chain financial business development. 关键词: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信度分析;层次分析法;障碍因素 Key words: online supply chain finance;reliability analysis;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obstacle factors 中图分类号:F830?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11-0135-06 0?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出现和繁荣,滋生出一种新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又称线上供应链金融(Online Supply Chain Finance),是指兼具电商平台经营者、资金提供者、供应链掌控者身份的电商、商业银行、核心企业或其他第三方,在对供应链交易长期积累的大量信用数据以及籍此建立起来的诚信体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信贷等方式,引入资金支付工具监管的手段,向在电子商务平台从事交易的中小微企业提供封闭的授信支持及其他资金管理、支付结算等综合金融服务的一种全新的金融模式[1]。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金融的4.0时代,它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的优势控制风险和对接资金,为中小微企业在线提供银行服务。 然而,我们发现,目前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产融合作尚且属于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存在着很多缺陷,如操作周期较长、融资流程复杂等,据此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已难以满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在如今供应链金融与互联网技术相互交融的趋势面前,将现有的产融合作模式升级为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已是大势所向,这对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促使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分别从中小微企业、金融银行和个体这三个层面开展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障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建立障碍因素的指标体系,之后针对这些障碍因素提出有助于推动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的建议,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1? 问卷分析 1.1 中小微企业问卷分析 关于中小微企业对开展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业务存在的障碍因素,调查小组以企业供应链 融资需求及风险等问题制定调查问卷,面向企业工作人员发放问卷189份,回收问卷182份,剔除无效问卷19份,得到有效问卷163份,经信度分析得出信度系数为0.765>0.7,符合要求。 通过对“哪些选项对提升收入重要”的调查,得出控制投入成本、抢占业务市场都可以提高企业的收入,并且大多企业认为,提高产品质量最重要。 通过对“应该加强哪些方面的管理”的调查,得出大部分企业都认为应该加强成本管理、库存管理和质量管理。 调查小组将资金需求额度与企业供应链金融期限时长进行了交叉分析,见表1所示。 由期限時长来看,3到6个月的短期融资需求最大,而从需求金额的额度来看,500万到1500万的融资金额是市场最需求的。 调查小组对供应链金融本身存在的风险进行了调查,发现尽管供应链金融减少了中小微企业中的授信风险,但由于供应链融资中的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且供应链参与者多,涉及不同的产业、领域,其运作存在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调查小组分别就中小微企业在供应链金融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希望获得帮助的环节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中小微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融资渠道受限和核实审批程序复杂,最希望在存货储运和融资范畴环节获得支持。 1.2 金融银行问卷分析 关于金融银行对开展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业务存在的障碍因素,调查小组以贷款满足情况及信用评价等问题制定调查问卷,面向银行工作人员发放问卷144份,回收问卷135份,剔除无效问卷21份,得到有效问卷114份,经信度分析得出信度系数为0.714>0.7,符合要求。 调查小组对中国建设银行(芜湖三山支行)、中国工商银行(芜钢分理处)、芜湖扬子农村商业银行(弋江中路支行)等29家银行展开了调查,其中政策性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占比较高,商业银行占比较少。 通过调查中小微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融资需求满足情况,得知中小微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融资的贷款品种、期限和金额等方面没有得到满足,这是导致供应链金融发展受限的重要原因之一。 调查小组还调查分析了供应链中中小微企业信用评价存在的问题,其中不重视现金流量指标占比74.11%、忽视非财务指标占比68.75%、信用评价针对性不强占比53.28%,可见,不重视现金流量指标是现在中小微企业信用评价存在最关键的问题。 1.3 个体问卷分析 关于个体对开展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业务存在的障碍因素,调查小组以金融产品选择、规避风险措施、市场需求等问题制定调查问卷,面向个体发放问卷373份,回收问卷357份,剔除无效问卷36份,得到有效问卷321份,经信度分析得出信度系数为0.787>0.7,符合要求。 通過对个体在金融产品倾向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人倾向于传统金融模式产品,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互联网金融产品风险大。 调查发现59.94%的个体通过学习风险案例来规避风险,57.32%的个体通过熟悉平台操作来规避操作风险。这说明提高用户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对规避风险起到较大作用。 部分金融产品用户因平台对信息的保护不够,信息泄露而遭受损失。随着用户受教育程度的增高,规避风险的能力也随之增强。在新产品的开发与完善上,可以提高准入门槛,此外,增强后期对用户的培训,提高用户对于产品操作的熟练度也可以有效的规避风险。 通过对个体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发现融资服务是个体用户最关心的供应链环节,商品的金融属性是个体用户最关注的供应链功能。 2? 数据分析 2.1 确定信用风险评级的方法 在对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信用风险的大小进行评估时,不同指标的权重因其评价地位和作用存在差异而相异。因此,采取更具科学性的多目标决策层次分析法(AHP),给不同的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wi是评价指标xi的权重,满足,,n为选取的评价指标数量。 2.2 金融银行类指标的权重确定 为了更好的将各个因素的重要程度量化,在问卷中使用了量表的思路,采用专家打分法,通过计算平均值,得到各个指标的重要程度,以此构建出相应的判断矩阵。 2.2.1 一级指标的权重确定 构造判断矩阵A,得: 矩阵A中元素,即为不同一级指标的重要程度之比。将矩阵列归一化后,将A的元素按行相加,并作行归一化处理,最后得到A层的权重向量: 2.2.2 二级指标的权重确定 构造判断矩阵,得: 矩阵Bi代表第i个二级指标所对应的矩阵,矩阵Bi中元素,即为不同二级指标的重要程度之比。将矩阵列归一化后,将Bi的元素按行相加,并作行归一化处理,最后得到B层的权重向量: 2.2.3 二级指标占总体的权重 由于在计算一级指标权重时,使用的所对应二级指标得分的数学期望,因此在计算二级指标占总体的权重时,需要构建新的总体一级指标得分判断矩阵A',得: 矩阵A'中的元素,即为不同二级指标数乘对应的重要度之比。将矩阵列归一化后,将A'的元素按行相加,并作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总体权重向量: 接下来将矩阵w(A')中各个一级指标的权重作为权赋予矩阵,便可以得到二级指标在总体评价体系中的权重矩阵,即,计算得: 2.2.4 金融银行类指标权重汇总 将上述统计结果汇总,可得到金融银行类的权重汇总表,如表2所示。 表中,表示一级指标所占总体权重,表示二级指标分别占所对应一级指标的权重,表示二级指标占总体权重。 后文中,所有指标权重的构造方法都和2.2中的构造方法相同,因此不再赘述。 2.3 个体类指标的权重确定 同理,可得到个体类的权重汇总表,如表3所示。 2.4 中小微企业类指标的权重确定 同理,可得到中小微企业类的权重汇总表,如表4所示。 3? 指标分析 3.1 中小微企业类指标分析 3.1.1 供应链融资成本、期限类因素分析 ①成本可控程度。诸多中小微企业在公司治理、信用文化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弊端,致使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为确保资金安全、防范金融风险,基本只提供流动资金,同时由于手续繁杂,贷款抵押和担保条件苛刻,导致企业向银行贷款的成本扩大[2]。 ②市场利率。市场利率是由资金市场上现有供求关系得出的利率。利率市场化推进可以逐步减少利率管制和信贷干预,促使金融银行依据市场化原则组织信贷资源配置,这有利于信贷资金企业间流动,由低成长型企业流向高成长型企业。 ③可选种类。企业融资对资金的期限,金额都有要求,很难实现融资期限与企业需求的完全匹配,这势必会对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产生障碍。 3.1.2 供应链融资条件类因素分析 ①资金周转难易度。和信息流便捷程度类似,资金周转难易度也是供应链金融的影响因素之一,具体过程表现两点,一是银行对核心企业的放款,二是核心企业对中小微企业的放款。 ②企业综合能力。企业综合能力强弱是决定获得融资的容易程度的影响因素之一,以金融风险作为企业综合能力的评价因素,得出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和有形净值债务率这四个指标影响了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发生。 ③物流通畅度。供应链金融的协调者是物流企业,其可以构建银企合作。一方面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货物监管服务,另一方面可以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仓储、物流服务等。 3.1.3 核心企業关系紧密程度类因素分析 ①核心企业信誉度。商业生态视角下,以主要核心企业的企业竞争已然转变到供应链生态系统共同模式。核心企业的信誉度及其综合能力与供应链金融的稳健发展关系十分密切。 ②合作频率。核心企业是在供应链中综合实力十分强,可以对整个供应链的较多信息、产品、资金产生较大影响的企业。核心企业对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融资援手,维持供应链的稳定。即企业与核心企业的合作频率可能影响核心企业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手段及程度。 3.2 金融银行类指标分析 3.2.1 风险管理类因素分析 在我国,学术界与实业界俱十分关切金融银行财务风险管理,政府亦出台了较多明确范式金融银行风险管理的法律法规。风险评价体系、业务并行程度及信用担保体系和把握程度等都会对金融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产生影响。 3.2.2 客户服务类因素分析 ①客户需求。客户的需求可分成一般服务需求、优质服务需求和个性化服务需求这三个层次,银行需要考虑不同层次的需求,提供相对应的金融服务。 一般服务需求即客户对金融银行的服务需求仅停留在最普遍、通用的业务上,没有更高端、更多样的要求,对于这类需求可以用标准化服务来满足。优质服务需求是在满足客户的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对服务效率与服务态度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服务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影响客户的服务体验。个性化服务需求是指客户对金融服务有特别的要求,希望金融银行帮助定制专门服务,要满足个性化需求,意味着金融银行要把每一个客户当作一个细分市场,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提供相应的服务[3]。 ②产品服务功能。 金融银行的产品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如表5所示。 3.2.3 组织架构类因素分析 ①工作效率。工作效率,一般指工作产生与投入之比,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升高服务效率,就是升高资源投入与产出服务效果的比率以及资源分配的有效性。 ②专业化分工。银行的运营过程有诸多阶段,专业化分工就是要把运营活动的特点和参与运营活动的员工个人相结合,把每位员工安排在适合的岗位中提高工作效率。 3.3 个体类指标分析 3.3.1 个体信息安全问题 ①平台保护措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安全问题的普遍出现,海量的个体信息汇入各种互联网平台,各类数据形成了硕大的个体信息收集库。各种个体数据可能被窃取、被发掘,甚至被全面遭到监控,致使具有个体隐私的数据在网络空间由传统不可见变为可见。 ②网络安全。网络信息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特点导致了其安全性存在着显著的问题。计算机网络储存了大量信息,这些信息数据含量大、种类多、数量全,在开放的环境中容易被黑客所利用,他们可以以这些信息为目的攻击计算机网络破坏网络正常环境,给用户信息造成了极大危害,导致了严重后果[4]。 3.3.2 方便快捷程度 获取银行抵押的条件过于严苛,即使有着抵押担保这一制度,落实起来依旧非常难,贷款手续的繁多杂乱,借款门槛虚高,审核批准间隔长等问题,使得很多中小微企业难以贷款或无法在合适时间内贷款,致使企业不愿去贷款。 3.3.3 平台可接受度 ①营销宣传。供应链金融立足于链经济产业,以链中各产业的产品特征要素为金融产品产生依据,以丰富产品灵活配对供应链不同位置的企业,金融服务的产品、利率、期限、还款方式、担保方式等以不同方式的组合,组成丰富的金融产品,为中小微企业的不同场景匹配定制金融服务方案[5]。 ②受众广度。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受众广度指其能否被大众所接受,在调查了年龄以及学历,对比观察供应链金融的接受度后,我们认为年轻人大多更能接受新模式。并且,高学历被调查者对于这种新模式的接受程度也远高于低学历被调查者。 3.3.4 平台及理财产品信誉度 国家担保机构注册资本少,担保能力缺失,造成担保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调查显示,我国多数担保机构存在着金融实力不足、业务规模颇小等问题。以国有资产为主组建的政策性担保机构,注册资本不易变现、担保资金严重不足,大大削减了担保公司信用水平,造成了其注册资本作为金融杠杆工具的乘数放大效应的缺位[6]。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供应链金融的优势 调查小组将供应链金融与传统金融的融资方式进行了对比,如表6所示。 4.1.2 实施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 供应链金融在一定水平上,可积极促进中小微企业、金融银行、个体的发展。当然存在各式各样的风险,因此必须对风险进行管理预防。通过前期问卷的分析,我们发现,目前展开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类:信用风险、运营风险、道德风险、抵押物风险和物流监管方风险共五类。 4.2 建议 4.2.1 企业层面 ①以诚信为本。推进供应链金融,必须优先通过诚信经营的方式来升高企业的整体素养。基于供应链金融的要求做好征信系统管理,注意企业形象,完成优秀的品牌意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同时不断丰富供应链金融的产品与服务水平。 ②完善配套信息设备。在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当中,人工操作较难迎合企业效率以及生产规模的工作要求。因此需要通过不断完善更进信息,提升物流企业的发展应对水准,做好技术发展的优化改良。 ③树立先进的经营理念。先进的经营理念不仅仅决定企业的发展模式,更将对其未来一长段时间的发展高度产生影响。在实施科学管理规划时,一方面需要做好物质奖励与水平管理,保证人员工作感情与创新观念常新,另外一方面则需要奋力引导强化良好的金融管理概念,使员工能够真正意义上理解供应链金融的强大优势,更好适应这种新兴强大的模式。 ④注重综合型物流人才的培养。供应链金融对于人才的数量质量都有很强的硬性与软性要求,因此企业必须提升自己的物流人才培養能力,引进新型技术与人才,同时完善物流管理环节,培养人员的物流素养,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以满足行业的阶段性及持续性的发展需求。 4.2.2 银行层面 ①选择基础优良产业链作为切入点。银行可选择通信、汽车、电力、石化等盈利能力好、经营基础强、行业波动低的集成产业链群作为探索实施供应链金融的切入核心,这些产业链条成熟、行业秩序优良、银企合作较密切,通过信用证、保理、信用证融资等低风险的供应链融资产品,可探索形成新的管理模式[7]。 ②加强信息化建设。目前,金融银行的信贷业务系统主要开展的是传统的贸易融资及其他授信业务,尚且无法支持完整的供应链融资业务。据此,金融银行要奋力构建适合供应链金融发展的信息技术支持平台,并配套嵌入贸易系统来进行专业的融资管理,分点细化供应链融资业务类别,保证供应链客户信息的合理汇入。 ③体系化风险防控机制。金融银行做好供应链金融服务,要切实加大风险管理力度。首先要建立健全供应链宏观与微观层面预警机制,强化关联企业信用风控管理,坚持自偿性原则,也需加强对物流公司的风险管理。 ④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建立专业化人才队伍是深化开展供应链金融的重要基石。银行需加大人才引进及素质培养,建立健全的供应链风险文化,树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银企合作概念,强化供应链前、中、后台员工交流意识,不断提高团队的合作效率。 ⑤加大产品服务创新力度。首先是要围绕核心企业创新融资类金融产品,从核心企业入手,加大融资类金融产品创新,探索并推出针对供应链不同交易层次和交易主体的个性化金融产品,构建“横到边、竖到底”信用贷款模式。其次是要创新综合化金融服务方案,要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运用区块链、大数据、风控模型,加快研发可提供信贷、财务管理、资金托管、投资理财、供应链重组等一体化的金融服务产品,最大程度地满足供应链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4.2.3 个体层面 ①强化自身风险防范意识。当用户自身对于风险的规避意识较强,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金融风险的发生。用户可以对典型的风险案例进行学习,并用以防范一定水平上的风险。此外,在遭受无法规避的风险时,用户可通过提升维权意识,促进整个供应链金融产品市场良性发展。同时,还应注意提高密码、验证措施的复杂程度,保护账户安全。也应该注意对投资平台业务资质的核实,在正规、安全的平台投入资金。 ②提高对于新兴产业的接受度。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通过调查发现,部分人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受度较低,对此,个体用户需加强对新兴电子商务产品的了解学习,提高自身金融素养、培养强化抗风险能力。 ③提高金融素养。个体用户对新兴电子商务产品的了解学习有待加强,需提高自身金融素养、强化抗风险能力。良好的金融素养有助于消费者作出适当的金融决策,降低系统性行为偏差,提高金融市场参与度并降低金融风险。加强对各种金融风险的学习与防控,同时了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实时准确把握金融风向。 4.2.4 政府层面 不论任何行业的发展,一定无法与政府方向背道而驰,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只有政府政策支持,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才能得到更稳更快发展,我国在供应链金融相关法律的层次还存在诸多不足,加上供应链金融目前发展地方浓墨色彩厚重,严重制裁了供应链金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加快完善金融银行为主的金融监管体系尤为重要,政府可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集中各金融监管部门的作用,一同实现金融银行各运转环节的有效监管[8]。 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的金融部门需一马当先变更监管理念,大力开展金融风险监管工作,依据系统运行特色,出台有效的、针对性强的防范措施,将金融监管与防范工作前移化、预先化。针对国内部分的金融银行存在非法实施金融的行为,政府应健全监管机制,采取相应的法律管制手段,以健全的法律体系对金融银行的金融行为及金融衍生品交易进行有效管理[8]。此外,政府应规范金融市场运行秩序,积极营造出一个优良金融市场环境,引导人们培养出正确的金融理念与素养,根本上去降低发生金融风险的概率。 参考文献: [1]张成虎.互联网金融[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刘晓丛.基于p2p网贷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时代金融,2014(02):218-219. [3]安贺新,张宏彦.金融营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4]王伟皓.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安全及防范措施[J].科研,2019(09):291-292. [5]黄开燕.供应链金融助力中小微企业普惠金融发展分析[J].中国商论,2018(35):64-65. [6]张婧婧.中小企业如何走出融资瓶颈[J].现代企业文化,2014(26):58-59. [7]李浩,黄晓峰.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建议[J].农村金融研究,2014(05):10-14. [8]陈丽珊.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因素及防范—基于一次问卷调查[J].纳税,2018(10):159-161,16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